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5.18亿元的专利索赔中创新航持续升温。
在中新航空出于战术原因撤回三项无效专利请求后,多家媒体以此为热点,发表“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胜诉”等缺乏法律知识的评论,以获取关注。
7月27日,中创新航发布公司声明:目前诉讼及涉案专利无效仍在审理阶段,尚未有生效判决。“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但打着“保护创新”的旗号,利用覆盖先前已知公共技术的非创新性专利“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有违专利法的立法宗旨。对于上述严重危害产业发展的行为,公司将坚决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为产业发展扫清障碍。
在长时间的沉默后,中创新航指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压制没有创新专利的同行”,这意味着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害怕滥用覆盖在先技术专利的恶意竞争。
7月2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潘关于“规范当前锂电池行业市场秩序,避免滥用‘问题专利’恶意竞争”的提案的复函。在这份回复中,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为进一步提高专利授权质量,将推进实用新型专利制度改革,将“明显缺乏创造性”纳入实用新型初步审查范围。对于受配方参数和相关特征限制的专利,要依法严格审查专利申请,处理好授权壁垒,加大对异常专利申请的查处和处置力度。
一方面,NPC提案中提到的“问题专利”是指通过编造数据、编造带有某些参数的复杂公式来申请专利,将现有技术纳入专利保护范围;一方面,对不具备创新性的技术方案申请大量实用新型专利。NPC代表在提案中指出,这些“问题专利”的大量存在严重侵蚀了公共领域的利益,需要相关方付出巨大的成本和费用来维权,从而阻碍了锂电池领域的技术创新,违背了专利法保护创新的立法本意。
“问题专利”似乎影射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现状。那么,新航所说的“非创新专利”是什么呢?边肖忍不住好奇心,带大家看看这5.18亿元天价索赔背后到底是什么专利。
1.“防爆装置”专利(CN205231128U)
这是2015年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但2012年的现有技术(涉案专利申请日之前已经公开的技术)已经公开了“防爆装置”专利中的技术方案,包括防护贴片、防爆阀周围的加强环以及加强环上的开口结构。作为非专业技术人员,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双方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是一致的。
据调查,围绕防爆装置,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多为实用新型专利。“这些防爆专利不一定是那么先进的技术,也可能只是占个坑专利,平时也不一定会用到。但是一旦有人偷走了当代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客户和市场,你就会看到当代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拿着这样的专利去打官司。”知识圈韩百科君评价道。
2.集流构件和电池(CN108258180B)
这是2018年申请的发明专利。与2017中的现有技术相比,还公开了该专利中用于将插片连接器与外部电连接并在插片连接器弯曲时被固定的固定结构。即使它们之间在接头连接器的数量上存在差异,但是就发明和创新的本质而言,它们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差异。而且锂电池结构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据了解,这项专利技术已经被目前电池产品的新结构设计所取代。
3.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CN204668368U)
该实用新型专利由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申请。这项专利技术中涉及的翻板阀,实际上是一个已经被替代,目前没有在电池中使用的安全部件。而且,用于对比的现有技术实际上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自己申请的专利。令人惊讶的是,专利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几乎一模一样。很难想象拥有数千项专利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会利用这些专利起诉竞争对手。
4.极片专利:正极极片电池CN108878892B负极极片电池CN110010851B
极片上的这两项专利是2018年申请的参数受限发明专利。根据法律,在化学领域,允许使用参数来表征技术特征的专利。然而,边肖咨询了一位从事电池领域近20年的老专家。这位专家测试了他保存的各种早期电池,意外地发现每一种测试的电池都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包括那些在申请日之前公开销售的电池。
2020年,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以类似的极片专利(CN108832075B)起诉Tafel,最终所有专利保持有效。然而,在对中国新加坡航空公司的诉讼中,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没有使用被保留的专利。在国家打击滥用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背景下,这样的行为着实引人遐想。
查询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极片专利时发现,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2018年申请了几乎50项极片相关的参数限制型专利,并以极片专利起诉了塔菲尔和中创新航。在传言塔菲尔使这个极片专利无效的时候,他在专利申请日之前买了两辆车,为了获得“公开使用”的证据,通过测量动力电池的数据使专利无效。这是否也意味着这批专利实际上覆盖了此前已知的公开技术?
作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中装机量最高的公司,有句话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然而,新航挑战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三项专利均已相继被宣布无效。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提倡的“保护创新”的知识产权实际上保护的是什么?从上述五项涉案专利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诉讼所用专利的创新性存在很大问题。不排除有“异常”专利钻法律空子,利用现有技术进行封装。而且从技术角度来看,申请的专利并不是基础专利(必须用于产品的专利),也不涉及近十年来动力电池的任何重大技术创新。以这种级别的专利诉讼上亿天价赔偿的真实目的必然是“保护”。中国倡导“反内卷化”和“反垄断”的发展环境。如果利用缺乏创新的专利提起诉讼,打着创新保护的旗号进行恶意竞争,将会破坏我国锂电池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