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权力体系形成金字塔形状,皇帝在塔顶,只有一个人,塔底是农民,占中国人口最多。但是,从数量上来说的正金字塔形状,从物质和享有的权利上来说,却是一个巧妙的倒金字塔形状。在古代,在特殊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羁绊下,皇帝是当之无愧的国家主人,一切都是他一个人的,而下属的权威也分享权利。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也享有大部分的国家利益。最可怜的是农民。在古代民不聊生的政策下,无权无势的人们只能通过努力工作来赚取生活资本,不断受到上层建筑成员的压榨,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比例。
如果这些处于阶层底层的农民遇到英明的君主,至少还能活下去,但如果遇到昏庸的君主,整个世界就毁了。古代的农民有可能翻身农奴唱歌吗?方法是有的,但是很难。隋唐开创的科举制度出现之前,各个朝代都有相应的选官制度,如科举制度、九品中学制度等,但这只是表面的。最后选出来的人其实都是王公贵族的子女,那些社会底层的人还是没有希望。
科举制度出现后,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确实有办法通过做官来改变命运,但这种办法也只是相对公平的,而且即使公平,每次被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人才也是寥寥无几,占全国考生的数量也是凤毛麟角。大部分考生都很无奈,甚至几十年后才知道要考研。
这是农民翻身的必经之路吗?不完全是。当一国统治者的暴政让天下人民苦不堪言的时候,全国人民都会因为无法生存而选择暴动起义。历史上有很多农民起义,基本都是由昏庸无能的统治阶级造成的,比如清末的太平天国事件。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者洪秀全,是清末四次考砸的失意学子。郁郁寡欢的洪秀全最后把这些失败都归咎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他认为,是清政府的卑劣行径染指了科举,徇私舞弊现象严重,使他一直考不上,一个人才济济却无能为力的人。
的确,清政府后期的昏庸无能实在令人发指,本该爆发的两次鸦片战争都失败了。中国的假象终于被侵略者戳破,数亿官银被索赔。而这些常年享受荣华富贵的权贵们,自然不愿意自掏腰包支付赔偿金,于是将赔偿金全部加到农民的税收中。有一段时间,全国人民几乎无法生存,尤其是江南富庶之地,税收更加苛刻。洪秀全利用了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借机建立了“崇神派”。经过八年的宣传造势,终于发动了农民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自太平天国建立以来,其声势一直在猛烈上升,一路上还招募了大量的贫民加入队伍。太平天国的规模在空之前是强大的,最多的时候达到百万人口。
他们的攻势也是一路顺风,攻占了南方所有属于清政府的田地。清军在这些农民的进攻面前节节败退,这一时期的太平天国甚至隐隐有取代清政府的趋势。然而,自天京保卫战以来,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从此太平天国陷入衰落,被清军打得焦头烂额,与以前的局面相去甚远。在这一战中,正是因为李秀成率领的20万大军没有与率领的2万湘军作战,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为什么之前打了那么多胜仗的太平军最后还是被以少胜多的湘军打败了?主要原因有:第一,领导阶级内部有矛盾。洪秀全有几个得力干将,其中杨和石达开在战争中最为得力。然而,杨却因想与洪秀全平起平坐而被杀,而石达开则在杨事件后与其部队决裂。太平军实力大损。
第二,领导阶级的战略失误。天京保卫战期间,洪秀全基本上什么都不干,手下所有将领都在忙。在安庆,北京屏障被清军攻克半年后,洪秀全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多次抽调李秀成的军队,东奔西跑一阵,军队在旅途中被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