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佘”拼 音 shé
1、部 首 人。
2、笔 画 7。
3、五 笔 WFIU。
基本释义
姓。
扩展资料:
一、笔画顺序
二、词典可以查到的相关组词:佘太君、佘城遗址
1、佘太君[ shé tài jūn ]
释义:通俗小说《杨家将》中的人物。北宋名将老令公杨继业之妻。诸子殉国后,她以百岁高龄挂帅出征,抵御西夏侵略。后常用以比喻老年女英雄。
引证解释:浩然《艳阳天》第一○三章:“焦二菊 说:‘真棒,福奶奶成了佘太君啦!’”
造句:这里纪念的是一位伟大英雄母亲,当代的“佘太君”邓玉芬。
2、佘城遗址[ shé chéng yí zhǐ ]
注释:佘城遗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江阴云亭镇花山东侧,为一座规模不小的从夏至周时期古城,其建筑和使用年代距今约3500—3100年。
佘:读音作shé。和“舌”一个读音。
佘姓,中国姓氏之一,以地名为姓氏。在《 百家姓 》中排名第546位。历史名人有唐代太学博士佘钦、佘太君 、佘熙璋、佘国观。现有女明星佘诗曼。
佘姓源出有二:
1、出自余氏音变后转化而来。据《姓氏寻源》载:“古有余无佘,余转韵为遮切,音蛇。”在汉代以前无佘氏,因此在周、春秋、战国时代都无“佘”氏的记载。后来“佘”字是从“余”字音变后转化而来的。那么“佘”氏也应是有一些余氏的后人改变而来的,遂形成佘氏。
2、出自以地名为氏。汉后有佘山(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南),居住在佘山的周围的居民,其中就也有以山名为姓氏,称为佘氏。据古书记载,佘姓人多住于江西省南昌。钱大昕曰:“佘姓音蛇,即汉书荼恬之荼,省文。”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佘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前一百位。从历史文献看来,佘姓是余姓转化而来的。佘姓,初见于南朝宋人何承天的《姓苑》。
据《姓苑》上记载,佘姓起源于南昌。而《通志·氏族略》上记载,佘氏,音蛇,从示,唐开元年间太学士佘钦,是南昌人。另从《姓氏寻根》上追溯,古时没有佘姓,只有余姓,余转韵读蛇。
佘与余,这两个写法十分相近的姓氏,它们之间也确有关系,从古人杨慎的笔记可看出其大概。清代学者张澍在《姓氏五书》上也指出,古代有余写作佘,音蛇。从这两书记载可知,佘、余两姓关系同出一源。
从《姓苑》介绍的主要繁衍于新安,也就是现在的安徽歙县带的情况考察,二姓可能是一家。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佘姓名人,是唐代的太学博士佘钦。佘钦为南昌人,由此推测,佘姓的播迁时间较早。
佘姓的得姓始祖,当同余姓一样,是为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国富强基础的由余,有关情况,可参阅前已介绍过的余姓。余、佘二姓后来在安徽和江苏成了大姓。聚集地:据宋朝时候的古书《姓苑》上说,佘姓人多来自南昌那一带。
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佘姓名人,是唐代的太学博士佘钦。佘钦为南昌人,由此推测,佘姓的播迁时间较早。唐宋年间,余姓佘姓先后进入莆田、仙游、泉州等八闽大地,江西、江苏、湖南、广东也留下他们迁徙足迹。
佘姓宗氏祠堂往往刻有“雁门衍派”字样,说明他们源于山西佘太君一族。有关情况,可参阅前已介绍过的余姓。余、佘二姓后来在安徽和江苏成了大姓。佘姓望居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新郑(今河南省中部新郑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佘
“佘”字读音:shé
注 音:ㄕㄜˊ
部 首:人
部外笔画:5
总笔画:7
五笔86:WFIU
仓 颉:OMMF
笔顺编号:3411234
四角号码:80901
统一汉字:U+4F58
相关组词:佘太君 佘城遗址 佘山
扩展资料释义: 姓氏,佘姓
出处:
1.《集韵》时遮切,音闍。姓也。按古有余无佘,余之转韵为禅遮切,音蛇。姓也。
2.《说文》杨愼曰:今人姓有此,而妄写作佘,此不通晓《说文》而自作聪明者。余字从舍省,舍与蛇近,则禅遮之切为正音矣。五代宋初人自称曰沙家,卽余家之近声可证,而賖字从余亦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