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能掌握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2020年4月,在国际投机机构肆无忌惮的炒作下,国际油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负油价。其实事后可以看出,当时国际原油的存量并没有达到顶峰。油价为负的原因,不过是在舆论炒作和金融配合的帮助下,华尔街的一场嗜血屠杀。
4月,中国已经基本控制了国内疫情的蔓延,国民经济活动又开始活跃起来。但在国际油价暴跌的影响下,国内原油结算价也出现了暂时的低点。当然,这样的低油价环境对中国来说,对国内制造业和经济复苏都是好消息,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被逆转。
由于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强烈预期,商品价格在短时间内被炒作回到历史最高价,原油价格也强劲上涨。导致国内原油结算价格明显上涨,国内油价连续多次上调。
当然,油价上涨对国内通胀预期造成了很大压力。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拥有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市场。但如此巨大的需求并没有获得国际原油定价的权力,仍然需要参考三地的油价。
以布伦特油价为例,它更多地反映了布伦特港口当地的原油供需情况,而不能完全反映中国国内的供需基本面。布伦特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往往更多的是被英美金融巨头的炒作所控制。在此背景下,不仅中国国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不利于厂商的长期策略;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国内能源价格受到了国际机构的严重干预,给国内金融稳定和能源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威胁和隐患。
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铁矿石。
去年以来,铁矿石价格波动引起了广泛关注。澳大利亚开采铁矿石的成本刚刚超过20美元一吨,即使加上国际运费的成本,也只有30到40美元之间。但在国际炒家的恶意炒作下,中国的铁矿石到港要卖到每吨200多美元,这当然给国内钢企和生产企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担。
目前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下游需求支撑不了上游高价传导,很多企业亏损严重。
问题是,中国目前的铁矿石进口量占全球市场需求的80%以上,但拥有如此巨大的消费能力,却没有获得国际铁矿石定价的话语权,定价权仍然掌握在几家国际垄断矿企手中。
目前国内铁矿石结算仍参考新加坡的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但该价格指数不能完全反映中国供需基本面,交易量也不大,容易被国外投资者炒作。中国五一假期,普氏铁矿石指数因为国内机构放假,被外资迅速拉高。国内市场开放后,钢企白白付出了数百亿的额外成本。
在中澳关系比较紧张的时候,铁矿石的出口也让澳大利亚人赚得盆满钵满,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国反进口澳大利亚商品的损失。
当然,面对这种价格操纵,中国也采取了各种宏观调控措施,比如通过汇率的升降来抑制通货膨胀,通过国内定价机制的调整来缓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
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的大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上应该有一席之地。当然,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作为支撑。但中国需要一步步走下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中心,这样才能为国内经济安全和发展权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