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调是什么戏曲?

电铃的工作原理2023-01-31  30

不算京剧术语,水磨调为昆曲术语,梆子腔为秦腔、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地方戏曲术语。

相关介绍:

1、水磨调:

明中期由顾坚、魏良辅等艺人对四大声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的昆山腔做了改革,被称为“水磨调”,文人按曲填词,昆腔唱遍大江南北,成为明后期以后主要的唱腔。

2、梆子腔:

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陕西的同州梆子和山西的蒲州梆子(今蒲剧)是现存最早的梆子腔剧种,它们对梆子腔基本音乐风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扩展资料

古代戏曲的起源

古代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艺术之一。同时,戏曲在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分别代表了各个时代最杰出的文学艺术成就。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但中国古代戏曲并非是元代一个时期的艺术,它的萌芽、生长、繁荣,贯通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大体有两条线索,一是从原始社会的巫术表演、西周末年的俳优滑稽表演到西汉百戏中的角抵戏,再到唐代的参军戏,故事表演日渐丰富,逐渐成为戏剧的主体。

另一条是由原始歌舞到汉魏隋唐的代面、钵头、踏摇娘等歌舞戏演出,使得民间歌舞艺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为戏曲宫调、曲牌、声韵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宋金时期是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磨调

水磨调,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明中期由顾坚、魏良辅等艺人对四大声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的昆山腔做了改 革,被称为“水磨调”,低回婉转,悦耳动听。文人按曲填词,昆腔唱遍大江南北,成为明后期以后主要的唱腔。到清乾隆、嘉庆时期,统治曲坛的昆曲进入宫廷,脱离人民群众,逐渐被弋阳腔、秦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等地方小戏所取代。

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

名字由来:

昆曲发展到明代嘉隆时期,经魏良辅十年改革而成新腔,及至梁辰鱼新编《浣纱记》,因曲调幽雅婉转,唱词典雅华丽,称“水磨腔”,好象古代水磨漆器,水磨糯米粉一样细腻软糯。风靡全国600个春秋,被誉为“百戏之祖”。

又曰,新变昆腔在咬字发音上,富有字头、字腹、字尾、开口、闭口、鼻音等各种技巧,喉转声像蚕丝一样轻柔婉转,并兼有弋阳、海盐、北曲的韵味,成为一种舒徐凄婉的全新腔,称“水磨调”。

水磨节奏慢,节拍为四分之四拍,甚至是四分之八拍,唱出的每一个字,都要分头、腹、尾三个部分,腔随字转,仿佛石磨碾米,慢吞吞地。

水磨调由水磨腔演变而来。因曲调幽雅婉转,唱词典雅华丽,称“水磨腔”,好象古代水磨漆器,水磨糯米粉一样细腻软糯。低回婉转,悦耳动听。水磨节奏慢,节拍为四分之四拍,甚至是四分之八拍,唱出的每一个字,都要分头、腹、尾三个部分,腔随字转,仿佛石磨碾米,慢吞吞地。

新变昆腔在咬字发音上,富有字头、字腹、字尾、开口、闭口、鼻音等各种技巧,喉转声像蚕丝一样轻柔婉转,并兼有弋阳、海盐、北曲的韵味,成为一种舒徐凄婉的全新腔,称“水磨调”。

扩展资料

魏良辅创造水磨调

魏良辅住在太仓南关,日复一日研究南曲,很少下楼。

他最初学唱北曲、那七声音阶的声腔,跌宕起伏,似江河波澜奔腾,雄壮而又豪放。那年苏州城来了个北曲名家王友山,铁琶铜筝穿云裂石、使人顿生小巫见大巫的感叹。自此,他就另辟蹊径。

整整十年,花谢了又开,月缺了又圆,置身在五声音阶构筑的南曲天地里。美妙的昆山腔经过改革,变得更加宛转缠绵,流丽悠远。许多青年人闻名而来,投到他的门下。

一天,他走道一条小巷,听到有人唱曲。大气磅礴的北曲,如同秋天的原野,清新旷远。他像是被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寻到一片黄泥斑驳的土墙前。那正是歌声传出的地方。

他沉醉在演唱者的激情中。墙内的歌声,时起时伏,持续了三天。他也迎着朝霞来、披着夜雾归,在墙外伫立聆听了三天。最后,推开了那扇虚掩的木门……

歌唱者是一个北方青年,名叫张野塘,曾做过戍卒,清瘦的脸庞上镌刻着边塞的风霜。他北曲唱得好,因而被宰相王锡爵招致门下,教习家伶。北曲用弦索伴奏,三弦是主要乐器之一,他弹将起来、如珍珠贯地;拨弦按音之间,似闻风雨声声,莺燕关关,花底溪涧流水淙淙……瞬息变幻,令人神往。

魏良辅像是善于相马的伯乐,找到了一匹千里驹,喜出望外地将张野塘请到家中。女儿正值豆蔻年华,出落得赛过一朵娇嫩的鲜花,更兼一副天生靓嗓,把父亲创造的昆山新腔唱得珠圆玉润。魏良辅兴奋之余,将两人定了亲。

张野塘用昆山腔唱北曲,所谓“北曲昆唱”,进一步扩大了昆山腔的影响。

不久,又逢声场大会,各地高手云集。昆山人陆九畴指名要与魏良辅角技。陆九畴是名曲师,一曲方罢,广场上掌声雷动。等到魏良辅登场,只听笛管笙琶齐奏,徐徐引出一阵细若游丝的歌声,在明媚的阳光下袅娜、缭绕。歌声一字数息,仿佛一个雍容华贵的美人临风轻叹,又像是一个俊俏风雅的少年踏月低吟……满场听者,直着眼睛,张着嘴巴,全都被引入了歌唱的意境。

陆九踌甘拜下风。

这次声场大会,魏良辅“立昆之宗”。细腻的昆山腔就像是苏州巧匠加工红本家具,用木贼草蘸水而磨,人们称之为“水磨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磨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446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