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一种鱼。每次下雨,它们就从水里跳到陆地上,然后爬上山。它的生命力很强,离开水可以存活7天。它就是著名的鲫鱼。顾名思义,鲫鱼不仅会爬山,还会爬树。是真是假?我们去看看吧!
鲫鱼不是鲫鱼,而是攀鲈。它被称为鲫鱼有两个原因。首先,它看起来像鲫鱼。第二,它可以利用鳃盖上的刺把自己夹在树木和山壁的缝隙中,通过摆动尾巴自由活动。
1791年,丹麦博物学家达尔多夫在印度特兰基巴探险时发现,一条鱼竟然可以从5米高的棕榈树上吸取汁液,吃饱后再跳下来,然后再跳回水中。
当然,如何爬树没有实证,所以命名为爬树鱼和爬鱼也有一些猜测。后来发现这个名称与鲈鱼科的分支重复,于是在1816年命名为攀鲈。
直到1927年,印度鱼类学家进一步阐述了这种鱼的习性。在雨天和水源干涸时,这种鱼会上岸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被鸟抓住,然后把鱼放在树冠和悬崖上。至此,鲈鱼如何爬上树冠和悬崖终于有了合理的解释。
在中国,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和稻田广泛分布于香港、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省、海南和云南等南方地区。
爬鲈鱼的肉比较肥,按理说在我这个吃货的国家,只要味道鲜美,应该能逃出饕餮之手。对于垂钓者来说,钓到野鱼,肉质鲜美,应该是开心的。为什么野生垂钓者看到攀鲈咬钩会皱眉头,这可以杀死苍蝇?有四个原因:
对于垂钓者来说,总想钓到更大的鱼,虽然不一定要百斤,至少不能全是小鱼。
鲈鱼恰好是这种小鱼。鲈鱼在一年半后达到成熟期,但它的体型太小了。大部分鲈鱼,重约一两斤,都在半斤以上,比鲫鱼难得多。
土鲫鱼还没长大就被打死了,而爬鲈又那么小,很难钓到大的。但是,爬鲈鱼是一群鱼,一旦入巢就是一群。
理论上,鲈鱼是一种群居的杂食性鱼类。只要能被它吞掉,就敢抢食。在攀鲈面前,无论是号称水中老痞子的白条,还是号称水中新痞子的罗飞,你都无地自容。
最讨厌的是爬鲈鱼群数量非常多,一次几十到上百只。用凶狠、不怕死来形容它们也不为过。如果仅仅是那样,不会让垂钓者不安,而且在身体外面多刺,就更讨厌了。
攀鲈个头不大,但从头到尾全身武装。说它武装到牙齿也不为过。攀鲈的鳞片非常坚硬,背鳍和尾巴上有尖刺。
鲈鱼群在抓钩饵时非常紧张。几乎所有的棍子都死了,所以钓鲈鱼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卸下鱼,因为鲈鱼有坚硬的外壳,有刺,
卸鱼的时候要么会伤到副线,要么会伤到钩尖,从鱼身上取钩的时候更容易被刺伤。
因为以上三个原因,渔民真的很难获得爬鲈鱼的优势。如果他们不厌其烦地把抓到的攀鲈带回家捡起来,那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但近年来,过山鲫鱼已经很少了,主要是它们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了。这种鱼喜欢雨后爬山,但是因为农药、化肥、除草剂等药物的使用,很多水源都被污染了。再加上一些人频繁的电鱼、毒鱼等破坏性捕捞,野生鲫鱼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