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cnmd2023-02-06  24

我们都是有情绪的,可是一旦冲动就会做出不受控制的行为,这些行为往往会使矛盾升级。而如果别人出现了情绪,那问题就更大了。因为如果是你自身出现情绪你还知道哪一点让你生气了,但如果是别人有了情绪,那你只能通过对话了解对方为什么而愤怒。

          在谈话过程中稍有不当就会升级矛盾。本来你只是身为一名劝结者,但只要你劝解不当,就会让有情绪的人注意到你的劝解有问题,并把矛盾转移到你身上。

          这时。为我不让你的话引起矛盾,并和平劝解,你就需要一种技巧:非暴力沟通。你只需抓住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详细的说,就是:表达观察结果。(不批判和不估评),表达自己的感受,说明自己的需要,表明自己的请求。

          在与别人使用非暴力沟通解释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态度。否则本来对方就正处于情绪激动期,我们本是有意劝阻帮忙,却变成了火上浇油的凶手。所以,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分寸。举个例子:室友弄脏了你的被子,首先,要冷静下来使用非暴力沟通解决问题:看到被子脏了,我的心里充满疑惑,怎么脏了呢?我希望被褥总是干净,得洗一下,到时候你帮我。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部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简单的四步说话技巧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态,这就是爱的交流方式。

马歇尔先生说“非暴力沟通其是一种基于需要的意识,这句话展开来讲就是:无论人们做还是不做某件事情都是为了满足某种内在的需要。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当你看到一个人,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当会看到时到了孩子不去写作业,我们会觉得自己有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不尊重大人的孩子,一个不上进的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但是在非暴力沟通中,他不去学习这件事情背后是有他的需要,他现在选择玩耍,玩耍背后的需要是什么,是快乐。也有可能他特别渴望获得尊重,有可能他希望获得资助,有可能他特别看重的公平。

在有孩子的家庭里,看着自己的孩子写作业慢,做不起数学作业等,还是会耐心的给孩子讲解怎么做。如果家长讲解后孩子还是做不起作业的时候,家长就开始不耐烦了,开始数落孩子,就会对着孩子讲,你怎么这么笨啦,给你讲了你听到哪里去了等等。根据孩子的性格会有不一样的表现,有的孩子的自尊心比较强,会有一些反抗的动作,比如眼神的藐视,嘴里开始小声的嘀嘀咕咕的等。有的孩子当时不会反抗的,默默接受说的各种,内心估计就是掀起大波浪。

在教育的观念中,我不认为,孩子不听话就对孩子打、·骂就是对孩子好的。该管教的时候还是要管教,但不能把打与骂作为主要教育孩子的工具。家长认为是对孩子好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对孩子好。每个人都希望被得到鼓励与认可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得以身作则,同时培养小孩的习惯,习惯得从小开始培养。小孩在小的时候,学东西和模仿都是很强的。所以家长得做好榜样。家长也得学会去鼓励自己的孩子,给以孩子自信。

往往当我们不愉快的时候,在想,要是别人,环境怎么变化就好了。而你要是真的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你将获得这样一种力量,无须他人转变。而你真正获得这种力量后,接下来你的整个环境都会发生改变。

当你叫孩子去做作业,孩子简单而有力的回答:“不!”听到这句话很多家长会生气了,这个时候我们回到自我倾听的环节,我好像感觉很憋闷,为什么?我特别看重尊重,我特别希望我的女儿尊重我。那我为什么看重尊重,那是我非常希望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尊重和亲子关系对我来说很重要。然后你考虑,此刻为了跟女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比较好的心理连接,我是先去表达自己呢,还是先去倾听女儿。你有可能先做自我的倾听之后,然后会去倾听你的女儿。当妈妈刚刚叫你去做作业的时候,能告诉妈妈你的感受是什么?女儿会说:“你总是这样,你没看到我正在和我的朋友聊天。”

