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虎毒不食子,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形象地诠释了什么叫无毒丈夫,这位先生也没有辜负“流氓皇帝”的称号。
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率领56万大军,在项羽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攻打项羽。项羽亲自指挥3万骑兵进攻汉军56万人。汉军主力全军覆没,汉军将士落荒而逃。刘邦只能带领几十名骑手仓皇出逃。
吕雉和他的孩子也在战争中失散了。在吕雉被楚军俘虏,一个双儿女人遇到了逃跑的刘邦,开车的夏侯婴上了马车。眼看就要追上来,刘邦以为是自己的孩子,放慢了马车,把两个人拎起来,直接扔下去。
夏侯婴赶紧下了车,把他们拉了回来。担心孩子的刘邦让开,又把人推出车外,如此反复。夏侯婴忍无可忍,就劝刘邦不要心急,也没用。马车已经跑到最快速度了,他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孩子?
第一,独自骑马去救少爷
当项羽威胁要活剥刘福时,刘邦不仅想要分一杯羹,而且为了逃跑,还放弃了自己的血亲。400多年后,类似的场景发生在他的后代身上,但自称汉朝的刘皇叔没有逃命。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荆州刘牧之子刘表,面对曹骏咄咄逼人的南征,选择了不战而降。无法抵抗不愿向曹操投降,刘备率领十余万人,三千兵马逃往江陵。
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追杀刘备,负责保护刘备两个妻子和独子的赵云从第四更开始与曹军作战,一直打到天亮。赵云知道这三人已经散在乱军中,便带领三四十名随从回去搜索。
在逃难的人群中,找到了甘夫人,救出了简雍和糜竺。把三人护送到长坂坡交给张飞后,只身进入曹军,终于在一堵被烧毁的矮墙里找到了糜夫人和。
这时,米夫人受了重伤,无法行走。为了不拖累赵云,糜夫人把刘禅托付给赵云,在枯井里自杀了。拥着赵云的小师傅刘禅,凭借着他过人的武艺和胆识,只身一人杀入了曹操的名师重围。
为了保护少爷,赵云不仅砍下了曹骏的大旗,还杀了五十多个名将曹操,让曹操不禁对这位“真虎将军”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赵云忠勇的英雄形象流传千古。
筋疲力尽、血迹斑斑的时候,赵云把熟睡中的刘禅双手奉上,刘备反手把小儿子抱起来扔在地上。他骂刘禅这么小的孩子,差点要了他一个将军的命,让赵云感动得不想报了。
刘备扔亲生儿子的行为,被很多后人认为只是一场政治秀。他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扔出去示爱,不仅仅是为了在曹操阵营中拼死一战的赵云,也是为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就是为了收买人心。
二、阿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这么一摔,刘备就摔出了“一个斗不起的阿斗”这个典故。受电影和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人调侃刘禅卧龙亲自辅佐他多年,蜀汉最终在他手里灭了国。是刘禅不知道如何治理国家,因为他父亲在他一岁时打破了他的大脑。
1.老师指导,精心培养
公元223年6月10日,刘备死于白帝城宫。临终时,他把刘禅和蜀汉托付给诸葛亮,年仅16岁的刘禅继位为帝。从刘禅继位到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诸葛亮辅佐刘禅长达11年。
诸葛亮病逝后,刘禅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一直是蜀汉的唯一统治者。他能够在割据动乱的时代占据王位41年,成为三国时期所有国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这样的人是不是真的昏庸得像断了脑一样?
公元207年,刘备和他的妃子甘夫人生下了。传说甘夫人有一天晚上梦见自己吞了北斗,怀孕了,于是的外号叫“斗”,斗是皇帝的车,是福星。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封十三岁的刘禅为太子。据记载,诸葛亮亲自抄写《韩非子》、《申子》等古书,让刘禅学习治国之道,其中一部是被誉为兵家鼻祖的姜子牙所著的《六韬》。
刘禅在研读兵家古籍时,曾师从能言善辩的《易经》研读《左传》。伊籍在历史上并没有很高的存在感,但他和诸葛亮、法正等四人一起制定了治理蜀汉的法律。
伊籍出使吴栋时,孙权用“无道之王”影射刘备,伊籍借拜见孙权的动作,说一起拜不累,顺手把“无道之王”的帽子扣回孙权头上。这样的人是傻子吗?
