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四相”指的是什么

2023-01-31  29

1、我相,即在五蕴法中执著有一个实在的我,有我之所有;

2、人相,因为执著有实在的我,站在我的立场,就称他人为人;

3、众生相,与我对待的众生不止一个,所有人及非人的差别相,是为众生相;

4、寿者相,即在一期的生命中,执著寿命的长短。

我人四相是一个佛学术语,来源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指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扩展资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主要内容:

发度尽一切众生之大心。在梵文中,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觉为终极,而大乘的菩萨不仅要自觉,更要“觉他”,故其终极目标定位在和一切众生成就佛果的广大境界。根据佛教的哲学基础缘起论,凡因条件关系而形成的事物,都不存在绝对不变的实体(自性)。

因此,要以空观的智慧,破除在“我”、“众生”、“佛”之间的人为分别。故要尽己所能广度众生,但不要执著于“我”在帮助众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业。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是世界的真实,事物的本来面目。人在认识中念念不离对象,却以为心的主观构想即等同客观实际,但其实已经背离了事物的真实。以般若观照实相,即对此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如实态度。

故《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法相,甚至连佛的形象、佛土,都是用文字和形象对实相的近似表达,皆非实相本身。《金刚经》卷末著名的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堪称一经之精髓。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上所述,唯有不住相、不偏执,才能把握实相。所以,在实践中应以空灵自在的心态应对一切法。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我人四相

四相又叫四象,四象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左右前后或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古代汉族人民的星宿信仰。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也称四神、四灵。四象在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是指四季天然气象。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末学浅见:

四相以“我相”为主;若能“无我”,其余三者也必定相继断除。

而古来高人无数,最难断除者,就是这个“我”了!

断除我见,实证这个“能见闻觉知,能思考”的“我”本为虚妄;并且决然放弃这个“假我”,即是走上了“出离三界”的轨道;

然而,断我见却只是声闻乘初果:“须陀洹”,次第而到“声闻极果”(阿罗汉);此时,仍然不能测度大乘悟后菩萨之智慧,何况诸佛境界!

“无四相即是佛”一句,算是“浅化”佛法吧。于理不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410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