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关系:始于性格,陷于三观,终于人品


作者:洞见ciyu

于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相守。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

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走过半生,阅历世事无常之后,才领悟到:

人与人的关系,始于性格,陷于三观,终于人品。

01

始于性格

北宋元祐元年,黄庭坚与苏轼在京师首次见面。

苏轼生性豪迈,不拘小节,黄庭坚也是旷达之人。

虽相差八岁,但同样平易近人的性格,让两人一见如故,甚是融洽。

在京城供职三年来,他们一起讲道论艺,酬唱赠答,一起放歌痛饮,纵情山水,留下了“苏不离黄,黄不离苏,苏黄写尽天下诗”的文坛美誉。

蒲松龄说:“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与脾性合得来的人相处,可以互相开玩笑,无需太多顾忌;可以谈天说地,不用照顾对方的情绪。

之前,莫言新版《生死疲劳》发布会上,余华千里迢迢赶来撑场子。

莫言回忆起当初同窗的日子。

那时,他们同住一屋,他正在创作《酒国》,余华写《在细雨中呼喊》。

二人中间隔一个柜子,柜子中间有一条缝,写累了,往后一靠,两个人眼神交汇,“然后灵感突然没了,他也写不下去了,我也写不下去了。”

他们还一起做过许多趣事。

比如一起去意大利参加远东地区文学论坛,演讲题目是:我为什么写作?

余华说自己不愿意做牙医,想睡懒觉。

莫言说,写小说,赚到钱就可以买皮鞋。

两个人都回答得不正经。

比如两人曾和史铁生一起去沈阳参加活动,他们要和学生们进行足球比赛。

一开始,作家队输得惨不忍睹,后来他们心生一计:让观战的史铁生去守门。

学生们害怕,不敢踢球,就剩余华、莫言几人对着学生们的球门,踢得不亦乐乎。

同样有趣的性格,让他们如磁场相吸一样,即使天各一方,也经常打电话有一句没一句瞎聊着。

《周易》里有一句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性格,是决定感情的第一关。

性子合得来,交往自在随意,感情也会越来越醇厚;

合不来,彼此容易身心疲惫,之后必定渐行渐远。

02

陷于三观

廖一梅说:“人这一辈子,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巴金与萧珊一起走过近40年的岁月,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架。

志同道合的他们有无数的话题可以聊,一起讨论普希金文学,讲青年学生的见闻琐事,分享工作的点点滴滴。

结婚时,他们一致决定婚礼尽量节省点,不想要铺张奢华,所以这场朴素婚礼中,桌上只有一份清炖鸡,两碟小菜,因为对他们来说,两人能在一起就是人生之幸,何必在意一场婚礼。

结婚后,萧珊仍决定做《上海文学》义务编辑,巴金并没有用家庭主妇的身份拴住她,反而赞同她的想法,说女性应该也有自己的事业。

他们三观的一致,弥补了年龄的差距,两人在一起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生活中,两个人如果悲喜不相通,即便朝夕相处,心也是相隔万里。

郭德纲曾对所谓的“门当户对”不以为然,但世事经历多了,他越来越赞同这个观点。

他打了一个比方:

“世界首富的儿子娶了一个天津说相声的闺女,这双方父母坐在一起,男方想的是怎么买几个国家,女方想的是怎么打包今天的剩菜,他们是聊不到一块去的。三十三层天,一层天一个境界,不在其位,你不会明白那个状态。”

感情中的“门当户对”,不仅是物质的对等,更多的是精神高度的一致。

如果在生活中凡事需要费力揣摩,劳神猜测,只会徒增烦恼;

