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暑假期间,许多学生到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革命旧址遗址,缅怀革命先烈,记录感人事迹,把旧址遗址打造成学习的“课堂”,把文物史料打造成专门的“教材”,把英雄模范打造成党史“老师”。
今天,关伟推出第三期《我家乡的党史》。请跟随边肖到山东乐陵市,感受这片土地上军民的丰富鱼水情。
作者:马雨萌,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1级。
抗日战争中的红色记忆
齐鲁钟灵人才济济,我的家乡乐陵市就坐落在这里。
乐市位于冀鲁豫交汇的边缘,是山东德州的一个县级市,距省会济南100多公里。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丰富的资源,古代的战争年复一年地持续着。近代以来,乐陵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乐陵是喝了太多血的土地。这位战争雕塑大师将乐陵雕刻得端庄端庄,将乐陵乡亲们忠诚报国、坚忍不拔、慷慨无私等优秀品质展现到了极致。
抗日战争时期,在乐陵市朱集镇枣林深处,有一座我党的坚强堡垒。这里曾经是当年陆机边区第三区委和靖远县的官邸,曾经掩护和救助过无数八路军战士和干部;在这里,有一个女人有着深刻的荣誉感,爱恨分明。她就是被毛主席誉为“爱国爱革命母亲”的“常阿姨”。
常大妈,学名刘湘辉,1891年生于村。她家很穷,靠挖野菜和摘烂枣为生。她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她的母亲在她五岁时感染了肺结核,她因为没钱治疗而去世。从此,她和父亲、弟弟相依为命,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肩上。九岁时,她成了大厂村的童养媳,嫁给了聋哑丈夫。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高瞻远瞩,对党忠诚,从事着不平凡的事业。
1915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革命的火焰蔓延到乐陵。常阿姨见证了共产党人的英勇抗日,国民党的消极生活,日军的残酷暴行。她在心里种下了革命的种子,懂得了一个道理:穷人只有跟着共产党,一起革命,才能推翻压在自己身上的三座大山,才能自救,才能当家作主。她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强烈的爱国思想,谱写了“挖地道救伤员”的壮丽篇章,被省县称为抗日英雄。
常阿姨家有一条隧道,是全家人没日没夜挖的,全长近两公里,地下有五个洞,花了一年零两个月才挖完。自从昌达的娘家有了地洞,就成了干部战士的安身之地。
1942年秋,冀鲁边军区民运主官于志宏带着战士小周视察乐陵,不幸在戒备森严的敌军检查站被发现。他们只能去眼前的村子避灾,却一不小心走进了死胡同。正要退出,突然,胡同中间的一扇门开了,一个五十多岁的瘦女人出现在里面。她看了看于志宏和周晓,又看了看四周,然后迅速抬起手,示意他们过来。他们还没来得及问智者,就跨进门槛,本能地闩上门,跟着她穿过院子,进了北屋。
于志红和没来过,但他们不知道他们闯进了大厂村,他们甚至不知道他们遇到了常阿姨。屋里的哑巴大爷见周、周进来,立即掀开炕席,挪开四五块砖,炕上露出一个洞来。于志红明白他的意思,周晓跳上炕,进了洞。哑叔从筐里掏出两个馒头,塞进洞里,然后封好口,铺上炕席。
“嗨!让魔鬼去搜吧,反正我们在保险柜里!”Xi笑着瞅了一眼,咬下了一半玉米。
“小周,你知道今天这是谁来罩我们吗?我确定是常阿姨。我听三地委的同志说,这一带有个常大妈,她老公是个哑巴,罩过好多同志。有一天,她接诊了我们10多批伤员,擀了10多次面。你看,那个让我们进山洞的叔叔是个哑巴。”
周晓看着手里的窝窝头,激动地说:“阿姨和叔叔真是好人。如果不是他们,我们今天会有点悬。”
这时,村里传来枪声和敲门声,到处鸡飞狗跳,全村一片嘈杂。
“咣当”,“咣当”......敌人的枪托打在了常阿姨的门上。那扇薄木门被撞开了几次。
“交出八路军。”敌人喊道。
“太君,八路军有什么大作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常阿姨随口答道。
“废话少说。8号路一定藏在你的房间里。不然光天化日之下关什么门?”
“哦,大哥哥,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是个老实巴交、胆小怕事的家伙。即使一片树叶落下,我也会害怕。当我听到一声枪响,我能不关门吗?我是女的,却生来没有出息!”
魔鬼转身又问哑叔。
“太君,他是我的丈夫。他一出生就哑了。如果他会说话,我会在梦里笑醒。”
哑叔知道老婆的意思,于是起身,敌人暗算。“搜!”魔鬼吼了一声。阿姨家遭殃:翻箱倒柜,摔碗摔盆。......
经过长时间的折磨,敌人什么也没找到。一个鬼子兵气急败坏地把枪托砸在常大娘身上,常大娘尖叫一声倒在地上。几个鬼子兵和伪军笑着在院子里抓了两只鸡,用刺刀挑着往村外走。
敌人走后,阿姨打开洞口,小声说:“同志,没事了,那些龟孙子都走了!”
“谢谢你,阿姨。”于志红边说边爬出洞外。
“谢什么,一家人还说两句话?只要你不震惊,你就放心了!”
“敌人伤到你哪里了?”于志红焦急地问。
“没关系,这里所有的狗娘养的都在打茧!”阿姨指了指腰部,很轻松地说道。她不希望于志宏和周晓同志同情她。
哑叔端了两碗水放在炕桌上,拿了几个馒头,笑着示意周二人吃饭。他用手比划了一下“八”字,竖起大拇指,然后做了个手势,迅速往地上吐了口唾沫。
余志红紧紧地握着叔叔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晚上,于志红和周晓在姑姑和姑父的炕上睡得很安稳。为了两位战友的安全,阿姨和爷爷轮流在外面放哨,一夜没合眼。
第二天,于志红和周晓告别了姑姑和姑父。大妈把他们送到门口,低声说:“村南有个坟地,里面有个坛。先下来看看祭坛下面。如果村里有情况,你哑叔会在供给台下面放一张白纸。如果没有情况,贴个红纸。”
他们向两位老人点点头,走出了村子。
除了是革命军人的大后方,常阿姨还经常深入机关、企业、学校,讲战斗、讲革命传统的故事。
入党是常阿姨的遗愿。1972年,常阿姨病重,县里主要负责同志来看她,问她有什么事。她说,唯一的要求是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县里派人来到她的病床前,郑重宣布她已被批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党员。1974年11月27日,常阿姨去世,享年83岁。
军民鱼水情,共筑中国梦。回想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生活的安定,有多少像常阿姨一样的人支持我们,革命军人的浴血奋战把我们带了回来。他们不畏生死,一心为党,为新中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们提笔缅怀他们,让红色故事流传久远。这个故事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红色记忆。
编辑:唐安秀
编辑:周南
审核:余英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