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之人虽有,但明君不常有

王源身高2022-09-24  26

圣贤之人虽有,但明君不常有

“教学第一”,我们应该尊重有道德的人。但是,虽有贤人,若遇不到明君,也很难被重用。所以要重用圣贤,就要排除这十难,让圣贤圣贤得到重用。

孔是个圣人。他在世的时候,走遍天下,希望把自己的仁学好理论传播给天下,哪个君主采纳了,把国家治理好,给天下所有人树立好榜样,让天下所有人学习,但是他遇到了很多困难。

孔子到了楚国,楚昭王本来想任命孔子。为了表示他的诚意,他还想给孔子在方圆的700英里的土地。但这个时候,凌音子喜来污蔑了。他说:“陛下,您认为在您派往各国的使节中,有像孔子的弟子子贡这样的人才吗?赵楚国王想了想,摇摇头说:“没有。”子Xi又问:“你们国王的国家里有没有像颜回这样高尚品德的人?楚昭王又说:“没有。”子Xi说:“楚国有像宰予这样的大臣吗?赵楚国王仍然说:“不。”凌子熙说:“楚国的祖先在周朝被授予头衔时,头衔是儿子和男人,封地离方圆只有50英里。现在孔子实行三王五帝统治世界的学说,突出了明朝周公和召公的美德。如果国王任命他,楚国能世世代代守着千里之地吗?在周文王的堤丰,周武王在高第,他们的领地方圆只有一百英里远。是小国之君,最后可以是天下之王。如今,若占据七百里之地,又有贤能弟子辅佐,恐怕非楚之福。”楚昭王听了这话,觉得很有道理,就放弃了给孔子封地的想法,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圣人周游列国,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想遇到一个贤明的君主,在世界上宣扬自己的仁学,让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但是,这些君主和臣子往往以小人的狭隘心态去揣摩圣人的心思。结果圣人活着就不能被重用。

所以古人说,“不世之君用不世之臣,方有不世之功。”杰出的臣子遇到杰出的君主,才能建立卓越的功勋。否则,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圣人,也难免被埋没。当然,到了晚年,孔子写了一本书,说他的教育工作对后世有着不可比拟的影响,这也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626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