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的来历和寓意

聚客2022-06-04  31

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贴春联的重要风俗意义)

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为什么最重要?不仅因为这是一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日子,更因为它传达了中国人对家的感情。

在中国社会,家就像母亲。中国人离不开家人,就像婴儿离不开妈妈一样。

其中,过年一家人聚在一起是表达这种感情的一种方式,贴春联也表达了这种感情。

但是,当人们只是把贴春联当成一种传统习俗的时候,似乎就感受不到这种感觉了。

所以我们其实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春联的起源和寓意。

除夕贴春联这种传统习俗,其实来源于我们古代人糊鸡挂桃符。

据东晋方士王甲在《回忆集》中记载,在古代的唐尧,民间已经有了糊鸡。但这里说的鸡,其实是一种长得像鸡的鸟,叫明鸟:

中国人要么木雕,要么铸金。正因如此,飞鸟置于门户之间,丑人自然退避三舍。

后来,人们把这作为一种习俗,一直流传下来。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根据梁宗八在《荆楚纪事》中的记载,这种习俗已经演变成:

画一个鸡门,上面挂一根芦苇绳,旁边插一个桃符,百鬼畏之。

也就是把刻有明鸟的木板贴在门上,然后挂一根芦苇草做的绳子,旁边插上桃符。

此外,古人当时会:

做一块桃木板,涂上二神,贴在门边。

选桃木做两块板,在上面画“申屠”和“雷宇”两个雕像,然后贴在门的左右两边。其实这就是春联的雏形,只是当时还没有人在桃字或者桃木板上写对联。

唐朝来了,类似于我们现在过年贴在门两边的春联,居然出现了。例如,在莫高窟出土的敦煌遗书中,有12副春联,其中两幅是:

三始布,四始开。

庆祝新生活的开始,延长你的生命。

到了宋代,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只是当时春联不是写在红纸上,而是写在红木板上,所以也叫“春联”或“迎春联”。

北宋吴在《孟良录》中记载说:

十二月是月末,称为“除夜”。无论大小,大家都打扫大门,除污秽,打扫住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卡。

明朝初年,春联这个词出现了,过年的时候人们开始在红纸上写对联,贴在门框上。到了明朝中后期,甚至清朝,过年贴春联已经成为迎接新年不可或缺的环节。

满族人富而崇,燕京志中有记载:

(春联)祭灶后,渐贴,千家万户,焕然一新。

从这些书中记载的春联历史可以看出,为什么古人最初贴鸡挂桃的符号,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贴春联?

虽然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似乎有点迷信。比如贴鸡可以让“妖魔鬼怪自然退避三舍”,挂桃符可以让“所有的鬼都害怕”等等。其实从内心来说,我还是在乎我的家庭和家人的。

毕竟在那个时代,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类有限的知识和能力能做什么?

所以贴春联这种传统习俗流传下来,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辞旧迎新的形式,是节日里的一种装饰和热闹,而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家庭观念。这是对家庭的爱,是对家庭的保护,是希望家庭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幸福、幸运、成功。

人情,仅此而已,看似俗气,却也真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651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