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李书福攒局,我去车企造手机

焦作云台山2022-09-27  15

李斌李书福攒局,我去车企造手机

头部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武笑羽

编辑|王艳

在汽车公司制造手机是在手机厂工作了10多年的陈亮从未想过的事情。

2021年7月,一个人脉很广的前同事突然打来电话,邀请他加入吉利的手机团队。当时这个新业务还在水下偷偷摸摸,进展有限。对方认可所有的钱和前景,但陈亮的第一反应是不可靠。

过去几年,行业间的跨界并不少见。从资金到资源,巨头们都毫不犹豫地倾囊而出。“但谁知道,最后会不会像宝能造车一样”。更让他打鼓的是,“我还不知道吉利做手机会有多大诚意。”

被拒绝后,对方再三劝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公布,陈亮的担忧逐渐瓦解。2021年9月,吉利旗下的吉星时代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亲自挂帅。

为了尽快打开局面,车企用真金白银来证明自己把手机作为未来探索方向的决心。另一方面,很多从业者,因为对手机行业的未来感到悲观,也开始把车企当成“手机人”的新机会。

今年6月,安卓工程师王攀接到猎头电话,问他有没有兴趣加入蔚来手机。对于电话那头提出的需求,王攀非常熟悉。一个月前,身边的同事差点被车企挖走。"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谈过两三次."在社交网络上,同行们已经对这个新的目的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王攀心中的杆秤随着手机消费市场的疲软逐渐倾斜。今年前四个月,手机行业出货量暴跌30%。进一步说,他发现自己入行时的福利待遇尚可,但在过去的三年里,因为整个行业处于疲软状态,他的加薪幅度有限。

“换一个不同的赛道,不仅能增加工资,还能让你赶上车企新成立的手机业务,锻炼不少。”两周后,他成功加入了蔚来在深圳的手机团队。

企业跨界的背后,是具体的个人开始做出选择。虽然手机和汽车被很多人视为产业规律下的双向出行,但面对一个需要跨越产品、渠道、营销多重壁垒的新业务,考验才刚刚开始。

听到枪声的人

说到蔚来手机,车主苏建华能记得很多和它有关的瞬间。2021年初,在北京的一次车主活动上,坐在苏建华旁边的一位朋友向李斌谈到了蔚来的车机互动。

苏建华也有同感。因为苹果手机没有向蔚来开放UWB接口,为了解锁近车,他只能每天随身携带物理钥匙。如果他忘记了,需要拿出手机打开App完成一系列动作。这种琐碎在他经历过自动感应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蔚来ET7标配UWB数字键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早前在蔚来车载终端拍的照片都要用u盘传输。这些被苏建华形容为“很麻烦”的事情,早已在各路车友中被无数次提及。当天,车主半开玩笑地建议蔚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自己造手机吧。

在今年3月的一次采访中,李斌首次证实蔚来手机正处于研发阶段。他提到这样做的机会,正是因为车主反馈,他需要一部可以更好地与汽车连接的手机。李斌曾解释说,“与作为一个手机品牌不同,蔚来是一个以汽车为中心的物联网设备,以满足用户未满足的需求。”

无论是RD、测试还是生产,造车远比造手机复杂,但当这个机密项目开始在蔚来内部泄露时,也不乏质疑声。蔚来员工王萌记得,今年上半年,在员工与李斌的面对面活动中,有人直接问“除了造车,还有那么多精力做手机这个子品牌吗?”

李斌当时的回答给他留下的感觉是“任何能提升蔚来车主体验的事情都会去做。”这四年,王蒙觉得老板的风格就是“找对了,先做好”。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蔚来坚持正向研发,这种艰难的选择不仅烧了很多钱,也不断消耗资本的信心,唱衰消息的舆论铺天盖地。但李斌对此的理解是:“首先,我坚信它是正确的。关键是要能经得起人们的不理解。”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个当初在很多人看来近乎自杀的选择,让蔚来具备了竞争力。

另一方面,对于吉利做手机,时代副董事长沈曾透露,李书福多年来一直在考虑进军消费电子。去年上半年,他就开始和团队商量,很快到了7月份,项目迅速启动。此后,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与魅族进行了谈判和签约。

汽车公司进入了手机圈。这个决定看似有些突然,但身处其中的人并不觉得新鲜。中兴通讯消费者业务高管王德威在手机行业从业近20年,他目睹了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行业的融合,无论是人才、技术还是供应链。“在车企起步之前,我们就判断他们未来可能会做手机。”

另一方面,“车厂和手机厂互不完全信任”,另一家手机厂的高管对他们的合作和防守感受颇深。他说,为了打通车内的一个小功能,沟通时间甚至可以长达一个月。“即便如此,有时候我们也没有谈透。”

这无疑是现在车企的机会。“手机行业的人才与智能汽车的研发是相通的”,李斌在今年3月与蔚来车主交流时坦言。在蔚来原来的RD团队中,有很多来自手机厂商的技术人才,车企在充电、芯片等技术领域的RD成为他们进入手机行业的优势。

当汽车和手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时候,频繁的跨界也导致了,短期内“不造手机,就相当于钥匙在对手手里”。蔚来需要解决目前最实际的用户需求。从长远来看,车企不得不考虑防御。李斌曾说,“想想2025年苹果汽车出来,60%甚至更多的蔚来用户都在用苹果,蔚来毫无防备。”

从0到1做手机

加入吉利手机团队后,徐茂发现,虽然换到了车企阵营,但做手机这件事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和以前一样,研磨系统是开始的关键步骤。“安卓系统的通病就是比较卡,各种第三方软件管理混乱。”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厂商需要先对其进行修改。“有些可能会改变皮肤,有些甚至会改变心脏。”

