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宏宇
这个话题和安倍晋三的死没有直接关系。稍有关联,安倍的祖先也是日本侵略者,一些中国人对他的死所表现出的不同倾向有些令人担忧。
今天的中国人讨厌日本主要是因为上世纪中叶的那场战争。我们是那场战争的“胜利者”。那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取得彻底胜利!我们所有的同胞都应该为那次胜利而自豪,永远向用生命赢得那次胜利的烈士们致以最崇高、最虔诚的敬意!
我们的领导人,无论哪一代,在提到那场战争时,总会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训诫。据我所知,意思是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做背叛历史的后代,同时也要以史为鉴,造福未来。
未来,在我看来,对那场战争和日本的“认识”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止那段历史的“重演”;第二,在“一”的基础上,与那个一衣带水的“敌国”创造新的关系和格局。
基于以上两点,我想简单浅显地谈谈日本侵华的根源和今天依然存在的不容忽视的危机。
(一)日本的“国民性”与近代的“崛起”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而且是一个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都很差的岛国。今天的日本人一般来自三个族群:“主流”的和合族群、北海道的“龟井”族群、今天冲绳固有的主流族群(冲绳本名琉球)。在古代主要是“和”族。
与“何”这个名字相比,这个民族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和谐”的民族了,这是亚洲唯一的。在可以用“相对漫长”来形容的历史中,前期由于资源分配、生存条件的争夺等原因,他们不断地为对方而战,方式血腥。虽然,由于地域和人口的限制,他们的战争可能不会是大规模的,但却是持续的和正常的。如果说中华民族是“农业民族”,英格兰是“畜牧民族”,那么日本的“和合”民族可以说是“战争民族”——他们没有主流的、三足鼎立的生产方式,靠山海森林吃饭,还要从别人手里抢饭吃!所以,自古以来,他们就有“抢”的“习惯”。去抢食物和生活资料,如果你把败方的人都“抢”走了,还是不够,于是你杀了败方,减少了它的人口;因此,对失败者的屠杀也构成了“生存的必须”。当然,他们不会杀光所有的失败者,主要是那些拒绝“投降”和正在战斗的人,以及“无用”的老弱病残,留下儿童和妇女。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加强征服”,他们在被征服的女性身上“发力”,让杀死自己父亲和丈夫的女性成为自己孩子的母亲。长此以往,就会出现一种没有“礼”、“情”、“爱”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文化”...
在这样一种危险而野蛮的生活方式下,他们的“进步”是非常缓慢的,在社会秩序和道德建设上甚至更慢,以至于还存在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有人讨论过为什么日本女性的和服后面会有一个类似小包袱的东西。那来自于“传统”——女人是胜利者的“财富”、生育和情欲工具,甚至胜利者也会因为生存条件的必需而不断迁徙和争斗。女人会跟他们居无定所,颠沛流离,自带“床单”。不要跟在他们后面,到处撒开,他们走到哪里就睡哪里,走到哪里就睡哪里...
当然还是会有发展。即使他们自己不发展,外国势力也会来找他们试图发展。岛民往往渴望去岛外的“世界”。如果你想出海,你必须有一艘船。所以,他们开发的第一个可以称之为“工业”的就是造船。有了船,就能找到“新的彼岸”;而最近的“新海岸”就是“中国”!于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初国”末期,到达了“中国”,最早是在西汉时期。我一看,傻眼了,不知所措——原来岛外的世界是这样的!
害怕“中国”的富强,愿意“俯首帖耳”,得到了“中国”的给予、帮助甚至扶植,所以才有大发展的机会;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改变岛国根深蒂固的“民风”,只是比赛规模扩大,手段精良。因此,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更大;然后,竞争越激烈!幕府时代是这样“过来”的——君主被陷害空,强大的军事集团(军阀)开始了真正的武装割据(大名)。历经数百年,留下了无数的痛苦和悲伤,“祝福”着原始的“海岛民俗”,形成了狭隘、自卑、悲观、追求“完美”、漠视生命的心态。
在与“中国”分分合合的两千年里,他们会认为自己被“欺负”的时间更长。后来西方人来了,欺负就具体化了。他们活不下去了,就决定联合起来,一起对付西方人。幕府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结束了。但是,如果我们团结起来,我们仍然是“不可战胜的”,因此我们会越来越受欺负。崇“强”而不顾“礼”的民族性格导致他们试图向强者学习,于是有了“全盘西化”的明治维新。通过咬牙切齿的报复和“出卖”或“牺牲”自己的人格、劳动甚至生命,他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由于西方的这种发展模式和成就,他们不可逆转地走向了资本经济模式,形成了东亚最早的现代工业体系。所谓的“崛起”应该是这样开始的。
(2)殖民意识“诞生”的赌博
发源于西欧的现代工业体系和“配套”资本经济模式,需要比自身更广阔、更丰富的资源和市场,也就是所谓的“资本体外循环”。所有的资本经济工业国,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有“体外循环”和扩张。区别只在于具体方式,即殖民化(英国是最突出的代表)?还是金融(法国是最重要的代表)?还是“产业垄断”(美国是最突出的代表)?
