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数组的下标来得到数组内指定索引的元素。这称作对数组的访问。
如果一个数组定义为有n个元素,那么,对这n个元素(下标为0 到
n-1的元素)的访问都合法,如果对这n个元素之外的访问,就是非法的,称为“越界。
数组占用了一段连续的内存空间。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指定数组下标来访问这块内存里的不同位置。因此,当你的下标过大时,访问到的内存,就不再是这个数组“份内”的内存。你访问的,将是其它变量的内存了。
2、访问越界会出现什么结果?
首先,它并不会造成编译错误!就是说,C,C++的编译器并不判断和指出你的代码“访问越界”了。一个明明是错误的东西,就这样“顺利”地通过了编译。数组访问越界在运行时,它的表现是不定的,有时似乎什么事也没有,程序一直运行(当然,某些错误结果已造成);有时,则是程序一下子崩溃。因此在使用数组时,一定要在编程中判断是否越界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
常见的错误就是数组的size值和下标访问值弄错,数组的下表是从0开始的,最大的访问值是size-1。
3、解决办法
由于数组的元素个数默认情况下是不作为实参内容传入调用函数的,因此会带来数组访问越界的相关问题,解决问题方法,可以用传递数组元素个数的方法即:用两个实参,一个是数组名,一个是数组的长度。
举例:
#include
void PutArray(int *p, int length)
{
// 在此判断入口参数p和length的有效性
……
for(int
i=0i<lengthi++)
printf("%d\t",p[i])
}
void main()
{
int a[3]={2,4,6}
printf("数组a[3]调用函数PutArray的结果为:\n")
PutArray(a,
sizeof(a)/sizeof(a[0]))
}
数组(指针)越界访问,是指使用了超过有效范围的偏移量。如只分配了10个元素的空间,但是访问了第11个元素,就属于越界。
当出现越界时,由于无法得知被访问空间存储的内容及功能,所以会出现不可预知后果。可能程序崩溃,可能运算结果非预期,也可能完全没有影响。
在编程时要避免指针越界访问,对于用变量作为参数访问元素时,需要控制好变量范围。如果变量值由外部因素决定,那么访问前先对合法性做判断,防止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