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前 一场瘟疫所引发的……

铁板牛肉2022-09-26  7

800年前 一场瘟疫所引发的……

袁浩文

白朴

蒙古黄金淘汰

132年,汴京城发生瘟疫,这在史书记载中是罕见的。即使是现在,也还不清楚当时是什么样的瘟疫,但它造成了一百多万人死亡,并最终导致了汴京城的毁灭。学术界认为,正是由于金朝的不作为,汴京城才逐渐被瘟疫推向毁灭的边缘。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个并不新鲜的结论:对于一个在重大灾难和疫情面前,对可靠性负责、组织动员能力强的政权来说,这是多么重要。

元好问把白蒲抱在怀里六天六夜,终于保住了性命。

800年前,汴京城发生了一场瘟疫。知道这场瘟疫,是因为元好问和白蒲。白朴的《天籁集》序言中说,白朴小时候随元好问逃亡,后来染上了瘟疫。元好问把他抱在怀里六天六夜,终于救了他一命。看到这一段,真的很感动。

我不知道白溥是哪一年染上瘟疫的,但在白溥七岁的时候,也就是1232年,《王史》记载的汴京城发生了一场大瘟疫:瘟疫持续了大约五六十天,死亡和被埋在城门外的人数达到了90多万(如果算上那些穷得不能埋的人,估计总人数至少在百万以上)。

汴京疫情,每50天就有90多万人死在城门,穷得不能下葬的还不算。

——金石哀宗记

仁臣、贵嗣岁时,饿河南。元朝的士兵包围了汴河,疫情很大。汴河的人民失去了一百多万条生命。

——《晋书·后妃传》

在过去,将有一百万人会在50到60天内死于食物和饮料的疲劳。

——金元昊《高力脾胃学说序》

晋朝末年,汴京发生大疫,九十余万人死于各门。穷的不能埋的不算,灾难最严重。

——余明·沈星的《谷山笔记》。

这场瘟疫虽然有记载,但知道的人并不多。历史十大瘟疫中,没有它的位置。即使是现在,我也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瘟疫。可能是流行性胃肠病、流行性感冒、肺鼠疫、伤寒...

玄宗避战,迁都汴京,人口猛增。

有些事看似遥远,但会一步一步走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地方。

214年,蒙古人以雷霆之势攻破晋国九十郡,所经之处尽毁。

215年,蒙古撤军,受惊的金玄宗不敢在中都久留,带着宗室和官员迁都汴京。这是汴京城瘟疫的遥远开端。

1231年,蒙古再次指向金国。

1232年,8金军三散大战失利后,3月22日(公历4月13日),第一批蒙古先锋赶赴金朝最后一个都城汴京。

为了守住这最后的资本,徐进不顾一切地竭尽全力。晋爱宗宣布全城戒严,将城外军民和杜南的军人家属全部迁入汴京。同时,他命令附近城市的军民带着食物搬进城里。再加上黄河以北各族人民迁徙到杜南,纷纷逃亡,汴京人口立即猛增(据说可能在二百万到四五百万之间)。

人多,次数多是好事。人多了可以保证守卫城市的人力,也可以增加运送武器和食物的民夫,可以为军队供应更多的物资。金爱宗大概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人多,容易失控。北宋鼎盛时期,约有十万户,人口约百万。一百年后,首都徐进的面积并不比现在大多少,但人口却是现在的两到五倍。过度的密度会带来什么?

——徘徊在亡国边缘的金爱宗,无暇多想。

天气异常怪异,汴京瘟疫全面爆发。

蒙古士兵和绝望的游牧民族激烈战斗了十六个昼夜。四月初八(公历4月29日),蒙古撤兵(撤兵原因据说是部分蒙古士兵染病)。

蒙古军队撤退后,汴京城里的所有人都在庆祝。4月14日(公历5月5日),汴京市宣布解除戒严。疲惫的士兵们出城去收集物资,却不知道更大的灾难正在悄悄逼近。

5月11日(公历6月1日),汴京的天气很奇怪。过了漫长的夏天,却冷得像冬天。

五月,像冬天一样冷。

-黄金历史的历史

汴京瘟疫突然全面爆发。金州名医高力记载了当时瘟疫患者的症状: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极度怕冷。我还写下了瘟疫传播的恐怖:“一万个人里没有一两个人没有被感染...每天运出城的死人大概有2万个。”

中热证的人常有发热、痰瘀、咳嗽等症状。

——高力《脉法与指掌病图说》

它的恶寒,虽重衣近火,也挡不住它的冷。

——高力的内外伤区分论

改袁为仁臣,首都戒严,三月下旬,敌人隔半月就来。经过抢救,大家都对疾病免疫,没有一个两个。无论是病人还是死者,跟随着脚跟,永无止境...十个有两个,每天挨家挨户送,多的两千,少的一千,像三月这个人。

——高力的内外伤区分论

高力当然想到了瘟疫是如何爆发的。三月,蒙古兵攻城,城内将士的神经早已绷到极限,怕自己打不赢,怕蒙古屠城。因为人太多,东西太少,饿了一顿饱饭,吃不好,睡不着,身心俱疲。这时,人们很容易生病,然后他们会在诊断和治疗上犯错误(即袁浩文所说的“陈稔医学灾难”),所以他们会死。