在他的判断中,依靠自己的创新,堆砌大量代码,不断改编,最终开发出一个流畅美观的系统,“至少需要一年时间”。现在蔚来就在这条路上。相比之下,吉利通过拿走魅族科技79%的控制权来接手魅族flyme系统,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研发时间。

来源:魅族科技

在王德威看来,目前的手机市场高度规范和整合,产业链完善,上下游环节紧密相连。换句话说,对于手机制造来说,找个供应商,什么都可以包。但是很难做出好的手机。

在上一家公司,徐茂负责海外市场手机系统的本地化创新,这就需要他了解当地消费者,找到他们的需求、痛点,并给出解决方案。不同的手机定位和场景决定了他要面对什么样的市场和需求。

今天的困难体现在徐茂身上,如何在打磨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与汽车相关的产品特性和功能,相当于“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做完全不同的事情”。

“目前汽车产业所处的节点,很像手机从功能机变成智能机的时候。”王德威的乐观前景最终成为陈亮说服自己加入吉利制造手机的原因。他预感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从芯片到操作系统,汽车公司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并非所有汽车人都对这个新机会持乐观态度。一位荣耀员工表示,虽然蔚来移动一直在为荣耀的核心人员支付高薪,但他还是选择了拒绝这个机会。以他的判断,荣耀还在往上走。如果跳出来了,并不是手机行业盲目发展空。

汽车招聘的速度还在加快。8月10日,未来汽车日报独家报道,原美图手机高级副总裁易伟已加入蔚来手机团队,担任软件部门负责人。截至目前,整个RD团队已经超过300人,视觉系统设计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等人员已经到位,成员来自OPPO、美图、华为等。

《吉星时报》副董事长沈表示,该团队人数接近1000人。

未来汽车日报从多个独立渠道获悉,在吉星时代的管理团队中,软硬件RD、工业设计、测试等管理团队基本到位,其中包括小米MIUI首席架构师王文君,他是吉星时代的副总裁;此外,工业设计部、AI产品部、XR产品企划部、品质运营管理部的总监都已到任。

现在吉星时代的大部队,包括系统、产品定义、设计、UED等业务,都在沪汉两地,北京团队主要负责ai相关业务。

一位从业10年的工程师说,“在手机行业,300个人只能做一个demo。比如小米第一代产品小米1,300人左右,但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要造手机,蔚来还是需要持续的人才投入。”

回到商业世界

有点类似于被粉丝推向巅峰的锤子手机。汽车聚集了大量忠实用户和追随者的蔚来,吸引了很多人为蔚来手机付费。

“等蔚来出了手机,我肯定第一个买。”在蔚来的小圈子里,车主小李飞刀堪称忠实粉丝。他不仅收集了蔚来的所有车型,还将自己的车作为试驾对象,在400天内邀请了395位潜在用户体验,最终成功带来45辆车。

蔚来手机的消息一出,他就在用户群里和很多车主讨论。“如果价格定在8.9万元,大家都能接受。现在买个华为都要这么多钱。”

前期不缺声量打开市场,但要真正在高端手机市场获得一席之地,蔚来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王德威看来,高端不仅仅是定价,产品、品牌、营销、服务、RD缺一不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有足够的投入和决心坚持做下去。即便如此,也不一定能成功。”在他看来,蔚来在汽车上打造的高端产品能否复制到手机上,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车主和手机用户的粘性。

另一位持观望态度的车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对手机价格不敏感。买蔚来手机的关键是它做的怎么样。”据他观察,包括他在内的大部分车友都是用各大品牌的旗舰机型,“所以核心是蔚来的手机要和旗舰机型一样的品质”。

但走高端路线意味着成本更高。2020年,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曾表示,华为Mate40是之前所有Mate手机中资金投入最高的,花费约5.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7.5亿元。可以想象,作为手机行业的新玩家,在供应链上并没有太多话语权的蔚来的成本不会低。

虽然造一部手机相对于造一辆汽车几百亿美元的投资来说并不算高,但在奥纬咨询管理合伙人张俊以看来,新势力的当务之急仍然是汽车销量和利润的突破。这也决定了它能否继续投资新业务。财报显示,2021年,蔚来净亏损仍达40.2亿元。

营收方面,即使所有蔚来车主都愿意买单,截至7月31日,蔚来累计交付量也只有22.7万辆。在头部手机玩家“一亿”的计算出货量面前,还是“相形见绌”。2021年,苹果、小米和OPPO的出货量分别为2.3亿台、1.9亿台和1.4亿台。

即使从提升用户体验的角度,蔚来也不在乎盈利。但对于手机来说,出货量本身就直接与话语权和供应链的稳定性挂钩。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如果客户出货量小,原厂(电子元件制造商)拿不到好的芯片和元件价格”,一位手机供应链人士表示。“10K/年的价格和1000kKK/年的价格有一个小数点的差距。”例如,如果电阻的预测需求为10K/年,价格为0.6元/件,1000K可能为0.06元或更低。

在王德威看来,“刚开始智能手机产量很小,可能会造成亏损,但恐怕智能手机的一些技术和型号会对汽车产品有一点提升,整个品牌不会亏损。”

此前,李斌在与用户互动时表示,“所有有前途的手机厂商都要造车。”从另一个方向来看,所有野心勃勃的智能汽车厂商,造手机都可能成为他们的必经之路。

(注:文中陈亮、徐茂、王蒙、王攀、王德威为化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8055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