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阿斯伯格

excel求和2023-02-07  24

认识阿斯伯格综合征——转自邹小兵主任专家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人种、肤色、长相、高矮、胖瘦、鼻子高低等外部显见的特征,其实更加体现在包括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情感和动机等诸多心理特征方面,对儿童来说也是如此。

有些孩子内向、有些外向;有些孩子善于交谈,有些孩子却不善言表;有些做事全神贯注,有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些智商很高,有些一般。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家长非常熟悉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基本上都能够根据孩子的这些个性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也在这样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然而

却也有这么一类孩子

他们是那样的与众不同——

从大约4岁—7岁的时候,家长以及老师就会发现,孩子似乎行为比较幼稚、与孩子的年龄很不相符;注意力往往很不集中,非常兴奋和多动;做事我行我素、“自我中心”,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指令往往置若罔闻,在幼儿园以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有时甚至会在上课的时候走出教室;孩子情绪比较波动,有时难于控制;非常不善于和小朋友交流,部分孩子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吵架打架。

如果仅仅就是上述情况,我们会很容易把这些孩子和儿童多动症联系起来。但是当我们继续观察和了解,就会发现:

1这些孩子其实也有注意力很集中的时候,他们也有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不包括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例如火车时刻表、历史事件、恐龙进化等。

2这些孩子可能有令人惊奇的记忆力,特别是在认字、背诗等机械记忆方面。

3孩子也许学习成绩整体不是很好,但是却可能对某些领域或学科(例如生物、地理、自然等)有很深入的了解(或具有这种潜能)。

4 孩子和小朋友常常有冲突,但是他们内心却是愿意交流和沟通的,只是因为缺乏交流技巧,使交流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孩子因此会变得孤独和情绪波动。

5 孩子可能对很多日常的隐喻、笑话、讽刺等事情缺乏领悟能力,但是总体来说,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

6 孩子有时说话似乎缺乏逻辑,对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不是特别在意,但是孩子语言能力是正常的,有时甚至能够说出一些让大人感到“吃惊”的语言,但是语言往往表现为以叙述性或单向的语言为主,较少互动性、分享性或交流性语言。

7 孩子行为往往比较刻板、固执、思考问题难于转弯,直来直去,显得不是那么灵活。

8 孩子往往课堂纪律较差,但是他(她)们对于自己认同的规则却是最好的遵守者,甚至给人一种完美主义者的印象。

9 在遇到挫折时的承受能力也比较差,遇到挫折后表现出大发脾气的情况也比较多见。

10 此外,这些孩子大部分还存在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差,比较讨厌书写的作业,孩子可以口若悬河般地说出某件事情,但是却不能将他(她)所说的写在作业本上。

上述表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不尽相同,程度也各不一样。

总体来说,这些孩子给家长和老师的感觉是:

自我中心

行为幼稚

注意分散

情绪波动

聪明奇怪

他(她)们是被称为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

今天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会遇到什么情况呢?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大约每500个人中间可能就有一个。其实,与其说是一种疾病,倒不如说是这类孩子有一个很特别的大脑。这类孩子是一种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

必须指出,尽管孩子的行为是有些怪,但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不是精神病;尽管在学校里面惹了很多麻烦,但是却是完全可以教育的。而且如果教育得法,一些孩子将来可能会很有出息。

英国学者研究历史名人的传记,认为爱因斯坦、牛顿、米开朗琪罗、约翰纳什以及比尔盖茨等可能也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士。好像爱因斯坦,小时侯学习成绩是很差的,上中学后不久就因为“蠢”而退学,后来考大学也只考了数学一门功课,后来的成就大家都非常清楚。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众多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中,有一些其实是特才儿童。

今天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会遇到什么情况呢?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过去难于适应(爱因斯坦就是例子),在“分数就是生命”的今天就更加难于适应;

家长和教师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知识的匮乏使得孩子完全不被理解;

现行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可能会使得他们遭遇严重的挑战;

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可能对其他孩子造成的妨碍使得老师们不能不考虑“其他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老师人手的缺乏使得我们对这些孩子开展所谓“个体化的教育”面临种种困难;

长期以来医学界和教育学界对此症的认识和研究也非常有限,可供家长和老师们使用的手段也是捉襟见肘。

如何教育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

然而我们必须对这些孩子实施个体化的教育,这是教育面向全体儿童的要求,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从更高的层次来说,对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的成功教育,对家庭、对学校和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工作,而且有可能您的孩子或学生会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呢!

