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于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
夏至,于每年6月21日或22日。
秋分,于每年9月23日或24日。
冬至,于每年12月21日或22日。
资料拓展: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第四个节气。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2019年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和由此而引起的地面气候变化而确定的。人们把黄道分为二十四段,确定由春分点黄经零度开始,太阳每运行15度,便是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丶白露、秋分、寒露丶霜降、立冬、小雪、大雪丶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丶廿一,下半年来八丶廿三。“(最后两句是用来推算节气日期的。)一般来说,公历上半年的各节气,都在每月的六日和二十一日左右而下半年则在八日和二十三日左右。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中特有的,远在秦汉年间就已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依据,一直沿用至今。此外,反映寒冷暑热的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规律来确定的,而与月亮的运动没有关系,所以节气实际上属于阳历范畴。然而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节气是阴历。其实你只要注意一下节气在阳历和阴历的日期,就不难看出:各个节气在阴历里的日期变动很大,而在阳历中差不多都有固定的日期,前后相差不会超过一二天。
而从一个节气经过中气,到下一个节气,称为一个"节月"。由于地球不是按正圆而是按照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运行的速度有快有慢。在小寒附近速度快,"节月"就短。而小暑前后速度最慢,"节月”最长。平均说来,一个节月是一回归年的十二分之一,约等于30天零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