刘备打算培养刘禅治理国家的能力。除了有诸葛亮和伊籍亲自教他,还安排他学习骑马和射箭。据报道,刘禅经常在成都以北15英里的佘山学习骑马和射击。
2.才华好,大方。
刘备在任时,诸葛亮曾感叹刘禅比大家想象的聪明,他还在和杜威的书中评价了刘禅的“才与仁”。
诸葛亮病逝后,蜀军按照他的命令撤退。一向与杨仪不和的前将军魏延发生冲突,魏延烧坏了退路栈道,因此被控谋反,被杀。
刘禅得知此事后,立即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前将军魏延骁勇善战,全副武装。如果他真的要造反,以他的实力很容易打败杨仪等人。他为什么选择烧栈道而不是直截了当的方法?
刘禅关于魏延谋反的问题显示了他敏捷的思维。魏延被控谋反而被杀后,刘禅并没有抹杀他的功绩,甚至还将灵柩重葬。刘禅的慷慨不仅是为了魏延,也是为了诸葛亮。
刘备留下遗诏,命诸葛亮辅佐他,并要求刘禅待诸葛亮如父。所有军政事务都由诸葛亮决定。因此,刘禅称诸葛亮为“我的父亲”,而刘禅作为一个皇帝,并没有实权。
刘禅采纳了诸葛亮的所有建议。即使诸葛亮的权力和威望高于自己,刘禅仍然大胆放权,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或怀疑。诸葛亮独揽大权,放在别的朝代是另一种结局。
清朝军务大臣张,清正廉洁,勤政能干,深受雍正器重和信任。他是清朝唯一一个配享祠堂的文官。但在追求满洲至上的乾隆眼里,这个被父亲看重的汉臣是个眼中钉,所以经常找茬。
张知道年纪大了,死不了,几次要求做官,都被拒绝。公元1750年,甘龙的长子黄雍因病去世。葬礼结束后,78岁的张再次要求退休。
龙立即进行了搜索,谴责张以前的老师,原来是离开时死亡,不顾儒家伦理,他的性格是没有资格享受祠堂。于是,乾隆不顾雍正的遗愿,取消了张享受太庙的待遇,甚至抄了张的家。
第三,中庸之王治国
皇帝的心思也因人而异,刘禅对诸葛亮十分敬重。诸葛亮五次病逝,刘禅换上白色丧服,下令全国哀悼三天。蜀汉各地都曾上书要求建诸葛亮的庙,但因有违礼仪而被拒。
蜀汉视自己为汉朝的继承人,自然要沿袭汉朝的传统,建庙是皇室专属。从来没有为朝臣建庙的先例。一位名叫李淼的官员推测,被陷害的刘禅对诸葛亮一直怀恨在心。
李妙写诸葛亮手握重兵,独揽大权。他显然是一只心怀不轨的狼,曾经威胁过国家。他的死使这个国家从此太平无事。总之,李妙认为诸葛亮死得好,死得精彩。
刘禅继承王位后勃然大怒。在李妙即将被捕入狱处死的时候,这是前车之鉴,没有人敢诋毁诸葛亮。公元263年,刘禅仍然打破宗法制,选择在绵阳的诸葛亮祠祭祀。
李妙说诸葛亮在独揽大权,其实这是朝野上下心照不宣的事情。刘禅怎么会无知呢?宰相权力过大,势必威胁皇权。如果他选错了人,后果不堪设想。诸葛亮可以信任,不代表别人也一样。
独掌朝政的撤销丞相之职,将丞相之权永远封在武侯墓中,再设大将军、傅分别掌管政务、军务,相互制衡。他自己担任将军和傅的任命。
在早年,刘禅在用人方面甚至更加任人唯贤。他委以重任的蒋琬、费祎、姜维等人,都是诸葛亮生前推荐的。在君臣的共同治理下,蜀汉人民和睦相处。
诸葛亮在刘禅确实留下了不少人才,但是如何将治国之策贯彻落实到位,是对一国之君控制能力的极大考验,蜀汉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刘禅并不傻,但是在52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偏袒宦官黄浩,纵容黄浩拍摄国事照片,确实是一个不争的污点。
当邓艾率领魏国军队兵临城下时,蜀汉都在劫难逃。投降魏是为了自保,但无论是出于主观意愿还是无意,都使人民免于战争。
摘要
司马昭曾问刘禅是否怀念故国,但这显然是一个隐患。毕竟司马昭之心,称王夺权尚且不在话下,何况是一个被俘的亡国之君?
与刘备、曹操、孙权等人相比,刘禅不算聪明,但也不笨。亡国之君这个名字虽然不好听,但是一个国家的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怪一个人也太片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