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内三关】和【古代外三关】分别是。

个人热点2023-02-08  31

内三关

代以今

河北

境内沿内长城的

居庸关

紫荆关

倒马关

为“内三关”。

天下九塞之一--居庸关南达紫荆关,是北京西部的重要防线,归沿河城管辖,所以这里的敌台都被标上"沿字*号台",但如今只有"沿字十号台"的石匾尚存。

历史上几次战役都发生在这里,金灭辽,元灭金,均假道于此而攻居庸关,故明代有借鉴

 外三关

wài

sān

ɡuān

明代以今河北境内沿外长城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

在我国,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

后来,明朝为加大京师的防御纵深。分别又以雁门、宁武、偏关为“外三关”,以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构成两道长城防线,占燕山、军都山、太行山以及恒山、管涔山、吕梁山之地利,瞰制了主要的歼敌战场。

这种防御布势,不仅着眼于敌人从正面,即蓟州、宣府、大同方向的进攻,而且考虑了敌人取陕、晋实施战略迂回的可能,筹谋是比较缜密的。

1.0 长城是一座结构庞大复杂的边防堡垒,绵延6700公里见证了中原农耕和北方游牧不同文明间剑拔弩张的冲突与对抗。

2.0 明长城内外两道:

2.1 外长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七百多里,也叫“外边”或“边墙”;

2.2 内长城,初为北齐时修建,也叫“次边”;据明史《兵志·边防》的记载:“西起山西老营堡转南而东,历宁武,雁门、北楼至平型关尽境约八百里又转南而东,为保定界,历龙泉、倒马、紫荆、吴王口、插箭岭、浮图峪至沿河口,约一千七十余里又东北为顺天界(今北京市)历高崖、白羊、抵居庸关,约一百八十余里。皆峻岭层岗,险在内者,所谓次边也”。

3.0 内外两道的东交汇点为怀柔慕田峪长城附近

3.1 向北为外长城:经延庆四海镇由白河堡附近进入河北赤城县的独石口,沿西北到张家口、大同,到偏头关,最后至嘉峪关

3.2 向西是内长城:经过居庸关(八达岭),进入怀来,入门头沟,从灵山出北京进入河北涿鹿至涞源到河北易县的紫荆关,再到山西雁门关、宁武关和偏头关,在偏头关的东边白羊岭上和外长城汇合。

4.0 内长城,“内三关”和“外三关”

4.1 东边的三座关口,倒马关、紫荆关、居庸关合称为内长城的“内三关”

4.2 西边的三座关隘,偏关(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为内长城的“外三关”。

5.0 内三关

5.1 居庸关位于昌平八达岭岭口(北口)至南口的峡谷中,北距八达岭10公里。居庸关和南北两口形成重关迭险。1209年,蒙古军攻金中都(即北京),金兵死守居庸关,蒙古军乃采用“声东击西”之计,暗移主力向西南攻紫荆关,入关后迅速移兵从南反攻居庸关,居庸关遂被攻破,后来蒙古军未攻下金中都退走。1211年,蒙古军又派兵攻破居庸关,并在关城驻扎,过了三年,蒙古兵再围金中都,金主遣使求和,蒙古军只留下一部分人马守居庸关。金因受蒙古军威胁即于当年迁都开封。次年蒙古军便占领了中都。明末,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军由长安入山西,攻占太原后分兵两路,由李自成率领的一路,经大同、宣化、攻破居庸关进入北京城,明亡。居庸关是天险又屡被攻破,明末顾炎武闻说居庸关被攻破曾感慨地说:“地非不险,城非不高,兵非不多,粮非不足也,国法不行,人心去也。”。现在京张(北京至张家口)铁路和公路都经过居庸关,为南北交通要冲。

5.2 倒马关位于唐县西北75公里,是“灵丘道”上的重要关隘,灵丘道北起大同,越恒山,自灵丘沿唐河谷道出太行山抵定州。

5.3 紫荆关位于易县西北45公里,是“飞狐径”(太行八陉之一)北口的重要关隘。公元1209年(南宋嘉定二年),元攻金,久攻不下居庸关,分兵转而攻克了紫荆关,然后由长城内侧向外合攻居庸关而得。公元1449年,明英宗土木堡被俘,蒙军假借英宗还京之名从紫荆关入关进攻北京。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阿部规秀中将在紫荆关南黄土岭被八路军击毙。

6.0 外三关

6.1 雁门关关城踞于雁门山(是吕梁山脉北支)雁门之口,北通晋北重镇大同,远至蒙古高原,南通晋中重镇太原。雁门关与其西面的宁武、偏头两关相连,总称“晋北三关”,亦称“外三关”(与北京西面太行山上长城“内三关”相对而言)。北宋,雁门山-恒山一带是宋与辽的分界,雁门关的战事频繁。抗辽名将杨继业及其后代多年与辽作战,主要就在雁门关内外。雁门关北面有一片方圆10公里的平滩地,据说就是杨家将与辽血战的金沙滩。在代县城东10公里鹿帝涧村是杨继业故里。现大同通太原的公路线经过雁门关是晋北至晋中的最便捷道路。

6.2 偏头关,北接蒙古高原,西隔黄河与鄂尔多斯高原相对,内外长城在关东老营堡处相接。偏头关是明代“外三关”中最西面一关,又有外关之称。偏头关城建于黑驼山的山坳内,城周近3公里,四面环山,形若覆盆。关外有四道边墙:第一道称大边,在关外60公里处,东起平鲁县崖头墩,西抵黄河,长15O公里,无墙而有藩篱。第二道称二边,在关外30公里,东起老营鸦角墩,西至黄河岸老牛湾,南至河曲县石梯隘口。这道边墙实际上是外长城的一部分。第三道在关东北15公里,东接老营堡,西抵白道坡,长45公里。第四道在关南1公里处,东起长林鹰窝山,西达教场。今在黄河岸边桦林堡地段,尚存边墙约30公里,全部砖砌,高耸于河岸之上。明时这关的防备严密性,比宁武、雁门二关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从呼和浩特市通太原的公路干线经过偏关县,这里仍是晋西北的南北交通要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203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