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g是三角函数中余切的符号,CTG一般为英文单词的缩写,现已停用,仅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出版的书籍中使用,目前使用符号为cot。
在直角三角形中,某锐角的相邻直角边和相对直角边的比,叫做该锐角的余切。余切与正切互为倒数,用“cot+角度”表示。余切函数是无界函数,可取一切实数值,也是奇函数和周期函数,其最小正周期是π。
余切的相关性质
定义域:余切函数的定义域是{x|x≠kπ,k∈Z};
值域:余切函数的值域是实数集R,没有最大值、最小值;
周期性:余切函数是周期函数,周期是π;
奇偶性:余切函数是奇函数,它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单调性:余切函数在每一个开区间(kπ,(k+1)π)(k∈Z)上都是减函数。
扩展资料:
余切定理
对于边长为a、b、c而相应角为A、B、C的三角形,有:
a2 = b2 + c2- 2bc·cosA
b2 = a2 + c2 - 2ac·cosB
c2 = a2 + b2 - 2ab·cosC
这个定理也可以通过把三角形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来证明。余弦定理用于在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边和一个角已知时确定未知的数据。
如果这个角不是两条边的夹角,那么三角形可能不是唯一的(边-边-角)。要小心余弦定理的这种歧义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tg
百度百科-三角函数
具有CTG文件扩展名的文件是佳能数码相机目录文件。
这只是一个为开发及使用方便而"发明"的一个后缀名。用途也仅仅是保存用户的设置,平常没有必要打开。为了方便起见,里面的内容大多数时候也确实是文本。可以用任何文本编辑器打开,比如QUAKE的config.cfg。
数学中ctg是余切的意思。cot30°=tan60°=√3。
ctg是三角函数中余切的符号,CTG一般为英文单词的缩写,现已停用,仅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出版的书籍中使用,目前使用符号为cot。
余切用“cot+角度”表示,如:30°的余切表示为cot30°cot全写为cotangent。
定义域:{x|x∈R,x≠kπ,k∈Z} 值域:R。
角A的余切表示为cotA。
扩展资料:
余切的诱导公式:
1、cot(π/2+α)=-tanα
2、cot(π/2-α)=tanα
3、cot(2π-α)=-cotα
4、cot(π-α)=-cotα
5、cot(π+α)=cotα
6、cot(2kπ+α)=cotα(k∈Z)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tanα ·cotα=1、sinα ·cscα=1、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和的关系:sin2α+cos2α=1、1+tan2α=sec2α、1+cot2α=csc2α;
平方关系:sin²α+cos²α=1。
叙利亚天文学家、数学家阿尔巴坦尼(850-929)于920年左右,制成了自0到90度相隔1度的余切表。
14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的后裔,中亚细亚的阿鲁伯(1393--1449)组织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和数学用表的计算,他的正弦表精确到小数9位,他还制作了30到45度之间相隔为1",45到90度的相隔为5"7'的正切表。
英国数学家、坎特伯雷大主教布拉瓦丁(1290-1349)首先把正切、余切引入他的三角计算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