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流之清谈:他们在用生命斗嘴

香港先生2022-09-23  15

魏晋风流之清谈:他们在用生命斗嘴

汉朝结束四百年后,历史进入魏晋。这个时代改变了汉朝的形象,正气凛然,气势磅礴,个性十足。

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行为怪异、思想自由的人,如竹林七贤。

在上流社会,男人也会在衣服上化妆和喷香水。他们穿时髦的衣服,赚潮流。有著名的帅哥,如潘安和韦杰。

此外,还有吸毒的倾向。当时吃了一种药叫寒食散,美容养颜。今天,我吸毒。另外,富人奢侈,他们生活的奢侈和奢侈,以及他们之间对财富的争夺都是惊人的。

这一时期的生活方式或文化现象被称为魏晋风度,或魏晋风流。虽然有些事情在今天看来是那么的不可理喻,甚至有点畸形。但是很多地方还是让我们向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魏晋时期的谈资。

清初称清,即一些文人聚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和政治得失。后来这些人被宦官诬告成党,污蔑朝廷,于是大批正直的人被杀,这就是东汉末年党闭塞的魔咒(见上一章《望门止思张俭》:东汉党闭塞的魔咒,知识分子清高心态造成的悲剧)。

从此以后,文人再也不敢谈政治,渐渐地就变成了清谈。此时的讨论已经失去了批判时弊的意义,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讲老庄,然后结合儒家或者佛教,这在当时被称为玄学。还有一些关于天地和宇宙的奥秘。

后来,这种谈资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今天就约好吧,要么倒茶谈生意,要么倒酒谈人生谈理想。但不是那个时候。当时我们聊的是庄子哲学或者一些玄妙的东西。

几个人见了面,寒暄了几句,才开始讨论。

都说上帝是公平的,为什么坏人那么多,好人那么少?

上帝就像把水泼在地上。水到处流,很多不规则,很少规则。

哎,大家一听都有道理。说得好!你是这次演讲的冠军。

因为你必须反应迅速,说话时要保持头脑清醒,所以那个时代喜欢快速思考的人被称为吴杰。

当时很多人因为反应快而被赞赏,甚至年少成名。其中最著名的是孔融。

孔融曾经拜访过名人李颖。由于李颖的名气很大,所以很难见到他。所以孔融说,我跟李的家庭关系很好,所以走了就走了。

当李颖问他是怎么回事时,孔融说:我的祖先孔子曾经向你的祖先老子(原名李二)请求过礼貌,所以我们的家庭关系很好!

当时,李颖非常感激。这孩子真聪明!但是旁边的客人说我小时候聪明,长大了可能就没那么好了!(就是一个小时,大不一定好!)但是孔融马上反驳说,那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让这位客人羞得两眼低垂。所以孔融因为吴杰的年轻而出名。

另一个是邓艾,伐蜀。邓艾是个口吃者。有一次向司马懿汇报工作,他说“哀哀”,司马懿觉得很好笑,“哀哀有多少?”邓艾马上回答道:“冯Xi冯Xi,果然是凤凰!”这件事也是一个好故事。

当时最有名的说家是竹林七贤。但他们不求名利,宁愿沉湎于山水,崇尚老庄哲学。

但对于当时的上流社会来说,谈吐很可能是你的敲门砖。如果你知道如何交谈,你会有更多的机会。

东晋时有一个叫的人,名叫张平,他野心勃勃,想得到更多的机会,所以他去拜访的姬。吕布也没在意,就被安排在了最后一个座位。这时候,吕布的朋友来谈。他们谈到千钧一发的时候,张平出来解释,解释的很含蓄。通过这次谈话,吕布非常赞赏这个年轻人。所以他被推荐给当时的将军傅俊,也就是后来的简文帝,他就是太常大夫。

当时的士大夫大多喜欢畅所欲言,其中刘布和殷浩都是当时的专家,经常在一起畅谈。一说到形影不离,就互相攻击,甚至差点打起来。

殷浩曾经和吕布谈过,到了最后,他开始支支吾吾地应付。殷浩走后,刘布觉得这些优雅的言论就是你能说的全部了!就笑他是乡巴佬。

《世说新语》:“殷死后,乃赟曰:‘天薄命,使人学!’"

有一次,殷浩和孙安国有一次谈心,聊着聊着就忘了吃饭,以至于饭都热了好几次。说到热,一个人拿起灰尘在那里敲,直到灰尘落满了米饭。对方不让步:“你要是再像头倔牛一样强词夺理,我就把你鼻子拧上!”

这些执念远远不够,有些人甚至谈得筋疲力尽!

说话主要是评名评理,辩是非。涉及的内容其实很深,范围也很广。这些研究是一件非常费力的事情。

当时,有一个英俊的男孩,韦杰,他绝对比潘安英俊。他每次出门,都有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围着,争着看韦杰一眼。史书上说观众如墙,比今天的流量明星还红。

韦杰身体不好,一直很虚弱。当时,韦杰随东晋朝廷渡江南下,遇到了擅长谈论玄学的谢幼玉,并与之谈了一整夜。他妈妈担心他身体受不了,第二天就病倒了,很快就去世了。但当时因为韦杰太红了,大家都抢着看,所以有人说他是被看死的,被称为“看杀魏军”。

还有一个是谢安的侄子谢朗,当时还年轻。有一次和一个很会说话的和尚智道林聊天,聊到最后我都筋疲力尽了。王夫人叫他回屋去,并阻止他说话。当时谢安还站在旁边说没事。

但王夫人不听,带着儿子谢郎回屋。

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当时的谈资氛围有多浓,在人们心中有多大分量。

但是,说到底,谈也只是坐着谈,有点像空谈错了国家。所以也遭到了当时实干家的反对。

一个叫许的人去拜访吕布,吕布热情地招待了他。刘当时住的地方很好,许说希望这个地方永远保留,比谢安隐居的东山好。刘步说,如果我说了算,我一定会留着。

当时王羲之也在:“如果、遇到嵇、齐,就不会说这种话了。”

嵇和齐分别是周朝和商朝的始祖,都是实干家。王羲之的意思是,即使是巢父的许由这样的隐士,见到实干家也不会说什么隐居。

据说这两个人整天高谈阔论,不务实。

魏晋时期清谈之所以盛行,应该与当时社会阶层的固化有关。魏晋时期,选官制度为九等,士族等级森严。

“上品无蜗居,下品无士绅。”人一生的命运是被安排好的。生得好可以当大官,生得不好也没用。这样大家都不用努力,就要整天说话。

你怎么想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485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