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1寸=3.3厘米)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bòkē)书”。
中楷是指字径一寸见方的楷书,亦称“寸楷”。不少唐碑、魏碑都是这种书体。
小楷是指数分(1分=0.33厘米)见方的楷书,亦可称“蝇头书”。
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
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白,做到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得当,则退而写小楷,可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不致涣散无神。
中楷如唐碑中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孟法师碑》,北魏的《张猛龙碑》、《张黑女碑》、《贾思伯碑》。还有隋代的《董美人墓志》、《龙藏等碑》和大部分北魏元氏冢族墓志,如《元瑛墓志》等都属此类。
小楷如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钟繇的《宣示表》,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唐人钟绍京的《灵飞经》,元代赵孟的《汲黯传》,和明代文征明的《醉翁亭记》等,都属此类,写这种书体宜点画清朗,结体宽博,有大字的气势者方为上乘佳品。
扩展资料
除了小楷、中楷、大楷还有细字
细字是指特别小的真书字体。宋代人多爱作这种字。
如宋龙衮《江南野史》云:“应用以书法名,善写细字,微如毛发,尝于一钱上写《心经》,又于一粒(芝)麻上写‘国泰民安”四字。
黄长睿为细字《华严经》题跋上写到:“书是经者,尺纸作七万字。"也就是说,在一尺见方的纸上,写下了七万字的一篇《华严经》。
现在有些微雕书法,在头发上、在谷粒大的象牙片上、在扇面扇骨上,用极小的字刻写一定篇幅的诗歌、文章等,亦当属于细字之列。
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 楷书
中楷是一种字体,是楷书的一种,中楷本是用来练习中楷的书法本。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以楷书为例,具体包含了:
1、小楷:
是指字体小于1.5cm的就属于小楷,比如过去几毛钱硬笔大小那种,《灵飞经》《乐毅论》等就是这样的尺寸。
2、中楷:
一寸见方,也就是3公分上下。如欧体《九成宫铭》、《虞恭公墓志》、《姚恭公墓志》等。
3、大楷:
二寸见方左右,5~6公分上下。《颜勤礼碑》,《神策军碑》等就属于有名的大楷作品。
4、榜书:
或者又叫斗书,古称“署书”、“擘窠大字”,这些都是几十公分以上的大字,牌匾标语常用。
扩展资料: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很多初学爱好者以及小朋友,开始学书法时,很喜欢写大字(甚至有的外行人直接误以为毛笔字就是“写大字”)。写大字一般要悬肘悬臂,刚开始练习时,字体结构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握笔的功夫还不到家,如果这个时候直接进入写大字状态,很容易养成一种不良习惯,以后很难改正。
也有不少人因为一开始就喜欢小楷(比如一上手就抄经),或者是因为以前学过钢笔字,于是一提毛笔就倾向于写小楷,这也是想当然的,并不合理。因为小楷过于精细和强调神韵,没有足够的功底是非常难掌握的,不大适合初学。
按大小而言,先从中楷入手。至于到了后来,掌握了一定基本功后写什么楷书,那就看本人意愿了,没有太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