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日宣言。
蒋介石正在演讲来源:维基百科
7月17日,蒋介石就卢沟桥事变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刻”讲话和严正声明,指出“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国土面积和主权,就是中华民族千古罪人。”“如果战争结束,就没有南北之分,也没有老少之分。无论是谁,都有责任保卫国土,抗击日本。”只有牺牲到底,抗日到底,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来源:江西档案信息网。
注:本文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7月16日讲述了庐山会谈的背景和过程(见《历史上的今天》7月16日庐山会谈及《抗日宣言》始末(上))。第二部分《7月17日》讲述了《庐山抗日宣言》的发表过程及其影响。分成两篇,不仅因为内容大,还因为会谈和抗日宣言是两个紧密相关但又相互独立的事件。
介绍
九江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浔阳河和牯岭镇。哪个事件影响最大?哪一天必须永载史册?如果只能选一个日期,那就是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图书馆发表抗日宣言。自1840年以来,中国一直受外国列强欺凌。终于,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以人民的名义对侵略者说不!
严格来说,1937年7月7日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17日是中国政府全民动员的抗日战争开始。所以这一天才会永载史册。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抗日宣言》是在庐山图书馆发表的,而这篇文章中的题图就是蒋介石最著名的照片之一。我们可以想象,蒋介石穿着军装,腰板挺得笔直,挥舞着拳头,对着话筒喊着大家都不太听得懂的宁波话。在他面前是整齐列队的军官,表情严肃的社会名流,还有一大堆拿着相机等大新闻的记者。演讲结束,群众欢呼鼓掌,怒不可遏,准备下山找小鬼子开刀。
蒋介石正在演讲。资料来源:Sohu.com
是因为电影看多了,现实历史中很少发生这种事。上图是题图原图。你发现什么不同了吗?维基百科里的照片已经剪辑过了,后面的矮子陈(陈诚)不见了,房顶的裂缝也不见了。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讲台。如果去庐山旅游,一定会去参观民国三大建筑。请找出你可以拍这张照片的地方。
这张照片不是在牯岭拍的,也不是在7月17日拍的。《庐山抗日宣言》发表的过程,绝不是本文摘要中所抄的那样。虽然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这么写的,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他们都是错的。甚至,严格来说,抗日宣言的发布日期不是7月17日,而是三天后。
这篇文章将告诉你真实的历史。
声明的背景
七七事变后,战争升级,中日对抗有一个发展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南京政府对华北军政的管辖权并不强。宋是警备司令,是一个与日本有着长期秘密关系的地方军阀。七七事变后,宋一方面阻止中央军北上,在蒋介石严阻的情况下,仍私下与日军讲和。毕竟是军阀失去了地盘,失去了一切。直到中央政府表明态度,宋才下定决心抗日。
庐山会议地点(现代复原)作者摄于2021年8月。
另一方面,日本不仅外交态度非常强硬,而且还不断增兵,明确表示要吞并华北。和平努力失败后,国民政府已经到了没有退路的地步。7月13日,蒋介石以陆军总司令空的名义命令全军做好抗战准备。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公开发表声明,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向全国人民、日本政府和全世界明确表明对日抗战到底的决心,同时向犹豫不决的华北军政府表明态度。庐山会议(详见上一部分的介绍)正在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场所。
1937年7月16日,庐山会谈招待会在庐山图书馆会议室举行。在全国知识界和专业界领袖的关注和期待下,蒋介石没有发表讲话。当天晚些时候,蒋介石召集他的幕僚写了一封“告人民书”,并口述了大意。根据江的遗嘱,所谓“告人民书”实际上是“对日宣言”。那天晚上,稿子准备好了。
抗日宣言的宣传
1937年7月17日上午,庐山会议召开正式会议。会上,汪精卫首先向近二百名代表报告了国民政府近年来的外交形势,然后蒋介石代表国民党政府作了长篇发言。
庐山图书馆召开座谈会。照片左边的建筑是一个会议室。作者摄于2021年8月。
这篇讲话,后来被称为《江主席在庐山第二次联席会议上的讲话》,全文约三千字,分为几个部分:
1.说明政府在卢沟桥事变后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出兵河北。蒋介石明确表示,华北地方政府解决不了卢沟桥事变,无权单独与日本人媾和。他特别强调,到目前为止,国家不能再失去一寸土地,政府“决不允许那一个人(宋)有丝毫的辱国之举”
2.国家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北平不守,华北就成了东北,下一个就是南京,全中国。所以,卢沟桥事变不仅关系到华北的存亡,也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存亡。
3.宣示政府的立场“不是要打,是要打。”政府不拒绝与日本人谈判,但不能超过最后的限度。政府的最后限度是不能再签订妥协卖国协定,绝不允许华北脱离中央,成立傀儡政权。
最后,蒋介石说,如果战事扩大,他一定决心战斗到底。一旦战争开始,就没有和平的理由了。除非把中国人都杀光,把最后一个兵、兵、枪、弹都打完,否则他绝不罢休!
