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它是以竹、丝、亮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为原料,经着色、粘贴、编织、刺绣、雕刻,并配以剪纸、字画、诗词等装饰而成的综合性工艺品。它也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
地方戏曲花灯。清乾隆中期,由于昆明商业的发展,各省各行业的会馆相继建立,流行的戏曲声腔和戏班也随之出现。为了适应当地的语言和风俗,经过当代艺术的加工和改造,明清小曲逐渐与民歌相结合,形成了昆明花灯。
早期的表现是参与火(社区火)的结合。此次火灾由元宵节(元宵节)组织,将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期间举行。演出前会举行“迎灯神”仪式,由管事到处张贴灯笼。表演队由写有“太平灯”字样的头灯和写有“好天气”、“国泰安民”字样的彩灯带领,随后是山渡、武文乐队、狮灯队、武术杂技团、高跷、旱船、驴跑、秧歌、老阳鼓、霸王鞭和五彩字或“鹬蚌”。
这种“和灯”是边走边表演的,叫做“过路灯”。后来发展成为乡镇街头广场的表演,被称为“簸箕灯”。有本地的花灯,如《打枣杆》、《金玫瑰》、《反桨》,也有移植的明清小曲,如《城乡公婆》、《盲人看灯》、《钓鱼》、《朱买臣离婚》等。经过整理,现已挖掘出1200多首传统曲调,大体包括简舞、戏曲、小故事剧三种形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剧目也在不断创新。抗日战争时期,组建了农民救亡灯剧团,演出了《张小二参军》、《新筒仓访母》等新题材剧目。如今,新剧目与传统剧目相互穿插,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传统剧目。
种类
中国灯笼是由各种技术、工艺、装饰手法和材料构成的综合艺术。灯笼种类繁多,有龙灯、宫灯、纱灯、花篮灯、龙凤灯、角灯、树灯、烟花灯、蘑菇灯等。形状有圆形、方形、圆柱形和多边形。
龙灯又称“舞龙”,是中国民间灯光舞蹈的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许多地方。龙灯前面有一个龙头,身中间的段数不一,但一般是单数。每段下面都有一根棍子支撑。每节点蜡烛的叫“龙灯”,不点蜡烛的叫“布龙”。在舞蹈中,一个人手持彩色珠子扮演一条龙,水龙头随着珠子旋转。其他很多人一起捧一段,上下倾斜,左右翻转,锣鼓喧天,蔚为壮观。
宫灯是中国闻名世界的特种手工灯笼。宫灯常由宫室和政府制作使用,故有此名。现存最早的宫灯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宫灯。宫灯的制作十分复杂,主要以雕花的木、竹、铜为骨架,再镶嵌以薄纱、玻璃或牛角片,其上绘有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各种吉祥喜庆的题材。高档宫灯也是用玉石或白玉镶嵌的。
宫灯种类繁多,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珠形、花篮形、方胜利形、双鱼形、葫芦形、盘长形、艾叶形、玻璃杯形、灯环形等等,尤其是六角形宫灯。1915年,北京宫灯首次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获得金奖,赢得国际赞誉。此后宫灯逐渐向实用方向发展,有各种吊灯、壁灯、台灯、邮票灯等。北京是中国最著名的宫灯产地。
花灯是花灯艺术中独具特色的观赏性花灯,名声遍布全球,以广东花灯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