当你用这样的方式去沟通的时候,你会看到孩子背后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正如女儿说不,背后有她的真正的需要。所以这就像我们开场说的,非暴力沟通是基于需要的意识,它无论做或不做某件事情,背后都是有某种需要的。那个不做背后的真正需要是什么,当你看到这点的时候,你的整个人的能量状态会发生变化,而是非常有利于去建立女儿很好的关系,最终能服务与彼此。

所谓非暴力沟通,指的是一次对话当中要包括以下四个核心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举个例子,妈妈看到孩子乱扔脏衣服,很生气。通常她会说:“你这孩子,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脏衣服别乱扔别乱扔,怎么就不长记性呢!”这是一种下意识的沟通方式,几乎是条件反射,上来就攻击对方。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反应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准备好吵架,另外一种就是灰溜溜走开。这显然是一次失败的沟通,因为坏情绪的表达,常常只能换来对方的坏情绪。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

那么换成非暴力沟通模式应该怎么说呢?妈妈其实可以这样表达:儿子,看见你把脏衣服丢在沙发上,我不太开心,因为我很看重房间的整洁,你能把它们放进洗衣机里吗?

这就是一次非暴力沟通,用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其中,妈妈的“观察”是,你把脏衣服丢在沙发上;“感受”是不太开心;而她的“需要”是整洁;最后“请求”你把它们放进洗衣机里。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可能乖乖地按妈妈的要求去做了。

同样一个场景,非暴力沟通的表达方式,改变了反应链条:表达了感受,明白说出需要和请求,让对方一目了然。即便反驳,也会就事论事,而不仅诉诸情绪。

再重复一次,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所以,在说话之前,先想想这四个问题:第一,我观察到什么?第二,我的感受如何?第三,这个感受背后,有什么潜在需要?第四,为了改善,我想请求对方做什么?

这四个要素的本质上都是围绕着两个字:需求。如果所有的沟通都能从“需求”出发,发现需求,探究需求,最后满足需求,那么,沟通就会变成一件非常简单也非常高效的事情。

当然,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即便我们学习了非暴力沟通模式,在真实的交往中,我们的第一反应仍会是习惯性的暴力反应。非暴力沟通等于是给我们的沟通模式重装了一遍系统。对于新系统,我们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熟悉和适应。所以,接下来的几个部分,我们一起来看看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种沟通场景,该怎么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处理。

首先是倾听的场景,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部分内容,通过非暴力沟通,学会倾听。

如果我问你:你会听别人说话吗?你很可能会对这个问题嗤之以鼻。听说话谁不会,静下来,拿耳朵去听就好啦。但是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有句老话叫“听话听声儿,锣鼓听音儿”。说的就是,想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要学会透过表面意思,搞清楚对方藏在语言背后的真实需求。

人总是渴望被理解的。如果有人跟你由衷地说一句,“还是你懂我”,那么这应该是对倾听者的最高褒奖了。这时候他可能已经把你当闺密或者铁哥们儿了。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是还没听明白需求,就急着去表达自己的判断和想法;忙着安慰别人的时候,也因为需求不明确,安慰不到点子上。

那么,怎么才能听出对方的真实需求呢?非暴力沟通建议你用提问的形式,用疑问句,请他们确认自己的需求。

举个例子。在医院里,有一个老人总是独自坐在病房里,嘴里反复念叨“我不想活了,我不想活了”。即便护士再怎么告诉她,病真的不重,只要吃药就会好,也不管用。——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熟悉?我们在探望生病的亲人或朋友的时候,也总是说:放心吧,会好起来的,别胡思乱想。你知道吗?我们自以为的安慰,在生病的亲人或朋友那里,很可能没有一点用处。

后来,有一位学过非暴力沟通的女士去见这位老人。她上来就说:您的意思是,您不愿意活下去了?老太太一愣,停下念叨,表情也变轻松。老太太开始讲,从来没人知道她有多痛苦。女士继续表达她的理解。很快,她们居然手挽手坐在一起。老太太开始吃饭、吃药,情绪也好多了。

