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是中国汉族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们反映了人们的习俗和信仰,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在漫长的岁月中,节日习俗的演变衍生出中国民间特有的象征性装饰艺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
早期的年画与辟邪和祈福两大母题密切相关。在祈求丰收、祭祖、驱邪消灾等过年习俗的普及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相应的过年装饰艺术。
春节挂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浓的黑色和五颜六色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增添了许多繁荣幸福的节日气氛。年画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们简单的习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版印刷的兴起,年画的内容不再局限于门神等单调的题材,而是变得丰富多彩。
广义地说,凡是由民间艺人创作,作坊雕刻经营,以描写和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特征的绘画,都可以归为年画。年画习俗反映了古人的精神慰藉和精神信仰。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崇拜逐渐转化为对社会人格神的崇拜和信仰,从最早的符涛、卫索、金鸡、神狐到申屠、雷宇,再到后来的关羽、赵云、尉迟恭、秦包书等武将,以及钟馗、石天、东方朔等神仙,有着鲜明的发展轨迹。
东汉末年的《风俗礼仪》中说:“所以县官常以腊月除夕装饰桃人,在门口挂芦苇画老虎,都是循着往事防邪。”蔡邕《独断论》说:“申屠、雷宇住其门口,为读书引鬼之主,邪灵取苇绳,吃老虎。所以在十二月的年纪,往往会被初蜡之夜淘汰。画茶,铺路障,门口挂芦苇辟邪。”
年画成为“年华”是在宋代。当时宋徽宗“翰林画院”的扩建,恰逢传统绘画与雕版印刷的交融发展,雕版彩色套印年画走向成熟和流行。此时,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时尚,门神也从镇宅消灾演变为迎福的美好愿望。后来逐渐形成了祈求生活富足、吉祥如意的习俗。此时,年画完成了向祝福新年演变的过程。
孟老元的《东京之梦》、周密的《武林旧事》等经典都记载了春节期间汴梁卖年画等吉祥装饰品的情况。在当时,年画的张贴在城市居民中很受欢迎,也可以看出年画相当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