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扬州大学 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一、扬州大学简介

扬州大学 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 扬州大学 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30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00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1000多人。

二、扬州大学宿舍条件环境介绍

扬州大学 现有学生宿舍80余幢,共计40余万平方米,分布在8个校区,其中公寓化标准宿舍35万平方米,可以满足大学生的住宿需求。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切实履行“热情、周到、方便、快捷"的承诺,学生公寓实行24小时管理,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积极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创造整洁、文明、舒适、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学姐学长对扬州大学的评价

1、旧宿舍四张单人床一字排开每床之间隔书桌新宿舍是上下铺式上面为床下面书桌有热水器。

2、广陵学院宿舍都还行,旧宿舍共6幢新宿舍8幢一般新生都会住在新宿舍的。

3、公寓的话是四人间,1200元/年,普通宿舍六人间,1000元/年

马上9月份就要大学开学了,在开学前很多新生都会先了解下学校宿舍条件。想知道 扬州大学 学生宿舍怎么样? 扬州大学 学生宿舍都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学生宿舍条件也不错,宿舍有四人间也有六人间,具体怎么安排要看学校怎么分配。

马上9月份就要大学开学了,在开学前很多新生都会先了解下学校宿舍条件。想知道 扬州大学 学生宿舍怎么样? 扬州大学 学生宿舍都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学生宿舍条件也不错,宿舍有四人间也有六人间,具体怎么安排要看学校怎么分配。

扬州大学 瘦西湖校区学生宿舍怎么样?有没有空调?

瘦西湖校区(文学院、物理学院、数学院、化学院、社发学院、教科院)

宿舍区整体规划较好,对称分布在校区的最北方,宿舍区前是教育超市、篮球场、食堂。

瘦西湖校区(市中心):4-6人(看学校安排),上下铺,旁边一排书桌,有空调,有独卫,无热水器,有公共浴室

备注:瘦西湖校区有一栋女生楼是六人间的

扬州大学 瘦文汇路校区学生宿舍怎么样?宿舍有没有热水

文汇路校区(农学院、兽医学院、动科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生技学院、园植学院)

宿舍情况比较复杂宿舍区集中在两块地方,一块靠近东门,还一块在食堂的南边。

(市中心,医学院也住在这里):4-6人(看学校安排),一床一桌一床一桌间隔,有独卫(部分没有),有空调,无热水器,有大澡堂荷花池校区(广陵学院、新传学院)

宿舍是四人间(也有少部分六人间的),上下铺,一边书桌,有热水器,有空调,有独卫扬子津校区:4人,上床下桌(西区1,2,3,4楼为上下铺),有独卫,有空调,有热水器。

扬州大学 东区校区学生宿舍怎么样?

东区:环境学院、机械学院、旅烹学院、水能学院

西区: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学院、商学院、建工学院、体育学院

扬州大学 宿舍内部图片, 扬州大学 宿舍条件怎么样环境好不好

“我们宿舍里装上了空调,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怎么过冬了!”11月25日, 扬州大学 法学院的大一新生李祺兴奋地告诉记者。为了让同学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该校决定尽快为学生宿舍安装空调,而李祺所在的扬子津校区是所有校区中的第一个受益者。

“首批安装的空调总共有4608台,投入资金830多万元。” 扬州大学 学生处副处长赵晓兰告诉记者。记者在现场看到,安装工人们正在宿舍楼里紧张施工,有的在钻墙打洞,有的在装空调主机,还有的在忙着调试。“施工期间给同学们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请同学们予以理解支持!”贴在宿舍楼门口的一则告示进行温馨提醒。据介绍, 扬州大学 其他校区学生宿舍的空调也将陆续安装到位,预算总投入近2000万元,有的老校区因电力不够需要增容的,学校后勤保障处正在计划进行改造,预计到明年9月份开学前,全部空调将可以安装到位。

公寓的话是四人间,1200元/年,

普通宿舍六人间,1000元/年

江阳路北校区有最破的宿舍,10人间,500元/年

不过现在每个校区都有公寓,大一新生住什么房子,要看后勤怎么安排了。

宿舍都有电话,网线自己接就行了。

电脑可以带,不过笔记本的话一定要锁好,晚上睡觉记得放箱子里,因为经常发生丢笔记本事件的,学校也不管。

  扬州大学 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1992年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扬州大学 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后成为南通学院的一部分)。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参与合并的其他4所高校也均有60年左右的独立办学历史。

扬州大学 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30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00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1000多人。现设有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体育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兽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院、商学院、旅游烹饪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和公有民办的广陵学院等27个学院,116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学校建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14门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15个省重点专业(类),29个省品牌特色专业,14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专业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全校现有教职工3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100多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2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3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9人,博、硕士生导师近2200多人。作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博、硕士专业学位14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5个,省重点序列学科1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学校整体学科水平和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等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拥有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7个,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省级研究院9个,科学研究机构90个,教学实验室(中心)36个,建成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获批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学校目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0多项,全校年科技经费4亿多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九五”以来,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与我校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由我校参与完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以来有4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成绩同样喜人,学校的“农科教结合”工作已形成了以苏北基地为中心,辐射苏中、苏南的格局,在服务“三农”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对外交流活跃。校园占地面积4091亩,校舍建筑面积117万多平方米;7个校区位于市区中部,首尾相连。全校固定资产总值27.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8亿元,图书馆藏书402万册。拥有实验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附属中学等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以及设备完善的临床医学院。学校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38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包括接受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

合并办学20多年来,学校走过了一条“联合—合并—调整—提高”的改革发展之路。建校之初,学校走的是联合办学的道路。从1995年上半年起,学校由松散型联合转变为实质性合并。1998年,学校按学科群重组了13个二级学院。2002年之后,基于学科建设需要,学校又进行院系重组,构建了扁平化的组织体系,减少了管理层次,理顺了内部关系,提高了运行效益,为学科、专业建设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校党委先后被江苏省委表彰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承传历史辉煌,谱写改革华章。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 扬州大学 ,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在新的征程中, 扬州大学 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推进综合改革,注重以人为本,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推进“规模大校”向“内涵强校”、“改革名校”向“质量名校”的转变,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3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743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