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反枯”鄱阳湖湿地生态何解

小米vr眼镜2022-09-27  8

“汛期反枯”鄱阳湖湿地生态何解

天气,一个地方的河流湖泊永远是这个地方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江河湖泊出现干旱,生态环境也会受到影响。最近,潘阳湖已经进入汛期,但今年,潘阳湖确实“在汛期干涸”。那么,鄱阳湖湿地生态怎么样呢?据有关部门称,已采取措施保护沿湖江豚。

鄱阳湖湿地“汛期抗旱”的生态解决方案是什么

鄱阳湖“汛期抗旱”

今年是鄱阳湖自1951年有记录以来进入枯水期最早的一年。8月6日,鄱阳湖幸子站水位退至11.99米,标志着鄱阳湖进入枯水期。鄱阳湖的严重萎缩直接影响了江豚的栖息地和生存。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业局副局长詹树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低空水位压缩了江豚的生存空空间,使江豚游向主航道深水区,与部分货船的人类活动重叠,会增加江豚撞击螺旋桨的风险。

极端干旱会影响鱼类第二年的繁殖,鱼类种群的补充能力降低。因此,可能会导致江豚食物资源的减少,这也使得以鱼类为食的江豚面临食物短缺的危险。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凯:鄱阳湖江豚的繁殖高峰一般在春秋两季。目前正处于喂养新生江豚的关键期,恰逢水位极低。可能无法为这些新生江豚提供相对安全的栖息地,这将对新生种群构成极大威胁。

采取措施保护沿湖江豚

面对低水位和食物短缺,鄱阳湖周围的县市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江豚的生存环境。

江西鄱阳湖余干段江豚湾区约有450头江豚,约占江豚总数的50%。近期由于鄱阳湖水位下降,江豚在深水区主航道误伤的概率可能会增加。当地政府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尽可能控制来往沙船数量,确保江豚不受伤害。

江西省余干县鄱阳湖生态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万生本:建立救护网络,增加巡查频次,对江豚活动的重要水域或者区域进行巡逻。一旦发现江豚搁浅或受伤,我们会立即进行救助。

目前,沿湖各区县都成立了江豚巡逻队,对江豚活动频繁的区域,每天通过船艇导航、无人机巡航等方式进行定期监测和巡逻。针对目前水位较低导致江豚饵料短缺的情况,鄱阳县农业农村部门已将1200公斤活体小鱼投放到鄱阳湖江豚核心保护区,及时为江豚增加食物和补充。

江西省鄱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随着水位的降低,渔业资源也会减少,对江豚觅食有影响。我们定期购买活的小鱼,放在江豚的活动场所,保证水位低的江豚有鱼吃。

此外,专家建议,对枯水期的江豚保护应采取紧急预防和救助措施,包括准备水网、临时笼子或围栏、担架、水箱、治疗药物、健康检查设备等。,并准备紧急救援江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凯:应尽快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和巡逻力量开展鄱阳湖江豚应急调查,掌握极低水位下江豚种群数量和分布特征,调查江豚密集分布区域饲料资源情况,评估食物短缺和意外伤害可能带来的风险, 动态跟踪水情发展趋势,定期对重点水域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风险区域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救助措施。

江豚的生存环境:

江豚生活在靠近海岸线的浅水区。主要分布在沿海水域,包括浅海湾、红树林沼泽、河口和一些大河,偶尔也分布在远离岸边的浅水区。本种对沙质或软床地区有较强的偏好性,通常栖息于盂县淡水交界水域,也可生活于河流下游及其他淡水地区。长江江豚是唯一完全生活在淡水中的江豚物种。

生活习惯:

江豚生存环境

他们喜欢单独或成对活动。一般成群不超过4-5只,但也有87只一起的记录。江豚能发出两种声音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系列单个高频窄脉冲组成,一般在20 ~ 120之间。它是一种声纳信号或回声定位信号,主要在探测环境和狩猎时发出。低频信号是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不同,有些人的耳朵听起来像绵羊,有些像鸟。基本上和白暨豚不合群,但偶尔也会一起玩。江豚能适应的水温范围很广,在4-20℃都能正常生活。

江豚很活泼,经常在水里跑来跑去。它的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等。侧身游泳时,尾鳍的一片叶子浮出水面,左右摆动,穿过空。受到惊吓后快速游动,然后让身体连续翱翔空一次或几次。大部分都是出水的,只有尾叶在水中向前滑动。偶尔他的身体全部跃出水面,高度可达0.5m,直立游泳时身体三分之二在水面以上,垂直于水面的姿势可持续数秒。每当河中有大船航行时,江豚都喜欢跟随顶浪或乘风破浪。还有一种有趣的吐水行为,头部露出水面,一边快速向前游,嘴一张一合,不时从口中喷出水来,有时水可以喷到60-70cm以外。呼吸时只露出头部,尾鳍藏在水下,然后呈弹跳状潜入水中。呼吸间隔一般在1分钟左右,但如果受到惊吓,可以潜水8-9分钟。一般入水不低头的话,不会在水下待很久。但是,当你潜水时,你的船头很大,这意味着你会潜得很深,你不会连续出水。向下游游时,下一个出水口的位置一般在前一个出水口前10米左右,而向下游游时,一般在前一个出水口前5米左右,而向上游游时,只能前进3米左右。如果大风天气即将发生,江豚的呼吸速度会加快,会离水面很高,头的大部分会顺着风的方向“风”出水面。在长江上作业的渔民称这种行为为“拜风”。可能是天气变化前气压低,以至于它不得不提高呼吸频率来获得足够的氧气。

江豚的食物包括青鱼、带鱼、鳗鱼、鲈鱼、鲣鱼、大鲢鱼、虾、鱿鱼等。,随环境而变化。觅食时游得快,多为深潜,频繁露出水面,呼吸声大,有时口中沾有污垢,激起水面数十厘米的涌浪。发现猎物后,他向前猛冲,然后迅速转身,用尾叶击打、搅动水面,驱赶鱼,把鱼吓跑。然后快速游动,快速接近猎物,灵活旋转摆动头部,准确定位。咬住猎物后,调整鱼头朝向喉咙快速吞下,再取下一个猎物。有时候,把几条更小的鱼含在嘴里,再咽下去。吃饱了就慢慢游,或者悬浮在水中。如果集体发现一群鱼,它们会协调行动,彼此分开游。潜水不深,游泳方向不确定。常伴有前扑和摇头,会将猎物围住。几十到上百条被追逐的银色小鱼被迫跃出水面,使得水面银装素裹,场面十分壮观。江豚捕食的同时,在空盘旋的海鸥会及时赶来,小鱼浮出水面时,它们会不断地飞过水面,抢夺小鱼。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8134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