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日丨郑和七下西洋,东方千年航海史上的奇迹

eview2022-09-23  10

中国航海日丨郑和七下西洋,东方千年航海史上的奇迹

今天是7月11日——中国航海日。

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2005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我国的“航海日”,并固定为国家重要节日。

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澳大利亚、东非海岸和阿拉伯半岛。他触动了世界的理想,漫长的航程,庞大的阵容,不可抗拒的力量。太精彩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个辉煌的航海时代!

孟慧1405

405年的明朝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实力。中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最有效的平民政治管理着世界上最大的帝国。405年的世界还是农业世界,中华帝国享有世界上最广阔的耕地,养活了最多的人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南京,世界前25大城市中有9个在中国。北方是沙漠,南方的海是另一种沙漠。中央帝国欣欣向荣,抚遍万国。这是现实最接近想象中的世界秩序的时候。

中国称霸世界的同时,也称霸海洋,从南海到整个印度洋。在405年的世界里,印度洋是世界运输和贸易的中心。中国商人、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东南亚商人,不久前和不久后,还有欧洲商人,都乘季风航行到这里;中国的瓷器丝绸,印度的棉织品,阿拉伯的奢侈品,东南亚的香料都在这里交易。

405年6月15日,永乐帝诏下西洋。他比之前或之后的许多中国君主都幸运,他的财富和实力都为他准备好了。他会向四面八方派遣帝国的使节,面对南大洋,他想到的是郑和,一个家庭背景的世界主义者。

永乐皇帝

40年前(1070年,北熙宁三年),郑和第10世祖辈,中亚布哈拉的普化里王或伊玛目索菲尔,率5000余人、5000余头骆驼向中国进贡,定居下来,变得正直,被封为侯。池西斯廷,第五世孙赛典,赶上大忽必烈时代,封为城阳王,驻防滇南重镇。现在,郑和将率领帝国舰队远航。在骆驼和风帆之间,这一家人生死10代,像一部绕了半个世界的迁徙史诗,经历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最后的风风雨雨。

郑和宝船模型

郑和的家族史是世界性的。他的家庭、传统和信仰使他更容易与外国交往。郑和来自一个世界性的家庭,指挥着一支世界性的舰队。郑和的手下可能是西域贵族的后代,也可能是吃大户的商人,占领城池的船老大,还有举旗的蒙古千户。背后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明成祖诏书的航行具有传统东方的世界性色彩。它是阿拉伯航海的故乡。辛巴达人用香料、珠宝、陶瓷、丝绸、十进制记数法和一本《古兰经》来连接整个南部水域。他们在季风中航行,在古老的商业港口享有相当大的贸易自主权。从亚丁湾到刺桐港,从家乡到家乡,到处都是水手和商人熟悉和友好的身影。

从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一支庞大的郑和船队在从南海到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的广大海域巡航。

世界南部水域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数百艘大船一字排开,千帆张起,彩旗飘扬,碧海如春日繁花似锦的草原。只有富强的帝国才能支撑如此宏大的航行。军官、旗手、消防队长、舵手、工头、普通职员、簿记员、医生、水手、各种工匠等。每次出海都有27800人陪同。宝船、战列舰、粮船、水船,舰队总要200艘左右。最大的宝船长150米,宽62米,可搭载数千人,相当于一艘现代8000吨级的船。这支庞大的舰队经常驶向大洋。1420年,明朝皇室拥有的所有船只应该不少于3800艘,比当时欧洲船只的总和还要多。

东方航海史上的辉煌

东方航海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已经到来。

405年底,郑和第一次远洋航行,从福建乌门湖门到湛城、爪哇岛。他从老港走西北针,经过曼拉贾,向西到苏门答腊,进入印度洋,经过崔兰玉和锡兰山,然后向西北,再回到小格兰、克孜和古里。以大宗宝船为核心,派遣舰队走访周边地区。当他在407年6月和7月回到中国时,他带来了来自爪哇、曼马拉加、阿鲁、苏门答腊、小格伦、古里和其他国家的贡品大使。