不言而喻,大部分人都是被围城、饮食不佳、苦役所伤。三两个月后,胃气长期不足。一旦你暴饮暴食,你会感到受伤,然后你会死。

——高力的内外伤区分论

后人的研究说瘟疫的源头可能是蒙古士兵。他们撤退后,城内的金兵收集物资,他们可能接触到了被感染的尸体或物品,不知不觉将传染源带回了汴京城。但是高力没有提到这一点。

总之,瘟疫在汴京疲惫、虚弱、拥挤的军民中迅速蔓延。一天之内,多达两万具尸体被运出了这座城市。而这种情况持续了五十天。

元好问留守,认为瘟疫是“仁臣毒祸”

瘟疫的蔓延引起了更大的恐慌。每个被感染或未被感染的人都想尽快逃离这座死城,就连守城的士兵也夺门而出,逃之夭夭。

面对迅速蔓延的疫情和极度动摇的人心,法院显然束手无策。史料中没有记载金爱宗曾经组织过有效的官方救助和医疗响应,于是高力等民间医生自行组织救助。然而,神秘的瘟疫使得对症下药变得困难,大部分医生的误诊误治成为疫情恶化的催化剂。元好问甚至认为大瘟疫的锅应该留给这些庸医——他说这是“仁臣之药祸”。

不知道为什么,除了高力的医学笔记、元好问的诗文和元人编纂的《金石》之外,关于这场瘟疫的详细记载很少。

后人只知道瘟疫大概结束于当年六月上半月,时间跨度四五六三个月。疫情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迫使无数人逃离汴京。没死也没逃的人,躲过了大瘟疫之后,迎来了大饥荒。

这年冬天,汴京城的局势已经乱了,米价涨到了一两银子,富家妇女成了街头的乞丐。这座城市到处都是瓦砾和废墟...徐金国最后的首都又一次变成了萧条。

伦子,北京人互相吃。妫丑、曹门、宋门让士民出去吃。

-黄金历史的历史

金爱宗只好放弃汴京,于当年12月逃往蔡州。在他所带的武将中,有白蒲的父亲柏华。而柏华的结义兄弟左司都督袁浩文,则与其他文臣武将留在汴京。这时候汴京城已经奄奄一息了。

第二年正月,蒙古兵卷土重来,留守汴京城的金朝官、兵、民再次陷入围城之乱。白朴的母亲可能在这一刻已经被掠夺或者尽快消失,而元好问不顾自己的处境,试图带走白朴的姐姐和哥哥。

133年3月,汴京城破。

1234年正月,蒙古与南宋联军猛攻蔡州。金爱宗不想当亡国之君,所以他赶紧把皇位交给了万艳·程琳将军。当然,万艳·程琳拒绝背锅。金爱宗劝他:“我胖,跑不远。你强大了,说不定以后还有复兴国家的希望呢!”

颜勉强同意,第二天,盟军破城,金爱宗上吊自杀。燕带着他的残部在大街上与盟军作战,不久就死了,在他登基前不到一个小时。金国就这样走到了最后一步。

压垮汴京和徐进的不仅仅是一场瘟疫。

现在回过头来看,800年前的汴京城疫,不仅仅是一堆没人读过的旧纸中的一大堆笔记。失败可以呼之欲出:

第一,汴京城人口过于密集。当疫情爆发时,最重要的是疏散和隔离人群,尽可能切断传染源。如果不是拥挤的汴京人,瘟疫不会传播得这么快,也不会死这么多人。

二是民间医生诊疗失误。袁浩文说这是一场“仁臣的药灾”,高力认为是大部分医生开错了药,导致疫情一再加剧。在汴京瘟疫中,可能有一些原因。疫情爆发后,医生要正确面对和分析病情,以便对症下药,切不可轻率。

第三,法院不作为。金朝面对疫情所采取的措施,史料中没有记载。或许就算有,也是敷衍了事。如果朝廷正视疫情,给民众充足的治疗措施,物质准备,安全感,至少,民众的恐慌和惊吓会减少很多。学术界据此认为,由于金朝的不作为,汴京城逐渐被瘟疫推向毁灭的边缘。

目睹疫情、城毁、亡国的元好问、柏华、白蒲,都没有死。汴京城破后,元好问带走了白蒲,和官员一起被蒙古兵送到聊城关押。死后二十多年,金长期生活在齐、鲁、燕、赵、晋、魏之间。他固执地自己整理往事,详细记录,决心编纂《中州集》、《金诗集》、《仁臣杂文》。

金死后,投降了南宋,成了的太鲁公,不久又去了北方的元朝,依附蒙古大将史守天下。后来,元好问拜访了定居镇定的百花,还了白蒲的姐姐和哥哥。白蒲回家的时候十二三岁。瘟疫、毁城、亡国,在白蒲心中留下了永恒的阴影。成年后,他依然走不出亡国逃命的记忆。在多次拒绝元朝廷的推荐后,他终于弃家南下,表示与元朝廷没有缘分。

并供图/任丹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865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