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来源| pixabay
作者|崔凯奇
编辑|李欢欢
87天内交付新车1472辆,召回问题车辆1765辆。
这是SAIC奥迪自2022年初实现首款车型首次交付以来交出的成绩单。月均销量不足300辆,与奥迪营销业务总经理贾定下的“月销3000-5000辆”的目标相差甚远。
另一方面,A7L的竞争对手却过着优裕的生活。乘联会数据显示,1-5月,奔驰E级、宝马5系、一汽大众奥迪A6L销量分别为59231辆、73377辆、44724辆,领先A7L数十倍。
当SAIC试图克服所有困难时,它最终赢得了与奥迪的合资权。为什么双方推出的第一款车最后都是这样的局面?
首先是产品被广大网友疯狂吐槽,说“不溜背就丢魂”,然后是车主无法适应售前售后分离的直接模式,甚至销售人员冷冷地强调“这车卖得好不好跟我没关系”,再加上代理商和经销商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在内斗中争夺车辆资源。
SAIC·奥迪似乎很难过。
第一辆车开局不好,后续车型似乎也没什么看头。有网友调侃“SAIC奥迪只能是魔改车型”,而且体量很高的车型已经被一汽收录,“SAIC只能喝点汤”。
从设计到生产,从销售到售后,SAIC奥迪从头到脚写了两个字——拧巴。
车比人多。
在SAIC奥迪专卖店,展车比客人还多。
6月29日,未来汽车日报走访了北京两家Daily奥迪直营店,看车的顾客不超过两组。在130平米左右的展厅里,摆放着A7L先锋版、A7L达斯维德版、Q5 e-tron三款展车。空匡的展厅和进店的零星客人越来越冷清,而特斯拉隔壁的店明显热闹很多。
客人少,店里销量也不多。以华贸购物中心的SAIC奥迪店为例。店里只有两个售货员。这直接影响到邀请到店里的顾客数量。
据店内销售人员介绍,平日客流惨淡,周末情况会稍微好一点。同时,店里大概有四组人。但SAIC奥迪的人气一直比较低,甚至在店刚开业的最火时期,“每天人流量只有40人左右”。
就连腰部新势力的店面客流量都比SAIC奥迪好。据零跑和哪吒的店内销售介绍,平日,零跑和哪吒在天津和厦门的直营店平均客流量在50人左右;哪吒厦门直营店日均订单维持在2-3单,几乎是SAIC奥迪华贸店一周的订单量。
如果选址失败,你就得背一部分锅。
SAIC 空匡陈列馆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微利、零跑、哪吒、特斯拉等新势力更青睐人流量大的综合商圈。以北京为例,新势力的直营店集中在合生汇、朝阳大悦城、蓝色港湾等大型超市。这些超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辐射范围内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SAIC奥迪的两家直营店分别进驻侨福芳草地和华贸购物中心。前者靠近世贸天阶和悠唐购物中心,而与后者相邻的北京SKP也会抢走一部分客流。
直营模式采用线上订车、线下提车的流程,简化了用户看车、订车、提车的程序,主要受众是年轻用户。但大部分年轻用户很少光顾侨福芳草地、华贸购物中心这些主打奢侈品的标签,这与直营模式“触达更多C端消费者”的核心相悖。
一些奥迪车主似乎并不适应这种新的销售模式。
一汽-大众奥迪A5车主曾心怡大呼,无法理解燃油车企业采用直营模式。售前和售后服务都可以在4S店完成。这种一站式购车方案是曾心怡最看重的。“我绝对不可能在城里买了车然后去顺义或者昌平保养维修。”
同时,直营店采用全国统一定价模式,也让曾心怡的砍价技巧形同虚设。曾心怡熟悉的是看车和买车过程中与销售的那套砍价和战术。
王受不了直营店的经营模式。他的A7L在提到不久就被通知需要召回。按照习惯,汪洋会和经销商谈判,以求获得一些补偿。“都召回了,至少要给点洗车券。”但是直营店都是一文不名的字。
最终,经过一番努力,店家同意给王洋送三次免费保养、五张洗车券和班车券,但他还是怀念和4S店家“斗智斗勇”的日子。
只学直销的皮毛。
不适应的不仅仅是客户,就连奥迪在直营模式下销量也是平平。
在进入SAIC奥迪专卖店之前,杨烁在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系统做了几年的销售员。当时硕阳的工资由“较低的底薪+复杂的提成”组成,其中提成部分受房贷、手续费、装修、保险等因素影响。
调到SAIC奥迪直营店后,硕扬的基本工资翻了近一倍,但原来复杂且“上不封顶”的提成变成了“你卖多少车”的固定提成额度。
《说阳》中“提高下限,降低上限”的薪酬结构,概括起来就是“旱涝保收”。虽然稳定性相对提高了,但也让硕阳失去了一些卖车的动力。后来他甚至认为“这车卖不卖跟我没关系”。
SAIC奥迪直营店的装修风格力求向新势力靠拢。
硕扬的心理在很多传统4S店对直营店的新进销售中出现过,但并没有影响到新势力销售的上升,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势力对所有门店的资源统一分配。
一般来说,新动力的直营店采用的是“零库存”模式。只有顾客在官方App下单,门店才会进入“叫车”程序。所有要交付的车辆由总部统一从生产基地调配,所有门店在交付体系中一视同仁。
硕阳所在的门店仍然采用传统经销商提前“叫车”的模式,并非所有门店都能获得相同的车辆资源。比如说硕阳店在北京垄断了最后三个A7L达斯维达版。“我们赢了”。