更加让我们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在儿童心理学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尤其是在所谓“信息加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使得我们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了解有了一个新的方向,以此理论为基础提出的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为我们提供新的手段。

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的教育,我们提出必须遵循教育三原则,我们强烈建议:

无论孩子出现什么问题行为或特殊情况,家长都应该思考,我应该用下面的那一条原则来处理?

原则一

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和容忍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了解都是不多的。

我们首先必须理解他们

通过各种途径(书籍、互联网)获取有关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有关知识;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活动;和老师以及其他家长建立起密切联系,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各自的经验和教训。

可以明确的是他们的问题行为不是有意调皮捣蛋、不是智力落后、也不是家长老师教育失误,不是“欠揍”,与溺爱关系也不大,而是他们天生的一个特别大脑,带着明显的问题行为的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天生禀赋,我们也许注意到了孩子的问题行为,但是也请关注孩子的天生禀赋,这是我们理解孩子的第一步。

接着,我们要学会容忍孩子

尤其是一些琐碎的问题行为,家长必须坚决杜绝用打骂的方法教育,这种方法也许可以“立竿见影”,立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从长远来看,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尤其是在青春期,会导致孩子的回避、焦虑、抑郁、攻击等诸多严重的心理问题。

学校老师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是对的,但是对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的问题行为,还是应该区别对待,给孩子“留一点面子”,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给予事先的警示、私下的交谈或批评要比在课堂上大声呵斥、放学后留堂效果好得多,而且不容易造成整堂课教学的崩溃。需要提出的是,罚抄作业对于动作不协调的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是非常痛苦的,要慎用。

原则二

问题行为的矫正

尽管要理解和容忍,但是我们也清楚,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严重干扰课堂纪律和他人学习、伤害他人或伤害自己的行为也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的。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尽管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概念只是近来才为我们所知,但是通过实践目前已经建立了有效地矫正问题行为的方法,通过家长—教师—医务人员的互相沟通可以大大增进我们对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的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家长和老师在孩子教育态度和方法上的反思与改变有时可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首先

家长或老师可以用“ABCDE 法”在一本专门记录本上记录孩子的问题行为。其中

A 是指异常行为的原因

B 是行为表现

C 是行为的后果

D是我们对该行为处理的方法

E 是我们处理措施的效果

其次

通过诸如对孩子问题行为的“角色扮演游戏”、“问题行为(录象)分析”或“正确行为示范表演”等形式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教育孩子人际交流技巧,减少孩子在学校的外向性破坏行为;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及时恰当奖励和对问题行为的温和与恰当的惩罚(不包括打骂)可以明显改变孩子的在校表现;

家长和老师在发出指令时,给予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更多的“选择权”、或更多一点商量的口吻可以明显缓解孩子的对立违拗状态,同时使孩子变得更加灵活而不固执和刻板;

在学习和生活中尽可能程序化(每日按照比较固定的步骤进行有关学习和生活)可以显著减少孩子的情绪紊乱;必要时的药物干预也可以明显改善孩子注意力分散多动兴奋暴躁的症状。

(家长如果需要,可以阅读《SOS,救助父母》、《如何引导暴躁的孩子》)

原则三

特殊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

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别能力的,这些能力的发现通常依靠家长的敏感和平静的心态,家里应该准备足够的有关教育的玩具、书籍或素材,家长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游戏活动中去,并在大量的阅读、游戏活动中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以此为基础加以引导和培养。

