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的意思介绍如下:
①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之情。~团聚。亲生~。
②比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亲如~。情同~。
近义词:骨血。
骨肉的汉语拼音读作:【骨肉 gǔ ròu】。
骨肉的相关造句如下:
她俩虽然不是亲姐妹,但却情同骨肉。
那家人解放后终于骨肉团圆了。
儿女是父母的亲生骨肉,哪有不惦着的?
战争使王爷爷一家骨肉离散,至今不得团圆。
我们是骨肉相连的同胞兄弟,应患难与共。
写文章时,论点和论据是骨肉相连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主题突出,结构严谨。
海峡两岸同胞饱受骨肉分离之苦,盼望早日团圆。
他吝啬得连至亲骨肉都不多给一个钱,何况是外人。
他失去了自己骨肉相连的亲人,痛不欲生。
骨肉至亲之间不可自相鱼肉。
我与班主任虽有师生之别,但情逾骨肉。
萧队长又说,贫雇是农是至亲骨肉,我才敢说话。
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妻儿,是我们的至亲骨肉。
这里家家互通有无,不分彼此,休戚相关,情同骨肉,这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人人勤俭。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正直与真理血脉相连,它是生于真理树上的一朵蓓蕾的热烈绽放;正直与正义骨肉相亲,它是出自正义源头的一股清泉的踊跃奔流。
骨肉【拼音】gǔròu【释义】
1、身体。
骨肉归复于土。——《礼记》
2、骨和肉。
3、比喻至亲,亲人。如“骨肉团聚”,“亲生骨肉”。
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谓骨肉之亲。——《吕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说他无缘无故筑什么万里长城,害得人家骨肉分离。——《孟姜女》
4、指同姓的人。
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宋书·王懿传》
5、比喻文章充实的内容。
莫怪文章生骨肉,谪来元是掌书仙。 ——《平山冷燕》
6.单指肉。
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骨肉者,有在脉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黄帝内经·素问》
骨肉的读音gǔ ròu,汉语词语,意思是身体。
出处:
《礼记》:骨肉归复于土。
《礼记·檀弓下》:“骨肉归复于土,命也!”
《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平叱曰:‘丞相新亡,骨肉未寒,汝焉敢造反!’”
明·施耐庵《水浒》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
《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谓骨肉之亲。
《孟姜女》恨透了秦始皇,说他无缘无故筑什么万里长城,害得人家骨肉分离。
《墨子·尚贤下》:“当王公大人之於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诚知其不能也,不使之也。”
唐·沉亚之《上寿州李大夫书》:“亚之前应贡在京师,而长幼骨肉萍居于吴。”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兵火之际,东逃西躲,不知拆散了几多骨肉!”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四:“久别重逢,情逾骨肉。”
《宋书·王懿传》: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
《平山冷燕》莫怪文章生骨肉,谪来元是掌书仙。
《黄帝内经·素问》: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骨肉者,有在脉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