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在问牛识马。
今天来说说名字。
原来大家都没有名字。他们一见面,都大叫:喂!
突然有一天晚上,我在夜路上遇到一个人。虽然是同村的,但是天很黑,我看不清楚,就问:“你是谁?”
哦,我家是村口的。我父亲很了解你,巴拉巴拉。我厌倦了解释很多。然后我灵机一动,唉,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当然是开玩笑。
《说文解字》说:
“名者,自命不凡也,从口至夕。晚上不见面,就要被你口中指名道姓。”
大致意思是这个名字最初是晚上见面认识到需要而产生的。
先秦时期,孩子三个月大就由父亲给孩子取名。在古代,成人加冕时取“子”字。
现在我不那么讲究了。我出生的时候取了一个昵称,然后注册的时候取了一个正式的名字。
在夏朝,中国人就已经有名字了。商朝的君主喜欢给天干起名,比如韦奇、祖义、太甲、肖佳,和今天很多中国孩子的名字差不多,比如初一、七月。
先秦时期的名字都是随机的,看缘分。
郑庄公的母亲难产被称为妾,意思是难产。
后稷的母亲曾经在野外踩过一个巨人的脚印,后来她怀孕了,生下了他。后稷妈妈觉得自己生了个大脚宝宝。太丢人了,她想扔掉,就给它取名叫嫌弃。
孔子出生时脑袋凹陷,所以被称为孔丘。
晋成公出生的时候,屁股上有一块黑色的胎记,所以叫姬黑臀。
所以今天的一些名称虽然是先秦时期的,但也不能随便取。比如张根硕,Ku奎基,杨鼎天等等。你必须生来就有天赋。
秦朝太短了,还没取名字就死了。
时间来到了汉朝。汉朝的名字很大。
西汉有一本教孩子识字的书,叫《集九篇》,里面列举了100多个汉族人最常用的俗名。昭世,造兵,保郡,承地,迎时,勇,平定,而败敌。韩强,虎步,虎步,光国,老虎,熊皮,以及其他喜欢打破奴隶,创造新的领土,并使和平。张亮的儿子叫张碧江。所以一个汉朝男人从不掩饰自己的远大抱负,勇敢的民族风格,强大的武力,这些都是后世少有的。如此大规模的轰轰烈烈、朴实进取的名字又集体出现了。那已经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两千多年了。当时一大批男孩被父母冠以解放、建国、强国、抗美、援朝、护国、卫国、赶英、超美等名字。从这一点来看,汉朝与今天的中国有着奇妙的遥相呼应。
东汉时期,历史上有一场著名的单名与双名之争,也就是说,姓后面是一个字好还是两个字好?汉朝的皇帝都是单名,只有刘弗陵有两个名字。他称王后,因忌讳,将“陵”字改为单名字“府”,三国帝王将相几乎都是单名。像曹操,刘备,孙权,袁绍,公孙瓒等。
原因是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中有这样一句话:
“骂两句,两句不雅。”
这句话有争议:到底是不是觉得双字名字不好;还是觉得同一个人取两个名字不好?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搭理这句话,但王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可怕的复古狂热分子,用各种行政手段强制执行单名。
王莽的单名新政使重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光武帝刘秀逃脱了,因为同名的人有一个袋子。王莽的《新朝》里说,将来会有一个叫刘秀的人做皇帝。就在之前,一个叫刘欣的人因为害怕皇帝刘欣,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刘秀。后来这个刘秀被王莽杀死,为光武帝挡了枪。飞机之子名不虚传。
后来王莽被杀,新政被废除,但单名成了中国三百年的政治正确,两个名字几乎在史书上消失了。
直到西晋,帝道大规模兴起,一批吸毒的知识分子开始用虚词“之”作为信徒的身份代号。王羲之的七个儿子分别叫玄智、宁智、桓智、苏志、惠智、曹智、贤智,他的孙子叫真智、景芝,他的曾孙叫支一、乐知。所以王羲之作为书法中的一哥,也被称为“家兄”。
魏晋南朝,名仅次于“知”,又多了一个“僧”字,如王僧辩、陆僧真等许多。
唐、元、明三个朝代的名字,一直到现在,各有特色。
篇幅有限,下次再说。请关注,谢谢!
文/问牛识马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