相比较而言,对日本来说,更容易理解、更有可能实施的是“殖民”(同为岛国的英国是理想模板);但由于起步晚、地理偏远、性格相关的原因,他们能看到的最现成的“殖民地”就是“中国”(满族),在历史的无尽轮回中,被西方“列强”一次又一次瓜分。这么大,总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这么多人,给他们点好处总是可以的。它被“列强”蹂躏过,我也不缺一个...
很多人说中日海战(1894年)是日本“侵华”的开始,比1931年的“九一八”还要早几十年!否则!太晚了!1994年以前,新诞生的“热兵器”军阀和“资本财阀”把目光投向“中国”,以“好邻居”、“学生”等各种名义,到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考察、经商、成立商会(和武校),获取各种信息,所谓“研究中国”,得到了大量的信息。其中很多都是因为“工业化”失败,没有被当时的中国人自己发现或注意到。早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间谍”活动就在中国“大行其道”了!
通过考察,他们不仅发现“中国”的“工业化”已经开始(洋务运动),而且深刻认识到,有了“中国”的“资源”,才有可能再次领导他们。所以我迫不及待地发动武装侵略!就当时的条件而言,这种武装侵略只能在他们更熟悉的海面上进行。他们勒紧裤腰带,摆出一副“孤注一掷”的架势,打造一支现代化的海军,以国民性中“以命搏命”的意志,与整体实力强于他们的“联合舰队”的清朝北洋水师展开决战!
这是一场不计后果的“赌博”,与他们自古以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性格相匹配。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做到了“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已经成熟的间谍网(情报系统),获取详细全面的战争情报和各种相关信息,以各种“非战争”方式分化削弱北洋水师,加上不计成本的军备扩充(采购更先进的舰艇和武器),相当于“一整梭”!赌博!几率是50-50!结果他们侥幸赢了!胆大如饥,舍命追赶,把战败的北洋水师打得“倾家荡产”。然后利用清朝的“和平”心态,狮子大开口,提出了他们觊觎已久的“领土要求”和“财产要求”。在领土方面,他们要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省岛;相比较而言,他们更“贪婪”的是辽东半岛,可以“辐射”到整个东北。但由于包括“外国列强的介入”在内的诸多因素,最终,他们没能得到辽东半岛,于是一手“管理”台湾省,同时继续“聚焦”整个东半球最富有的地区——东北,他们称之为“满洲”。
不到十年,他们又发起了另一场“豪赌”——与占领中国东北的俄国争夺地盘。就是“日俄战争”。我们面对的是俄罗斯这个拥有“地权”的大国,它的主要战力已经从海军变成了陆军。俄罗斯“个头”大,战力却不怎么样(一直不同意称这个民族为“战斗民族”,他们真的不配)。再加上“鞭长莫及”等因素,依然“狼性十足”,让他们再次侥幸获胜!
但由于俄国在中国东北原本占有的利益并不“全面”,且中国东北被满清统治者视为“发源地”,其主权十分受关注,日本的这次“胜利”未能达到“吞并满洲”的目的。
但如果强盗得逞,他们的险恶用心就会膨胀——他们会安下心来“占领满洲”,巩固和壮大“日俄战争”的主力,在大连附近一个叫关东店的地方,建立一支旨在以类似“同盟会”的方式吞并中国东北的“多军阀混合”军队,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关东军”
(C)所谓“亚洲战略”的百年历程
被腐败、僵化、残酷、权力斗争和“列强”欺凌和瓜分的满清王朝,其实是为了媾和,不仅在日俄在自己领土上的战争(日俄战争)中宣布“中立”,而且在战后对双方进行赔偿!Tm真是冷清!
