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的养殖方法

roaming2023-01-31  35

石蛙又名石鸡,属两栖类蛙科动物,是我国大型的食用蛙,其腿肥壮,肉质鲜美,清凉滋补,富含多种维生素。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石蛙,下面我就带你一块去学习下关于石蛙的养殖 方法 !

石蛙的生活习性

石蛙畏光怕声,后肢粗壮,跳跃能力很强,弹 跳高 度可达1米。傍晚时爬出洞穴,在山溪两岸或山坡的灌木草丛中觅食、嬉戏,异常活跃。但其活动范围不大,多在洞穴周围20—30米,夜深时,返回洞穴。白天一般伏在洞口,或潜伏在草丛、砂砾和石头空隙间,伺机捕捉附近的食物。一旦遇蛇、鼠等敌害或人,迅速退回洞内,或潜入水底。棘胸蛙对气温、水温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在闷热、干躁、气压较低的夜晚,或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纷纷出洞,向较高的岩石或山坡跳跃,并且伴有低沉而雄壮的鸣叫声。棘胸蛙的活动强弱与其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水温变化对其影响尤为明显。水温18-28℃活动、摄食正常。水温超过30℃则会出现夏眠,水温超过36℃则活动异常,甚至出现死亡。秋末水温低于15℃,开始冬眠,不动不食,双目紧闭,藏于洞内。以避不良环境。冬眠时,主要靠体内贮存的养分来进行极为微弱的新陈代谢。据观察,一般在 霜降 后开始冬眠, 惊蛰 前后水温(在15℃以上)陆续复苏,冬眠期约100多天。冬眠期间,若天气睛暖,水温高于15℃时,也有部分蛙伏在洞口或跳出洞穴活动。冬眠时,棘胸蛙喜栖居于山溪的深水潭内或溪边穴中。

石蛙的栖身环境

石蛙常喜栖息于深山老林的山涧和溪沟的源流处,尤喜栖居在悬岩底的清水潭以及有瀑水倾泻而下的小水潭,或有水流动、清晰见底的山间溪流中。

石蛙的养殖方法:人工繁殖技术

1 种蛙的选择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4~9月,5~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从种蛙冬眠复苏开始,做好种蛙的选择和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蛙,雌蛙体重达200克以上,雄蛙250克以上就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 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2 种蛙的培育

气温、水温、水质、光照、饵料、环境条件对蛙的健康、繁殖影响极大,生存环境好坏,直接影响配种、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蝌蚪的成活率。根据石蛙习性,种蛙池应建在安静、弱光处,池高0.8m,面积4~10m2。池底铺垫鹅卵石和石块构成的石穴,利于种蛙栖息产卵。池内水陆面积3∶1,要求池水容量相对稳定,水深15cm左右,水质清新,pH值6~8,无有害寄生虫。一般在采食旺季每天换水一次,采食淡季,每间隔2~3天换水一次。每平方米放种蛙15只,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选留的种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须做好群养放养准备。

准备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 饲养 ,使之膘厚体壮,保证安全越冬。种蛙培育除要求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蚯蚓、黄粉虫、飞蛾、蝇蛆和其他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摄食量5~9月最大,发情期间减少,产卵后期增大。饲料供应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量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酌情增减,投料时间一般在傍晚(依太阳刚要下山时为准),每天一次,定点投饲。

3 配种和产卵

石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通常到4月份、水温15℃、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结束。配种雌雄比例为1∶1, 种蛙池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只。雄蛙叫声“咕咕咕”,雌蛙以“咔咔咔”、“咔咔”声应和,种蛙一般在夜间21时后抱对,拥抱刺激对配种母蛙是必要的,配种母蛙一般于清晨4~7时排卵,有些延至9~10时,产出卵块通常粘附在石块池壁上,一般每次产卵约600粒,高的可达1000~2000粒,卵粒圆球形, 外胶质膜将卵粒粘连在一起。产出的卵在1小时之内尽可能不要搅动, 以免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在种蛙配种产卵时,要造成一个光线暗淡、幽静、水质清新、水位稳定的环境。

