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菜市口是一个很普通的地点,但菜市口在古都历史上却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六君子”曾经在这里舍身取义,更是因为周围有太多的历史文化和历史印记。今天,边肖将告诉你一些关于菜市口的事情。
菜市口是清代北京的刑场。刑场在今天的铁门胡同南口略偏西南的路上。每年秋天,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九卿共同审查犯人,冬至前斩首,称为“秋决”或“犯大错”。砍头的前一天晚上,狱卒对犯人说:“你喜出望外,官司今天就结束了!”与此同时,狱卒给了犯人一份“告别晚餐”:一袋酱肘子和一磅馅饼。行刑当天,在行刑仪式前有一面破锣开道。两边的犯人,带着后面的长官,巡官。
崇文门对面是宣武门,弘扬武术。宣武门位于城西,西属金。金主死,所以玄武门也是“死亡之门”。玄门外大街东有一处“破碗居”。《破碗居》将烈性白酒与黄酒混合,白酒劲力倍增。当他们的车经过“破碗”时,囚犯可以要求停下来喝点东西。一碗下去,脚步蹒跚。押运兵立马把空的碗砸了。
因为刑场就在鹤年堂的药房对面,每次砍头,鹤年堂第一天就接到通知:支起帐篷,准备好吃喝。不要告诉任何人。以后再付。“无风三尺土,满大街都是雨和泥。”有800多年历史的菜市口丁字路口的三条土路都不宽。人们踩着满大街的泥土和灰尘,前呼后拥,尖叫着。他们在看什么?看看普通罪犯,“谏死”的官员,上层斗争的失败者(如礼部尚书齐秀、刑部侍郎徐承禹)。学士兼户部尚书肃顺本不该在菜市口被斩首,但慈禧太恨他了。)再看维新派和义和团——1900年7月,半个月时间,他在菜市口以白莲教叛乱的罪名,屠杀了100多人。7月15日,78人遇难。当时,“城门口两边的店铺外,堆满了无头的尸体...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乡下无知的人。当他们被判死刑的时候,他们叫上自己的儿女,找到自己的妻子,痛苦地尖叫,太可怕了。”(《庚子年谱》)
犯人被斩首后,鲜血被黄土覆盖。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菜市口已经是车水马龙了。
康有为逝世前一年(1926年农历八月),在弟子梁启超、张黄羲、次女康桐碧的陪同下,参观戊戌旧址,到鹤年堂前。康有为泪流满面地说:“找到了鹤年堂,就找到了六君子死的地方!”想起谭嗣同,想起他的半生,康有为吁了一口气:“起死回生,就不起死回生了。有出息就有出息。”(谭嗣同词复活——编者注)
“先鹤年堂,后菜市口”。年堂创建于1405年至1408年。年堂的名字取自《淮南子》中“他活了一千年,所以能极游”这句话。鹤年堂是中国最早有记载的药店,比同仁堂早200多年。年堂是元末明初祖籍西域的诗人丁鹤年开的。丁鹤年是《丁鹤年集》的作者。丁鹤年也精于医术。丁年行医以拯救世界。他免除了许多进京赶考的穷书生和穷人的咨询费,并在疫情期间向穷人发放药品。著名医学专家张景岳在《方剂学》中写道:“世界正涌向鹤年堂”。
"丹粉糊同仁堂,饮片鹤年汤."老北京人都知道,吃药不如去同仁堂,或者汤不如去鹤年堂。中医界都知道,当时在鹤年堂的前店后店,饮片都是经过精心炮制的。“半夏不见边,木树飞上天,橘皮为线。”到了清朝,同仁堂走上了宫廷御医之路,抢了鹤年堂、千芝堂、清仁堂的不少生意。
老北京有句歇后语:“鹤年堂求刀伤药——死到临头。”这个说法有两层意思:一是刑场在鹤年堂大药房前面;第二,鹤年堂曾经自制过“鹤顶雪”——其实是一种麻醉剂。吃了这个药之后,全身会感觉麻木,感觉不到疼痛。行刑前,犯人家属给狱卒钱,狱卒把“鹤顶血”交给犯人。在1998年9月28日处决戊戌六君子之前,当时的店主王声对这六君子表现出极大的敬意,从祭坛上取出血分发给他们。然而,六君子在秋日的阳光下肃然起敬,没有一个人接受。“六君子”虽然政见不同,但在死前都表现出冷静和凛然。
菜市口的鹤年堂,也与甲骨卜辞的发现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甲骨卜辞是中华四千年文明的源头。1899年夏,清政府和国子监南书房翰林、金石学家王因疟疾,令家人到鹤年堂求医。如果一味有“龙骨”,一定要捣碎熬制。捣碎前,王在“龙骨”上发现了一个线条清晰的手工雕刻符号,看起来像是商代的青铜器铭文。那时候他已经写了两本书,《汉代储石记》和《南北朝储石记》,历时19年。凭借他在金石学方面的造诣,他知道自己面临着一个伟大的发现。他找到琉璃厂米青馆古董商孙秋帆和刑部负责人孙义让,共同论证;我把家人送到鹤年堂,把河南安阳小屯村农民种植的龙骨全部买下来。王搜索其他药店,一年买了1500片甲骨。在近代史上,最早鉴定甲骨文的是王;甲骨文最早被命名为“商”。
王的发现使龟甲骨价格猛涨,从每公斤几便士涨到每字225美分。1999年至1928年,众多学者(包括外国人)抢购,大量甲骨流散国外。
王身兼京师团练大臣,刚正不阿。1900年,王因无力阻止八国联军的入侵,与妻子谢、大儿媳张投井自尽。
王死后,其家人将他收藏的甲骨转给王的好友刘鄂,刘鄂肯定了王的甲骨断代,确为“殷人之书”。
菜市口周边2公里范围内,有18处文物古迹,如家家胡同31号林则徐故居、米市胡同43号康有为南海会馆、北板胡同41号谭嗣同浏阳会馆、南板胡同7号鲁迅第一次在北京居住的绍兴会馆、魏冉胡同30号邵飘萍创办的《北京报》故居、郭子巷面头1号林白水故居等..
如今,菜市口早已是一个商业繁荣、餐馆众多的地方。而且胡同的大部分重要历史地标都消失了。“暮过西城,泪归。城里人居然笑着笑着,我心里却难过?这个地方在哪里?头是古代的。血渗进地里,腥臭的味道生出腥臭的味道……”(徐青·程瑶:《路过菜市口》)不再有“秋风秋雨愁人”了。匆匆路过或者穿着格瓦拉头像马甲的黄头发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一百多年前这里发生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