俄罗斯拿了钱走了,某个时候会“杀回来”。有了空,日本又发了一笔横财,在“关东”大展拳脚。它成了自己的家园,它的野心从满洲里蔓延到了关内辽阔的中国。
两个强盗还在“准备”的时候,满清就分崩离析了。俄罗斯因内部混乱而停滞不前。日本想全面进攻东北,却出现了一个“黑手”的“小人”(北洋军阀张,因身材矮小被东北人戏称为“小人”)。他生来就是土匪,有很强的领土意识。他曾经写过“毛笔字”,署名“张的手是黑的”。下属提醒他“不是黑,是墨,少了一个地方字”。他机智地化解了尴尬,说:“这叫‘寸土不让’)。张的主意多而“大”,他虚与委蛇,有意无意地拖慢了日本人侵吞的步伐。
与此同时,作为“关内”的中国,并没有因为“终结帝制”而走向一个大写的“共和国”,而是陷入了一场比清末更乱的军阀混战。在遥远的欧洲,又一场战争(一战)爆发了,所有的列强都卷入其中。俄国回归东北的算盘被打破,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这个时候,作为“后起之秀”、在前两次大赌注中获得巨额资本的日本,看到了“大局”。所谓的“亚洲战略”开始萌芽。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到接下来的十几年,甚至到现在,一直有一种关于“田中奏折”的说法,讲的是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献上奏折,“展示”日本的侵略野心。其核心含义被经典流传下来如下: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原称“支那”);要想征服中国,首先要征服满洲和蒙古。
这种说法,如果有的话,至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缺乏形成的条件。后来,一些“当代”历史研究提出,所谓的“田中纪念馆”可能在那里,也可能不在那里;更确定的是,日本未必能征服世界。即使是,也将是“理想的愿景”,根本不存在“实现”的条件。别说那个年代,就算是日本最“强大”的“军事时代”(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恐怕也没有真正“征服世界”的野心。
它的野心主要在亚洲。更具体地说,它想取代它认为再也“爬不上去”的中国,成为亚洲乃至整个“东半球”(高加索以东,中途岛或阿留申群岛以西)的“霸主”。
要实现这一野心,最重要的“战略行动”是彻底控制混乱多灾的中国,使其成为扩大再生产的基地和倾销产品的最大市场。这个“战略行动”的“可行”前提是占领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不多的东北,以及今天的内蒙古乃至今天的蒙古(统称“满蒙”)的广大地区。
在这种所谓“亚洲战略”的驱动下,日本将目标完全对准中国,进行了一系列侵略步骤,包括:以“蛇吞象”的方式向北洋政府(袁世凯)提出“灭华二十一条”,称为“漫天要价”;然后一战后又攫取了德国的“在华利益”(胶州湾);然后向华北、华东部分地区挑衅性地派兵和军事特务(如扩大上海“日租界”,在吴淞口驻军),以经济、军事“并行”的方式加强对东北的入侵和渗透,同时分化买通张的“冯军”集团...
此时,日本掠夺的资源、财富、土地极大地发展了其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在猖獗的军国主义民族氛围中,形成了整个东半球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后一件事更是尽人皆知——张被日军谋害,关东军进攻东北军(九·一八),占领东北三省,占领热河,兵锋直指“大华北”,入侵上海(十二月二十八日),策划“北方五省自治”,发动兵变(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其所谓的“亚洲战略”
后来由于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德国发动二战)、其所谓“北线战略”的失败(苏西·诺门坎事件)以及中国军民最重要、最有力的抵抗,屡遭挫折。最后由于资源的问题,对“工业巨人”美国(珍珠港)进行了粗暴而疯狂的攻击,陷入全面战争的困境而无法自拔,最后走向军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日本的“亚洲战略”并没有因为其军事破坏而走到尽头!
换句话说,这个野心勃勃的民族,裤衩丢了,典当了,但它邪恶的心不会死!而且在70年代初,依靠美国显性和隐性的支持和保护,以及其固有的工业体系框架和“打不赢就死”的民族意识,用了20多年的时间再次“崛起”,成为比以前更有“硬实力”的先进工业国!这一次,它学会了“善”,懂得了战争暴力之外的“入侵”策略。首选也是核心目标,还是——中国!
中国被“解放”了,发展了,强大了,日本的危机感更强了。对它来说,“幸运的是”,中国的繁荣也让它的“盟友”美国担忧并深感担忧;所以经过上一轮美国的“全方位打压”(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他们以“利益关切”而“走到一起”。最明显也是最危险的迹象,就是作为远东太平洋岛国的日本,最近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这是一个北约军事集团。作为战败国,日本想加入军事集团!
不难想象加入后会发生什么!它“非法重置”的军事功能,是会更专注于千里之外的“北大西洋”,还是会迎来“一衣带水”?想想它还在担心的“亚洲战略”,答案显而易见!恶邻在一旁,虎视眈眈,危机不用喊就能化解消除!理解,实力应对,制约,才是伟大复兴路上中国“唯一”的选择!也是我们真正配得上浴血奋战的先辈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
提示: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