4 人工孵化

石蛙卵呈球形,类似鱼眼,卵直径约4mm,卵外层胶质膜呈圆形,卵产出落水后,胶质膜吸水即膨大,卵胶质膜彼此相连成卵块,呈葡萄状,卵块吸附在产卵池内的石块、水草或池壁上。未受精的卵3天后动物极明显变黄,植物极白色不透明。胚胎发育时期,胚胎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避免阳光直射,人工捞取受精卵操作时必须仔细、轻缓,否则就会降低孵化率。在孵化过程中,水要清洁,水温18~28℃,pH值中性为宜,同一窝卵不可分开孵化。

根据石蛙人工孵化试验观察,石蛙卵的动物极呈黑色,植物极呈白色。蛙卵在18℃水温下孵化,第五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状,第七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八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十天就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十三天有75%孵出,第十五天全部孵出, 孵化率达85.3%。如果孵化水温为25~29℃时,孵化时间只需7~8天,孵化率达85%。蛙卵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如果做到温度适宜、 水质无污染等技术要求,其孵化率就可达90%以上。在水温适宜时孵化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质和水中的溶氧量,水质越好,溶氧量高,孵化率可达100%。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巡池1次,母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采卵时注意保持卵块的完整性。取出的卵轻轻放于事先准备好的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动物极朝上(即有黑色的一端),植物极朝下,孵化过程中除防止天敌侵害外,还应严格掌握孵化的生态条件,包括水温、水深、水质等要求,水温30℃以下,水深15cm左右,pH值6~8,水质清新无污染,并含充足的溶氧,光照自然即可,但忌阳光直射。25~26℃的水温对孵化非常有利,时间短,孵化率高,温度再往上升,孵化率则下降,30℃以上基本孵不出蝌蚪来。

石蛙的养殖方法

投喂的饲料以黄粉虫等鲜活饵料为主,活饵要求大小适口。在适温范围内,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在温度高于30℃时,可以不投喂。平时应根据天气、水质和蛙的摄食情况,酌情增减,做到适量、均匀。

分级饲养:随着幼蛙个体的增大、出现大小不一的情况,要定期按规格大小归类分池饲养,以免幼小的抢不到食,影响生长和成活率。

越冬管理:水温低于8℃时,棘胸蛙进入冬眠状态。当水温降至10℃前,室外的棘胸蛙要移入室内、或搭篷保温越冬。越冬期间不必投喂。春季室外水温稳定回升到10℃以上后,棘胸蛙越冬结束。

石蛙的医药价值

营养:有滋补强壮的功效。

石蛙养殖技术及场地建造如下。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一般来说,石蛙喜静怕闹,应尽量避免在噪声较大的工厂和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旁边建厂,防止石蛙受惊,影响正常生长。

养蛙场的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都可作为养蛙的水源,但水源要求无污染,pH值以中性和略偏酸性为佳,最适宜的pH值在6-7之间。

二、养殖池的规格要求

养殖池主要包括孵化池、蝌蚪池、蛙池,一般建造在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没有太阳光直射,建池时应尽可能符合石蛙的生长习性,为石蛙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孵化池面积1-2m 2 ,池高0.8m,水深 0.5-0.6m,蛙卵孵化时对水质要求很高,为了确保水质清新含氧量足,最好能够24小时连续流水养殖。

蝌蚪池面积2-3m 2 ,池高0.8m,水深0.3-0.5m,每池应饲养同样规格的蝌蚪,在蝌蚪变态时应在池内放入木板,让它漂浮于水面之上,以便能让变态过程中的幼蛙跳到木板上休息。

蛙池,蛙池建造以长方形为好,面积一般以4-10m 2 为宜,池高0.8m,池内设有可供石蛙休息的石屑,石屑上盖有石棉瓦,瓦下光线阴暗,白天蛙就可以躲到瓦下休息,池内水深一般在0.1-0.2m之间,池底略微倾斜,池内水陆面积比大约为3∶1,池上设有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或敌害生物入侵。

石蛙的自然繁殖期一般在4-9月,5-6月是产卵的高峰期,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多少也会有些差异,石蛙的年产卵量很大,在500-1000粒左右,但是自然繁殖的成活率很低,在生产中大多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

三、种蛙的选择

种蛙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卵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是否能育出成批规格整齐、健壮、活泼的种苗,因此种蛙应该选择身体健壮、个体较大、皮肤光滑、发育良好的成蛙。种蛙要求没有残疾、没有伤痕,一般选2龄蛙,雌蛙体重200g以上、雄蛙体重250g以上做种蛙。

四、配种和产卵

每年的4-9月份,当水温达到18℃以上时,石蛙的繁殖期来到了,石蛙配种雌雄比例为1∶1,种蛙一般在夜间抱对,配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

