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yun.com生产的智能汽车销售查询工具已在Cheyun.com网站上推出..在这个查询工具中,你将能够看到各品牌、各车型的智能汽车销售趋势和智能普及率,还可以查询各车型的智能配置销量、其销售区域分布、自有和租赁用户比例。
查询工具一直统计到7月份。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具体排名页面。
今年7月,汽车市场连续两个月保持高增长势头。按保费数量计算,7月销量同比增长8.64%,至181万台,但同比下降7.29%。
车云智能网联乘用车(以下简称“智能车”)统计数据与整体车市保持同步——7月销量同比增长103.05%至39.09万辆,但较6月下降14.71%。
特斯拉在中国的季节性销量下降是7月份smart汽车比6月份减少6万多辆的重要原因。作为智能汽车的主力军,特斯拉中国7月销量仅为8,933辆,相比6月的77,262辆大幅下滑88.44%。
由于销量环比下降,7月份智能汽车渗透率也有所波动,月渗透率为21.6%,比6月份下降2个百分点,但总体趋势仍是向上的。
今年以来,智能汽车累计销量达到226.34万辆,同比增长63.48%,累计渗透率也超过20%至20.44%。但相比2022年新能源汽车254.5万辆的累计销量,智能汽车的发展还是略显落后。
从能源类型来看,7月份,智能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为42.82%,累计普及率为43.13%;智能燃油车普及率14.73%,累计普及率13.66%。
难怪在2022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李国平在发言中强调,政策将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和应用,并未提及燃油智能汽车。
从市场发展和政策趋势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的加速,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燃油汽车的命运将会发生逆转。
智能新能源汽车:大众ID。家庭第一次获得第二名。
7月智能新能源汽车销量18.95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42.82%。即目前在售的所有新能源汽车中,有近一半是智能新能源汽车。
从品牌表现来看,7月最受挫的智能新能源品牌是特斯拉中国。该品牌7月销量不到1万辆,环比下降近90%,排名从6月的第一跌至第六。
然而,特斯拉国内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需求低迷,而是上海工厂因生产线升级而中断生产超过两周。而且按照以往的规律,特斯拉中国通常会在季度初多出口汽车,在季度末更注重国内销售。按照这个规律,8月份特斯拉国内销量将会爆发。
由于特斯拉中国的表现疲软,比亚迪再次获得7月智能新能源品牌销量冠军。该品牌7月销售新能源汽车13.91万辆,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6.93万辆,占比49.77%。
今年以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70.74万辆,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3.28万辆,渗透率接近50%,达到47.05%。
特斯拉在华销量的大起大落,比亚迪的不断爆发,已经成为常态。要说7月份表现最亮眼的智能新能源品牌,非大众品牌莫属。
它的ID。全家7月共销售1.9万辆,环比增长20.85%,同比增长276.4%,均大幅领先市场。得益于出色的表现,大众品牌还获得了7月份智能新能源品牌销量亚军荣誉,这是该品牌上市以来最好的一次排名。
纵观排名前十的品牌,除了大众品牌是依然卖燃油车的传统品牌,其他品牌都是新动力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品牌。可见,在智能电动车时代,传统品牌已经逐渐没落。
车型表现方面,比亚迪韩再次成为智能新能源车单月销量冠军。其7月销量为25184辆,均为智能新能源车,但环比下降5.49%,同比上涨199.6%。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前十名中,比亚迪的车型占据四席,包揽前两名。由此可见,比亚迪不仅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遥遥领先,而且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在所有上榜的103款智能新能源汽车中,有66款销售100%智能新能源汽车,即全部标配L2辅助驾驶功能和OTA升级功能。
该车型编号比例占全部上榜智能新能源车的64.08%,而其余35.92%的智能新能源车仅在部分车型上配备了智能功能,非标配或选装。
根据保险号,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多达300款,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为34.33%,而全系智能新能源汽车标配或选配智能功能的比例更低,仅为22%。
我们常常把“智能电动”看做一个,但实际上,目前近80%的新能源汽车都是“只有电动,没有智能”。
智能汽车:100%的智能汽车不超过5%。
7月智能燃油车销量20.14万辆,占全部燃油车的14.73%。虽然还是很低的渗透率,但是相比年初10%左右的渗透率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品牌方面,奔驰再次成为智能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冠军。其7月燃油车总销量为6.86万辆,其中智能燃油车销量为2.88万辆,渗透率为42.01%。
宝马位居第二,7月份共销售燃油车5.97万辆,其中智能燃油车2.69万辆,普及率为44.96%。
丰田继续排名第三,7月份销售燃油车17万辆,但智能燃油车仅2.24万辆,普及率仅为13.16%,仅好于前十的本田。
前十大品牌中,豪华品牌占据2席,以丰田为代表的合资品牌占据3席,自主品牌占据5席,分别是吉利、哈弗、坦克、长安、传祺。
智能燃油品牌的销售格局分布与整个燃油车市场颇为相似——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豪华品牌势均力敌,不像智能新能源品牌呈现出新品牌强、传统品牌弱的特点。
延续传统燃油车市场的格局分布,意味着智能燃油车的表现并没有那么出彩。
据车云不完全统计,在销售智能燃油车的41个品牌中,智能燃油车销量100%的品牌只有2个,一个是坦克品牌,一个是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杰尼斯。
在上榜的158款智能燃油车中,仅有30款车型销售标配或选配智能功能,占比18.99%,而在全部650款车型中(根据上保号统计),该比例仅为4.62%。
也就是目前市面上的燃油车只有4.62%的车型标配或选装了L2驾驶辅助,并且全部支持OTA。剩下95%以上的燃油动力汽车,大部分和智能汽车无关。
智能宣发时代,其实消费者能接触到的真正的智能燃油车很少。
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