你看, 每个人说的话,都是一把锁,锁着他的真实需求。我们随便掏出一把钥匙,当然打不开。倾听,就是尝试找到正确的钥匙的过程。在上面的案例中,这位女士用倾听的方式,懂得了老人的真实需求,她不是不想活,而是希望有人懂她的痛苦。

以上就是我们讲的第二部分内容,用非暴力沟通学会倾听。在沟通中,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去倾听,去感受,去提问并确认需求,就能听出语言背后的真实需求。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部分,愤怒的场景:用非暴力沟通的模式,合理表达愤怒。

发怒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去指责别人。常用句式是:“我生气就是因为你怎样怎样。”但作者认为,对方做了什么不重要,真正让你愤怒的是你有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所以,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把生气的原因归咎于别人,要有意识地说“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怎样”,而不是说“我生气是因为他们怎样”。

这里面,还是要去探究“需求”,愤怒背后有哪些需求未被满足。

比如,“我生气,是因为我不喜欢抽烟的人”,可以改成,“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干净的空气,希望身体健康”。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上,而不是指责他人有什么过错。在公共场合遇到抽烟的人的时候,典型的非暴力沟通模式是:“先生你好,我注意到您在抽烟,我有点不舒服,因为吸二手烟对身体危害并不比直接吸烟小;为了我们共同的健康,您能不在这里吸烟吗?” 这样的表述,不会让吸烟的人感到攻击性,而且能够直接明白你的需求。他很可能就把烟掐灭,而你也就不会生气了。

如果说陌生人之间容易保持这种有理有节的沟通方式,那么在亲密关系当中要做到合理表达愤怒可能会更难一些。不信你想想,男女朋友吵架的时候,是不是也是暴力语言密集出现的时候?就像琼瑶阿姨电视剧里的对白,一个说“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另外一个说“那你就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然后两个人就互相指责对方比自己更无情、更残酷、更无理取闹,虽然有点夸张,却也是比较典型的案例,两人都把矛头指向对方,而完全没有谈论具体的事情和需求。

这可能是因为,越是彼此熟悉的人,越是希望心有灵犀。所以特别爱说半句话,或者压根儿就不说话。喜欢让人猜,猜不准就生气。但是,你需要什么,你不说,别人怎么能知道呢?即便是特别亲密的人,也做不到每次需求都猜对。

下次再遇见这种情况,当你怒气冲冲想指责别人的时候,可以尝试先停下来,深呼吸,然后观察你的指责,体会这个指责背后你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你会觉得对方无情或者冷酷?是不是因为你很需要他的时候,他完全没有关心你?你伤心的时候他没有安慰你?总有一个需求是你能想到的,找到这个需求之后,你就可以尝试把感受和没有满足的需求说出来。

以上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部分,用非暴力的方式表达愤怒。愤怒的根源在自己身上。当你感到生气的时候,比指责别人更好的方法是,去发现愤怒背后自己有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找到这个需求,也就找到了缓解愤怒的方法。

下边我们进入第四部分,感谢和赞美别人的场景:用非暴力沟通,学会夸人。

你会夸人吗?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赞扬常常会赢得别人的好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夸人很容易。其实,夸不好,还不如不夸。因为夸人的时候,我们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 “裁判”的位置,显得高高在上,或者让人感觉被操控。

有个同事,每次请别人帮忙的时候,就把对方从人品到业务能力大大夸赞一番,最后说一句“这事儿,只能你帮我做了”。这让人很怀疑他夸奖的真实性。这时候,我们内心的想法可能是:你是为了让我帮你才夸我吧。

怎么才能真诚地赞美和夸奖别人呢?注意,“需求”这两个字仍然是核心。你可以试着去表达,你的哪些需求被满足了,所以你很开心,要夸一夸对方。

比方说,一次课程结束后,一位学员是这样对本书的作者表示感谢的:

“当你提到这两个观点的时候,我很开心,感到将来有盼头了。因为我一直在找和儿子沟通的办法,这两个观点给我很大的启发。”

注意到了吗?这个学员提到,老师的“两个观点”给她很大的启发,满足了她想要找一个方法和儿子沟通的需求,所以,她的心情是开心的。这样的表达比空洞洞地说“老师,你太赞了,谢谢你”要好太多了吧!