并借助于腹部的脊加强雄性的固着力,拥抱刺激对用来配种的雌蛙是必要的,雌蛙将卵排出体外,雄蛙射精于卵上,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呈圆球形,卵外的胶质膜粘性强,很多卵粘连在一起,常成锁状漂浮在水中或粘附在池壁上。

五、人工孵化

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要加强巡池,石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受精卵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我们在捞取受精卵时必须仔细轻缓,注意保持卵块的完整性,以免造成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

孵化时,我们应用铁丝使黑色的一端朝上即动物极朝上,白色的一端朝下即植物极朝下,这样才能保证受精卵的成功孵化,在孵化过程中同一批卵不能分开孵化,大约经过1到2周的时间,这些受精卵就可以完全孵化为石蛙蝌蚪了。

六、饲料投喂

石蛙的饲料以黄粉虫为主,养殖石蛙与养鱼一样,要遵守时地原则,使石蛙具有定时定位集群摄食的习惯,和一定强度的进食能力。一般每天固定上午9点下午5点分两次投喂。

定质是要保证饲料的优质、精细、适口、无霉烂;定量原则是每次按在池石蛙体重的6%投喂,以2-3小时内吃完为宜,具体视水温、天气及蛙的活动情况而略有增减。

七、驯食

及早驯食是人工养殖石蛙的关键技术所在。石蛙的天然食性是吃活饵不吃死饵。人工大规模养殖石蛙,活饵很难完全满足,必须驯养石蛙食用人工配合饲料,驯食越早效果就越明显,一般要求在幼蛙变态后5-7天内即应驯食。

驯食方法为头10天以1/3的配合饲料与2/3的黄粉虫混合起来喂养石蛙,然后随着石蛙对配合饲料的适应逐步加大配合饲料的比例,直到石蛙能够习惯食用人工配合饲料。

     石蛙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一种动物,生活于山溪的岩边,白昼多隐藏于石缝或石洞中,晚间蹲在岩石上或石块间,其是更为理想的滋阴消热的美味山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素有“百蛙之王”的美称,历来是皇家宫廷的贡品,养殖价值很高。那麼石蛙有哪些养殖方法呢?

      一、选择养殖地。石蛙跟螃蟹一样,较为的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生存,因此大家选择的位置要尽量的避开道路以及市区的地区,避免由于过于大吵大闹而危害到石蛙的繁殖以及生长。而石蛙也是生活在水域里边的,因此大家选择的位置要在流水丰富多彩的河流.湖水或是是里边。对于水资源的要求是要求水体是零污染的,人工的养殖池一般全是修建在屋内的,要求通风效果好,没有太阳的照射。

      二、选择种蛙。选择的种蛙体质好坏,是立即危害到产卵的数量还有质量的。大家选择的种蛙,要选择精力旺盛、个体较大、皮肤光滑并且发育优良的种蛙。要了解选择好种蛙,是繁殖的基本。一般石蛙的产卵孵化的时节是在4-9月份,而5-6月份也是产卵的高峰期,我们要把握这段时间。

     三、配种产卵时期注意事项

     种蛙的配种时期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一般4月份室外温度20℃之上,温度15℃时种蛙便会开始配种,一直持续到9月底结束,石蛙产卵时期生长环境要求光源偏暗.水体清亮并且平稳。卵产出去以后就开始人工孵化,孵化期温度要求在18-28℃,待蝌蚪成长为幼蛙后就可开展人工喂养。

     四、石蛙养殖的注意事项

     1.放养密度:为确保蝌蚪正常生长,在推广时要依据不一样的规格调整过放养密度,蝌蚪规格越大,放养密度越稀,密度过大会造成水里的营养不够,危害蝌蚪的生长。

     2.鱼饵投喂:刚孵化出去的蝌蚪抵抗能力较弱,前3天不可以喂养,3天以后还可以给他们投喂一些煳米粥.牛奶等流质饲料,待蝌蚪略微大一点时,能够适度增加一些人工配合饲料,成年人后的石蛙能够投喂一些昆虫,实际的投喂时间和数量要依据石蛙不一样生长时期对营养成分的要求调整。

      3.水体管理方法:按时清除养殖池内污垢和饲料残渣,4天左右更新一次水,夏天温度高时换水要更勤,以保证石蛙生长环境干净整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540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