有众多证据表明,很多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成年后从事的职业往往就是与儿时的特别能力有关的工作,并且可以非常优秀。因此我们对孩子的特殊能力给予一定的关注,并适当培养。

然而更重要的是,将孩子的特别能力转变转化到更加广泛的学科和领域中去。

例如对于喜欢地图的孩子,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从地图开始玩起,从地图谈到国家、首都、森林、生物种类、动物、矿产、资源,又从国家谈到人口、大小、距离、形状等与数学有关的知识,还可以用英文对这些知识加以标注,这样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上都可以获益。

如果孩子喜欢汽车,就从汽车开始和孩子的交流和游戏,方法相同。如果转化不成功,我们依然要理解和容忍,强迫性学习的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是不均衡发展的,只不过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在不均衡方面更加突出。从将来工作的角度来看,在某些能力方面的不均衡的影响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的确,对阿斯伯格综合征我们还是所知甚少,有些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学术争议,我们能够提供的帮助还是非常有限的,但我们愿意和家长老师们共同努力,帮助这些特别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天生禀赋,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阿斯伯格大多拥有令人惊异的记忆力,特别是在机械记忆方面。例如对地图、火车时刻表、历史事件、恐龙进化等。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没完没了地谈下去,而且通晓大量技术性的细节。

尽管他们拥有常人没有的强大记忆力,他们的领悟能力却很缺乏,或者说,领悟的方式和途径有常人不一样。阿斯伯格的教育需要父母通过日常生活中深入细致的观察,发现孩子对某些领域或学科(例如生物、地理、自然等)的兴趣和潜能。

扩展资料

阿斯伯格愿意与人交往,喜欢与同伴玩耍,但是缺乏交往技巧,不理解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表达的信息,采用的交往方式刻板、生硬、程式化,因此难以形成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发展友谊,不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情景,常被同伴孤立。

与孤独症患儿的表现区别在于孤独症患者是退缩的,他们似乎对周围的人不感兴趣,不主动与同伴建立联系,但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经常渴望甚至尽力想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却缺乏技能做到这一点。

不当的言行一旦遭遇交往对象的愤怒反应,又茫然不知自己错在何处,只有陷入新的困惑、焦虑和退缩阿斯伯格孩子在社交屡屡碰壁的情况下,容易引发焦虑和社交恐惧。对于阿斯伯格人群,需要像训练数学题一样训练他们的社交表达。

阿斯伯格并不都是天才儿童,这样的说法也不是真的,只是人们的经验之谈,也没有确切的依据表明,阿斯伯格患者都是天才儿童。患有阿斯伯格的儿童,确实拥有创造性的天赋,但并不是所有的阿斯伯格患者都是天才,有天才素质的患者,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不能以阿斯伯格作为判断是否是天才的依据。无论是医学界还是其他学科都没有办法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由来给出一个确切答案。

1.阿斯伯格患者并不一定都是天才儿童,这也不是真的

因为牛顿和爱因斯坦有很多名人都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所以人们才时常把这种病称之为天才病。患有阿斯伯格的儿童不善于与人沟通,但是却能够在某一个领域有着极高的天赋,这样的群体是非常特殊的。他们缺乏社交接触,并且沟通不良,而且拥有特殊的兴趣,就是因为这样的特点才能够让他们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让他们比寻常人更容易出成绩。

2.阿斯伯格患者只有少部分有天才基因,而且这也没有什么依据

阿斯伯格患者,并不一定都具有天才基因,可以说这只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孤独症。阿斯伯格患者对于自己很感兴趣的事情精神非常集中,而且缺乏交流的技巧,经常会跟其他儿童发生冲突,但这样的儿童记忆力却很好,智力也很正常,只是比较固执,而且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直来直去,不是那么灵活,怎么看都不像天才所具有的特点。

总而言之,阿斯伯格综合症没有特效药,只能够改善,可以对这些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进行训练,促进他们的人际关系,也不要美化阿斯伯格。必须要对这种孩子进行矫正,如果他们有特殊的天赋,也要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非所有的阿斯伯格都能够成为天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125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