如果话不投机半句多,便如同鸡同鸭讲,彼此都觉索然无味。

两人因性格在一起,但到底走多久,却由三观决定的。

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

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不同。

不同频的人终究会走散在人海里。

同频的人,无论岁月怎么变化,相守不腻,久伴不厌。

03

终于人品

马未都在《锵锵三人行》中讲了他曾辞退一个保姆的事情。

早些年,他雇的一个保姆做事利索,做饭好吃,他颇为欣赏。

保姆家境不好,他会毫不吝啬地让她带走一些不用的闲置物品。

时间一长,马未都却发现,她经常不经同意,不声不响地顺走东西。

马未都并没有直接开除她,而是委婉地提醒:

“你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你说一声,我倒不是在意那点东西,但是你得说一声。”

保姆却没有听进话,一些小东西照拿不误。

虽说拿的也不是多值钱的物件,但这屡教不改的架势让马未都既无奈又害怕。

最后,他还是开除了这个保姆。

与人相处,人品永远摆在第一位。

品行不过关,能力再强,也无人敢赏识,性格再好,也无人敢交心。

就如培根说的:“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实的品格。”

之前,朋友的公司在竞争一家深圳大企业的宣传片项目。

作为方案负责人,朋友呕心沥血地策划,为了跟客户打好交道,也给出了一个偏低的竞价,本以为这次竞标十拿九稳。

可意想不到的是,竞争对手来探口风,偷偷塞了些“礼物”给另外一个同事。

这个同事在业内也是小有名气,他与朋友既是铁哥们,经常一起探讨工作问题,同时,两人也都是公司总监的有力候选者。

他担心朋友拿下这个大项目后,会顺理成章地成为总监,利欲熏心下,就一股脑地把方案透露给了对手。

果然,对手根据信息,调整了方案和竞价,一举拿下项目。

后来东窗事发,这个人不仅被辞退,在行业内也再无立锥之地,朋友也毅然决然地跟他断绝了关系。

世间之事变幻莫测,唯有德行可立一生。

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在交往中才值得托付感情,在事业中才能让人委以重任。

《哈尔的移动城堡》里有一句台词:

“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相守,无论谁都不会一帆风顺。”

性格的相投,三观的契合,人品的辉映……每一种关系,都要历经一关关考验,才能走到最后。

遇到错的人时,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遇到对的人,别辜负每一份真心。

我认为,这句话是说,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处,最初是因为他的外貌,然后是才华,最后才是性格,最后是人品的,而这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人与人的相处,最重要的就是人品了,一个人的人品好了,那么他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好人,那么,他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所以,人与人的关系,是先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的,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祝开心!祝幸福!谢!

这两天看到的最多的话题就是“成毅嫌弃袁冰妍”、“成毅掉粉”、“成毅黑脸”之类的。因为并没有看完整的920云歌会,所以在看到第一篇相关报道时还挺好奇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连着这几天事情不断发酵。

首先,我们不是当事人也不在现场,他们的互动或者他们是否有其他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根本不了解,所以盲目的人云亦云,对成毅也是不公平的,从之前的综艺来看,他至少不是这样的人,毕竟成毅现在也还没有给出任何的回复,相信这样的情况对于事业发展的他也是不想看到的。

其次,剧里的cp本身就是依据剧情而存在的,并不代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为了宣传剧演员们会重现一些经典片段来满足观众看剧的心情,但不代表这是他们必须的,因为演员其实只要保证自己能够完美的呈现角色就可以,至于营销活动并非是必需参与的。

再次,成毅这次不仅仅只有《琉璃》一部剧在播,在《琉璃》尚未完全大结局的时候他的另一部作品《长安诺》也已开播,虽然没有《琉璃》的呼声高,但也是需要演员做一些文字宣传的。对比之前丁禹兮“端水大师”曾出现的营销被骂情况,成毅如果处理不小心的话难免不会重蹈覆辙,这样一想也就稍能理解了。

最后,我们欣赏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人品是最需要考验的,也是了解时间需要最长的,如果只因为一两件事情,且只是流于表面没有深究的情况下便拉黑某一人,那这样的欣赏与喜欢未免浅薄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556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