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家国内车企半年报:猜猜谁最赚钱?谁营收最高?

吃什么药能死2022-09-26  19

16 家国内车企半年报:猜猜谁最赚钱?谁营收最高?

22/08/31

介绍

如果你卖的最多呢?毕竟只是亏损而已。

作者康勤勤

编辑崔

编辑的评论

众所周知,今年上半年爆发较多,尤其是四五月份长春、上海两大汽车重镇及周边城市被封锁,加剧了芯片短缺、供应链中断等问题。再加上原材料价格和油价的上涨,国内汽车行业产销损失惨重。

即使长春、上海的车企、相关原材料、零配件等重点企业在4月中下旬逐步推进,广东、吉林、浙江、山东、湖北相继出台购车补贴政策,终端市场复苏速度也略显缓慢。

直到6月1日,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各省市购车补贴、以旧换新、放松限购、增加牌照指标等促进汽车消费的措施持续推进,车市终于迎来正增长,但这并没有改变上半年下跌的命运。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仍分别同比下降3.7%和6.6%。

因此,在点评国内16家车企2022年上半年财报统计数据时发现,虽然大部分车企营业收入都有不错的增长,但比亚迪、理想、小鹏、赛勒斯、力帆的增幅都在50%以上,只有5家公司实现了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的增长,只有比亚迪、广汽集团和力帆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同比均为正增长。

0

一个

比亚迪营收突破千亿。

那么为什么比亚迪、广汽、力帆成为上半年的幸运儿呢?

相信你不会对比亚迪有太多的怀疑。毕竟自2021年初DM-i超级混动和“刀锋电池”发布,以及秦加DM-i、宋加DM-i、唐DM-i等新车型陆续发布以来,比亚迪就进入了高速增长模式,再加上自身价格比较高,产能不断提升。

而且去年下半年,基于全新纯电动平台“E-Platform 3.0”的首款“海洋”系列产品海豚上市,标志着比亚迪开始拥有“王朝”和“海洋”两个产品系列。尤其是今年3月起宣布停产燃油车后,全力专注新能源市场的比亚迪更是狂飙突进。今年3月,其乘用车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此后继续攀升。

根据官方产销快报,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总销量已达64.6万辆,同比增长162.0%,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14.9%至64.1万辆,是其增长的最大动力。而且由于新能源车绝大多数是乘用车,这也让比亚迪成为今年上半年乘用车市场第二大车企,仅次于一汽大众,也超越长安、吉利、长城位列自主车企第一。

汽车销量的激增也直接改变了比亚迪之前的营收和利润,其中手机零部件和组装业务的比重一直超过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业务。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整车及零部件业务贡献净利润16.33亿元,同比增长366.6%,占集团净利润的45.3%。

而且在汽车业务快速扩张的同时,比亚迪的锂电池和手机业务也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因此,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营业收入达到1506.1亿元,同比多增597.3亿元,这也使其成为16家车企中仅有的两家营收超千亿元的车企之一。

广汽集团虽然没有比亚迪那么耀眼,但实际上成绩斐然。

以广汽最依赖的汽车业务为例。由于背靠汽车产业链较为完整的珠三角地区,在上半年长春、上海等地多家汽车企业受到疫情影响时,广汽集团依然保证了相对正常的生产和销售。因此,上半年广汽产销分别完成115.2万辆和1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0%和12.0%,均优于全行业近19个百分点。

这一业绩主要依赖于其合资公司广汽丰田和广汽爱安,专注于新能源细分市场。

数据显示,随着去年12月上市的赛纳销量不断增加,以及今年年初新车型风兰达和威萨的上市,今年上半年广汽丰田销量同比增长19.9%,达到50万辆,创造了近8万辆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广汽爱安总销量也达到10万辆,同比增长133.9%,提供新车近6万辆。

随着主营业务的增长,广汽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已经达到484.5亿元,相当于2021年全年的64.5%,57.51亿元的净利润甚至相当于去年全年的78.5%,这意味着今年其营收将大概率超过1000亿元,净利润也将达到100亿元左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净利润方面,今年上半年,16家车企中,广汽仅次于SAIC的69.1亿元和长安汽车的58.5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收入的净利润方面,广汽仅低于SAIC的61.08亿元。看到这样的数字,不知道SAIC会怎么看待其营业收入几乎是广汽的6倍。

力帆科技方面,收入、利润及扣非利润增长主要是由于吉利入驻后,其汽车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部分车型生产线的升级,并主要聚焦于出行服务市场,使得汽车销量达到1.75万辆,产生收入17.33亿元,同比增长3587.23%。

2

上汽赔钱赚吆喝。

与上述两者相比,SAIC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仍然以巨大的优势占据第一位,但其营业收入、净利润或扣非净利润均在下滑,后两者均下滑48%左右。

而SAIC的业绩如此,似乎主要原因是自主汽车业务“拖了后腿”。

从财报来看,今年上半年,SAIC集团旗下合资公司上汽大众和SAIC通用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在下降,但降幅并不显著。以上面的大众为例。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5.8亿元,同比下滑3.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仅同比下滑2.8%。

此外,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生活和销售的华宇汽车,收入略有增长,净利润略有下降,而主营业务为金融服务的SAIC金融,收入和净利润均有一定增长。因此,上述行业不会对集团整体产生太大影响。

那么,SAIC神秘的自动驾驶汽车行业表现如何?必须说明的是,上汽通用五菱作为自主汽车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收同比增长2.2%,净利润同比减少0.58亿元,对SAIC整体走势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财报中虽然没有列出具体数据,但也提到了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为113.9万辆,与2021年同期的137.1万辆差距巨大。这可能就是SAIC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减半的问题。然而,不得不提的是,SAIC仍然是目前中国最赚钱的汽车公司,尽管它几乎减半,并依赖于巨大的销量。

除了SAIC,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的表现也令人惊讶。前者营收和净利润为正,扣非为负而后者刚好相反,营收略有下降,净利润和扣非翻倍

具体来说,长城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今年上半年政府补贴达到10.7亿元,汇率损益也产生了26.7亿元。换句话说,虽然今年上半年长城的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并没有带来任何收益,反而造成了更大的亏损。

对于长安汽车来说,营业收入与利润的反差,是因为上半年仅投资收益就达23.54亿元,占集团利润总额的41.0%,同比增长617.97%,其中奥乌塔科技转让为主要来源,提供了21.3亿元的净利润。

不仅如此,财报中还提到,其主要控股公司长安福特的净利润能达到10.5亿元,从而实现正增长,也是因为收到了收入相关补贴。同时,由于补贴下降、电池价格上涨、战略投资增加等原因,重庆长安新能源亏损反而增至14.7亿元。这意味着长城和长安的净利润或扣非净利润的增长与主营汽车生活和销售业务关系不大。

至于吉利、理想、小鹏、赛勒斯、北汽蓝谷、海马,营业收入会增加,但净利润会减少,多是因为销售成本、分销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严重增加。

以吉利为例。2022年上半年,吉利销售成本同比增长33.4%,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3.6%,而营业收入仅增长29.0%,前两者之和达543.68亿元,相当于集团营业收入的93.4%,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康勤

只想穿越山海。

剧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8001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