以上是就第四部分,在夸人的场景中觉察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在夸奖中表达出自己被满足的需求,从而让对方感受到真实、无功利的赞美,而不是虚伪的客套。

接下来我们看最后一个部分。前面我们讲的都是跟别人沟通,怎样用非暴力的方式去进行,最后这个部分我们要讲一下自我对话的场景:用非暴力沟通,停止自责,恢复跟自己的良好对话。

越是优秀的人,对自己越苛刻。他们忍不了自己一点差错,骂起自己来,比别人厉害多了。可能很多人会在心里默默骂自己:“笨蛋!”“你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你总是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但自责其实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语言暴力。就像拿刀子往自己身上捅。这可比别人的伤害更狠,躲都没地方躲。自责让我们恨自己,感到沮丧、羞愧、挫败。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糟糕的自我对话。

怎么改变呢?还是要先去探究需求。

自责的本质是我们的行为没有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没有达到我们设定的标准。

习惯自责的人,爱用“应该”这个词。比如:我应该早点儿下手。我早应该戒烟了。但是,这样的自责,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容易让你陷入自我惩罚的痛苦里。

下次,再自责的时候,试着把那些话里的“应该”,切换成“我可以选择”。用“应该”之类的词,意味着我们受到各种逼迫,感到自己无可奈何,把自己放在被动接受的位置;“我选择”则意味着主动掌控,重新成为生活的主人。

举个例子,有一位宝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特别不开心。她心里总是有两个声音在“打架”。一个是“职业女性”的声音,说:我应该去工作。我受过那么好的教育,我也有才华,现在都白白浪费了! 另外一个呢,是“好妈妈”的声音,说:你太不现实了。你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你现在照顾他们还忙不过来呢,还好意思谈别的?

她就这么活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每天都很痛苦。这是很常见的生活与工作平衡的问题。后来,这位女士试着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找到这两个声音背后自己的需要。原来,“职业女性”那个声音要表达的是:为了照顾孩子,我放弃工作,留在家里,我有点心灰意冷,因为我看重事业带来的成就感——这是我的需要。所以,我现在可以选择去找一份兼职。而“好妈妈”那个声音要表达的是:我想去上班,但我好害怕,因为我想要确保孩子们得到很好的照顾——这也是我的需要。所以,我可以选择去上班,然后找个好保姆来照顾他们,我下班后再好好陪他们。

当这位妈妈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对自己说出心里话之后,她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她没有继续在应该上班还是应该带娃之间纠结,而是选择把更多的努力放在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上。

就像这位妈妈一样,以苛刻的态度对待自己,心情绝好不到哪去。与其白费力气分析自己有什么毛病、应该怎样怎样,不如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

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最后一部分,在自我对话的场景中,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的方法。改变消极的自我对话,你要少用“应该”、“必须”这些词教训自己,而去探索自责情绪背后你有没有未能满足的需求。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那么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好了,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来总结一下,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其中最核心的是需要。在倾听的时候,要用提问的方式,确认对方真实的需要,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倾听。在生气的时候,要发现愤怒背后其实是自己有一个需要没被满足,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你为什么生气了。在感谢和夸奖别人的时候,最好能说出对方做了什么事,满足了你的什么需要,这样的感谢很具体,夸人也夸得很真诚。最后,在自我对话的时候,也请你注意不要使用暴力的语言对待自己,比如说自责。自责的时候,你可以想想看,这些自我批评的声音后面,是不是有些需要没被满足。

总的来说,非暴力沟通的本质是发现沟通背后隐藏的真实需求,找到并满足这些需求,才能既清晰地表达自己,又能和别人高效沟通。所以,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形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们把别人的幸福看得和自己的幸福同样重要。毕竟,生活不是一场辩论赛,目的不是争对错,而是活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017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