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心理,就是一个人的一种精神信仰,而不管是谁,是什么样的人,都是无法容忍质疑或嘲弄自己的信仰的,所以,如果你有诚心想劝说对方,想让对方摆脱封建迷信,那你首先就要表达出对于对方信仰的尊重,继而获得对方的信任。
人们对内心中认为生命个体(或生命群体)有支配力量的神灵的畏惧和遵循状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不可认知之物而无所适从,或遇到难以克服的挫折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鬼神天命等的认同,祈求以改善自己命运的一种信仰和行为。
例如有人遇到困难时,常去求神问卦、算命、抽签、测字、相面、降仙以求解脱。迷信是当今社会仍有市场的病态社会心理,它是反科学的愚昧心态与行为,必须加以制止。
迷信与宗教有明显的区别。
迷信和宗教在表面上似乎很相似,那包含着对超自然的认同与遵循,但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从结构上看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宗教有严格的组织、教规、教义与制度。宗教靠神职人员的专门传播而发展,有神学体系。宗教有着合法的地位。
而迷信与宗教正好相反,迷信不是通过正规的神学承认的组织来传播的,迷信与人们日常的生活密切交织在一起,在传统和习俗中自下而上,在代与代的潜移默化中被继承,如画符念咒、驱鬼治病、以卜筮预测吉凶等。
迷信,指的是在自己并不曾了解某件事物的情况下,因种种原因,盲目相信。举例:
迷信科学:当一个人说“科学就是能被证伪且未被证伪的理论”,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科学迷信。
-----------
1.“科学”这个词汇来自日本,日本按照西方知识体系的特点“分科而学”取名。
2.日本翻译的英文单词是“science”,“science”的词源是拉丁单词“scientia”,“scientia”的意思是“知识”。
3.“science”这个单词可以特指“natural science”(自然知识),而“科学”翻译的正是这个意思,因此“科学”指的是“自然知识”。
4.“科学”本身是一个中性词,知识有正确的,就有错误的,“自然知识”从未保证过这些知识一定正确。而事实上,随着人类对“自然”研究的加强,“自然知识”一直处于“刷新”的状态,大量“旧的自然知识”被证明不准确,被“新的自然知识”取代淘汰。
5.“科学”在我国被额外赋予了“正确”这个意思。举例:“这很科学”,代入为“这很自然知识”不通,代入为“这很正确”通顺。
------------
而在阅读过上文之后,就可以明白:
“自然科学(除数学)都是是能被证伪且未被证伪的”
“数学不是科学,数学不可被证伪”
这些话错的有多离谱。
1.“自然科学”跟“科学”是同一个意思,翻译的都是“natural science”。
随着部分国人接触到了“philosophy science”,出现了认知上的混乱,为了继续坚持错误的翻译,国内将其翻译为“科学哲学”“具有科学性质的哲学”“关于科学的哲学理论”,而正确翻译是“哲学知识”。
“engineering science”(工程知识)翻译为“工程科学”
“literature science”(文学知识)这个翻译直接不知道该怎么跟“科学”接轨了(笑)
只要恢复“science”的本意“知识”,一切混乱迎刃而起,但继续要坚持错误的翻译,那就只会越来越混乱。(笑)
比如,“自然科学”就是随着这种混乱所诞生的“重复词汇”,与“科学”的意思重复,然后让人们的认知变的更加混乱。(笑)
2.数学(mathematics)本来就不是“natural science”,数学(mathematics)属于“mathematical science”(数学知识)的一个分支。
3.1+1=2是一个恒真命题,因为我们定义了1是1,2是两个1,这是定义,定义恒真。
2+2=4是一个恒真推论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一个观察结果,这是一个不恒真,可证伪的命题。
说“数学不可被证伪”的人,只是意识到了“数学定义”是可以脱离“现实世界”存在,纯抽象概念的恒真定义,但并没有意识到,数学里也有“可证伪”的观察结论。
====================
对我所说的上述内容都已经了解的人,才可以说,他们是相信科学;
对这些不了解,却相信科学的人,是迷信科学;
对这些不了解,却自以为了解,像传教一样整天问别人“为什么不信科学”的人,其精神状态跟“狂热的虔诚信徒”是差不多的。
说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了,“迷信”是一种态度,一种不去了解,不去思考,不去质疑,自以为掌握了真理,盲目偏信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