崇福寺观音殿

聚客2022-06-06  17

《南诏野史》中说:崇圣寺的雨铜观音像,铸于唐昭宗光华二年(公元899年),南诏王顺化贞操末年。这是一个“站立的雕像,由青铜制成,高三英尺。”那是一尊镀金的观音像,头上戴着珍贵的皇冠,腰腿窄小,左臂挎着露瓶,右臂穿着单薄的裙裾。

宇通观音殿前廊有大钟一座,天井南北有小塔一座,正殿有地母漏亭一座,正殿对面有韦陀菩萨像一座。清朝咸丰年间,宇通观音堂被火烧毁,铜像的手和衣襟也有损坏。直到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时任大理州知府的蔡标才将受损部分修复。但原雨铜观音为黑铜,补铸后期为青铜,所以光泽和质量不如原铸。20世纪50年代初,宇通观音殿由两个和尚守卫,他们的法名是陈超和超俗。到了文革时期,作为“破四旧”的对象被砸碎回炉。

1999年,宇通观音堂在原址扩建重建。大殿高29.99米,占地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在大殿正中2.2米高的汉白玉须弥座上,有一个1.8米高的镀金铜莲花座,8.6米高的镀铜雨铜观音立在莲花座上。沉甸甸的铸雨铜观音是根据清末遗骨照片精心复制的,重达11吨。一张慈祥善良的女人的脸,有着刚健挺拔的男性身材,是南诏中后期大理地区男性观音向女性观音过渡时期的塑像。

雨铜观音名字的传说

大理国时期,有九位国王是崇圣寺的和尚和住持。在佛教盛行的大理国时期,无论贫富,家家户户都有佛寺。无论男女老少,都不能把手从几颗佛珠上拿开,所以大理有“佛国”之称。崇圣寺又被称为“佛都”,寺内的三塔、洪钟、宇通观音、道格碑、佛都匾和三尊金像被视为五宝。直到明代,官方李元阳组织重修崇圣寺,寺内的五宝依然保存完好。寺内的雨铜观音像庄严肃穆,清幽秀丽,纤腰赤足,造型精美。相传,当时在寺内铸造近10米高的观音像时,用铜已有一半。这时天上下起了一场铜雨,人们收集这些铜雨珠来铸观音,故名雨铜观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31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