这是7月17日的“最后一分钟”演讲。蒋介石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大家情绪激动,纷纷发言,强烈支持中央的决议。有些人回忆说,当时他们觉得苦苓的风云变色了。
读这篇演讲稿,会发现“最后一刻”的演讲稿和“抗日声明”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演讲稿是连夜起草的,听众只是参与者。可以说这是一次内部谈话。
庐山会议地点(现代复原)作者摄于2021年8月。
让我们回到本文的开头。请问:会议室只有这么大。蒋介石讲话的时候能把那张照片拍到哪里去,穿着制服的陈诚就站在他身后?他能发表演讲的地方只有讲台和他的座位,上图左侧靠窗的横桌(之前的照片更清晰)。
蒋介石会在这里发表演讲,然后出去露天演讲吗?不完全是。
《抗日宣言》的发表
蒋介石没有再参加庐山会议。第一次庐山会议于19日结束,比预定日期提前了5天。第二次庐山会谈于7月28日至29日举行,仅持续两天。由于战事已经吃紧,原计划的第三次庐山会议将被取消。
7月17日下午,蒋介石会见了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举行了第四次国共会议。这次会议的内容双方都没有公布,但这次会议是五次会议中最重要的一次,双方确定了合作框架和主要细节。作者认为,正是我党合作的诚意和对国民政府领导的抗战的支持,以及知识分子对他在会上发言的全力支持,促使蒋介石下决心全面抗日。
18日,南京传来消息,外交部与日本毫无回旋余地,日本态度相当蛮横。蒋介石决定对会议发言进行大幅度修改并发表。经过慎重考虑,他没有采用《告全国人民书》的公告形式,而是以庐山会议讲话的形式发布。19日,中日南京谈判濒临破裂,双方都不肯让步。蒋介石认为是时候宣布政府的立场了,决定不再为此事操心,并指示当晚将手稿传真给各报。
20日,全国各大报纸刊登了中央社19日发自苦苓的一份特殊电报,题为《关于卢沟桥事变的严正声明》,这是“庐山抗日声明”的正式发布。同一天,蒋介石离开庐山前往南京,开始为全面抗战做准备。在17日和20日之间,蒋介石没有举行记者招待会。
《申报》1937年7月20日
与17日的讲话相比,声明缩减到1700字,其要旨如下:
1.卢沟桥事变不仅事关中国存亡,也事关世界人类命运。
中国的外交政策本来是寻求和平共处,但最后时刻不得不全力对抗日本。
3.卢沟桥事件其实是对方一贯的阴谋。能不能结束才是最终状态。
万一被逼到最后一刻,就要争取而不是自讨苦吃。战争一结束,我们就要为全民族的生命而战,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5.说明政府对解决卢沟桥事变的基本立场。
6.在这个节骨眼上,就靠举国团结,服从纪律,严明秩序,来实现我们守土抗战的职责。
摘要
将上述主旨与17日的谈话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两者的主旨虽然相同,但内容却大相径庭,而这种差异是三天内反复推敲的结果。《庐山抗日宣言》的发表过程可以概括为:7月17日会谈会上的发言是声明的初稿,后来几经修改,直到中日和谈破裂,声明才正式发布。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蒋介石是从犹豫上升到无奈的。即便如此,他仍不敢正式对日宣战,仍期待和谈。
无论如何,庐山抗日宣言显示了底线,这是前所未有的,必须肯定。声明虽然不是以《告全国同胞书》的形式发表,但它的发表是抗日战争史和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受到了全国各界人民的热烈拥护。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所有党派都高度评价这一声明,并表示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团结一致,将抗战进行到底。
资料来源:中正文教基金会副本
现在,庐山抗日宣言中最著名的一段,就刻在庐山抗日纪念馆(原庐山图书馆)门口。这一段也是现代反法西斯战争中最著名的政府宣言:如果战争结束,就意味着没有南北之分,没有老少之分,无论是谁,都有责任保家卫国,抗日到底,都要下定决心牺牲一切。
这段话激励了全国人民在随后的八年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不被奴役而斗争到底。
1937年7月17日是九江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天。震惊世界的抗日号角在这里吹响,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抗战在庐山拉开序幕。
最后说一下那张照片的来历。它拍摄于1937年7月18日,演讲的第二天。蒋介石当天下到海会寺参加庐山军官训练团毕业典礼(见今日7月18日《九江历史上的第二个黄埔——庐山军官训练团》)。在仪式上,他动员士兵做好抗战准备,但没有发表抗日宣言。
注:本文于7月17日在九江日报周末版同步发表。由于版面限制,作者将两篇近7000字的文章压缩为5000字,并做了一些调整。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掌九江”app中阅读这篇文章的另一个版本。
《九江的历史今天》是一系列介绍当地历史的短文。每篇短文选取同一天或同一个月内发生的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事件,并配以相关照片、新闻图片、文学书籍等影像资料,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进行适当的评述。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资料不全,必然有错误和选择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