导致北京另一家代理商经营的店没有库存,无法接受A7L达斯维达的订单,而硕阳店即使没有客户下单,也不会将这三款A7L达斯维达“转让”给前者,尽管它们已经在店里安静存放了一个多月。
在新的动力体系中,各部门相对独立,各司其职的直销模式,到了SAIC奥迪就变了。
一个新势力门店销售介绍,工作内容只包括积累客户资源,讲解产品信息,订单成交后的一切事宜都与他无关。
以特斯拉为例。客户下单后,会有两个部门负责交付车辆。一个部门负责和客户协商交货时间,跟进交货进度,是线上流程;另一个部门负责实际验车,车辆交付给客户,属于线下流程。汽车的售后保养维修,由专门的售后部门负责。
但是,在给客户介绍车辆的时候,杨烁却忍不住给车主打工。他告诉客户,车辆所有售后保养维修工作都可以交给他所属的经销商集团售后中心。如果车主需要贴车衣,可以按照成本价优惠。“你去一汽的其他售后都拿不到这个(成本价)。”
这仍然是所有传统4S商店的老味道:你必须在出售自己的汽车后挣钱。
追根溯源,SAIC-奥迪目前的直营模式是SAIC、大众(中国)、一汽集团和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上演的闹剧的结果。
来源:视觉中国
2016年11月,SAIC与大众汽车(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奥迪将在中国成立第二家合资公司。这遭到了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的强烈抵制。
经过多轮谈判,我们最终达成协议,SAIC奥迪可以造车,但必须通过一汽-大众奥迪经销系统销售。因此,在SAIC奥迪的直营店,近一半的销售都是前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人员。
无订单生产也是SAIC奥迪不接受直销模式的一大原因。
一位前上汽大众销售高管分析,传统车企先生产汽车,再把货压给经销商,需要庞大的经销商网络来帮助消化库存。直营店多位于繁华商圈,没有足够的空房间存放库存车。“新势力擅长的直营模式并不适合传统车企。”
SAIC奥迪没有未来?
除了“四不同”的销售模式,产品扭曲也是SAIC奥迪销量惨淡的一大原因。
当初网上传出SAIC奥迪A7L取消后滑设计的消息,让很多消费者失望。即使A7L失去了滑背,也失去了灵魂。即使A7L有更好的动力配置,更大的后排和后备箱空间空,还是说服了一部分潜在用户。
网友吐槽A7L的外形设计
来源:网络
设计令人失望,甚至质量控制也令人生疑。6月25日,SAIC奥迪宣布召回1765辆A7L车型,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漏油、车辆无法启动、发动机熄火。作为传统车企,出现了“油管漏油”这样的低级错误,很多网友表示难以理解。
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车主启动A7L后“像开水龙头一样漏油”。
第一款开局不利,后面两款似乎看不到希望。乘联会数据显示,自第二季度交付以来,第二款车型奥迪Q5 e-tron销量为159辆。
SAIC奥迪官网显示,其第三款车型为SAIC奥迪Q6。由于Q6将与上汽大众途锐同线在MQB EVO平台生产,被网友戏称为“途锐换壳车”。
虽然贴的是奥迪的LOGO,但是Q6似乎并不比途安高端多少。以动力系统为例,SAIC奥迪Q6将采用第四代EA888 2.0T发动机,低功率版最大马力231匹,高功率版最大马力265匹,而全新途安530 V6四驱尊享版和旗舰版的299匹马力,甚至超越了高功率版的奥迪Q6。
SAIC奥迪自己也觉得委屈,几款拿下国家产权的车型都难以担当起“走量”的重任。2021年,SAIC A7L的进口版奥迪A7只有7194辆,SAIC Q6的进口版奥迪Q7只有16237辆。
相比之下,隔壁的一汽大众奥迪就受宠很多。在售车型多达10款,包括奥迪Q5L、A4L、A6L等热销车型。
而容积车型早已被一汽大众奥迪捷足先登。
来源:视觉中国
为什么不走南北大众的两车战略,这就涉及到历史遗留问题。
一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由于上汽大众成立较早,在大众品牌汽车的国家产权方面,获得了大众集团的资源。为了安抚一汽的情绪,“大众集团决定率先与一汽集团成立奥迪品牌的合资公司”。
奥迪的主力车型自然是由一汽大众奥迪接手。此后,一汽-大众奥迪及其庞大的经销商网络从豪华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吃足了红利,自然不愿意把蛋糕轻易让给SAIC。
一位大众汽车(中国)工程师认为,SAIC奥迪成立之初不实施两车战略是合理的。“自成立以来,SAIC奥迪一直未能‘需求一款车型’。之后是否采用两车战略,还要看SAIC和一汽的进一步协商。”
据上述一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SAIC、大众(中国)和奥迪的合作,意在寻求高端车型的国产化,A7L可视为双方合作的“试制品”。
试水之后,如何引入两车战略,从哪个车型入手,大概是SAIC奥迪最迫切的事情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硕阳、曾心怡、王洋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