第二次航行于1407年底起航,航线与第一次航行基本一致。带上圣旨,带回宝石,珍禽异兽。他回到暹罗,把博尼国王带到了中国。

第三项任务比第二项任务更为紧迫。圣旨下达时,郑和还在海上。如果他在1409年6、7月份回国,按照季风季节,这一年的9月份,郑和又一次出航了。明帝国的舰队更像是一支驻扎在海上的“维和部队”。第三次航行规模宏大,航线变化不大。但沿途访问了更多的地区和国家,政治外交成果更加辉煌。这座城市受到了盛大的欢迎,废黜了锡兰国王,从暹罗送回了何巴关,建立了曼拉贾王国,并把新国王带到了中国。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这次航行要扩展到西亚,也许是因为锡兰山的羁绊,无法穿越阿拉伯海。

郑和第一至第三航海图

第四次海洋任务包括访问印度洋以西的国家。帝国的野心是无限的。郑和船队休整了一年多。413年底,季风到来,船队起航。沿着老路线到达古里后,舰队的大部分穿过阿拉伯海,停靠在波斯湾的入海口胡鲁马斯。分支船队已从苏门答腊起航,呈扇形向西穿越印度洋,访问了东非海岸的穆古杜树、布拉瓦和马林。向北穿越阿拉伯海,到达阿丹、得撒、祖法,再从阿丹进入红海,游览阿拉伯国家、莫甘娜和莫登纳。船队历时两年,更多朝贡使节来华。

第五次航行是先把那些朝贡使节送回家。不同的路线,先经过西方各国,又辞任20多个国家的使节,包括占城、曼拉贾、爪哇、酒冈、苏门答腊、锡兰、古里、克孜、尤山、葫芦穆斯、阿丹、木古图书、马林等然后,他访问了许多东南亚国家,如博奈,苏禄,吕宋等。苏禄国王巴度·格巴达率340多人的庞大代表团来华,在中国逝世,葬于中国。永乐皇帝在德克萨斯为他建造了一座壮观的陵墓。

第六次,在1421年1月,任务似乎主要是贸易,除了例行的辞职和贡品。此时明朝如日中天,数次出国,从南海到印度洋的中国势力格局已经成型。在曼马拉加、苏门答腊、古里等地有永久性的帝国机构,如“官工厂”(仓库)和宣传慰安所。从这些地方,船队按宗族航行,向西到达南非海岸,甚至可能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的西南非洲海岸;船队南下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和澳大利亚沿海岛屿,“去中国时间最长”,历时三四年。高潮来了,像最隆重的闭幕式。

第七次航行是在八年后。永乐皇帝死了,仁宗朱高炽登基,圣旨停止出国。从1422年到1430年,郑和和他出国的士兵保卫南京,直到玄宗登基。想起祖父当年“百万花帛,一统山河日月”的盛况,又送郑和下西洋。第七次远洋航行与第三次、第四次航行基本相同,历时三年。行前在江苏太仓、福建长乐、湄洲岛举行贵妃宫,立碑。这更像是对过去的纪念,而不是对安全未来的乞求。

郑和第4-7次航海图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每一次似乎都比前一次离西方越来越近。郑和下西洋是专制帝国创造的奇迹。其富于想象力、雄心勃勃的创意,庞大的规模,戏剧化的过程突然戛然而止,各种表现不切实际,不理智。

高潮很快过去了。28年七次大航海,在东方千年航海史上,不过是一瞬间,辉煌却短暂。1433年,郑和在古里病逝,王景洪带着庞大的船队、郑和的头发和靴子回国。那是一个盛夏的傍晚,远洋船队最后一次驶入太仓刘家湾,宝船将永远留在这里,烂在南方温暖的港湾里。皇帝圣旨:“驶往西海的国宝船已被勒令停航”,“各地夏凡船的建造已被勒令停止…”

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一场辉煌而短暂的中国千年航海大发现的收官仪式。28年的远航,郑和一家准备了10代,而整个东方民族至少准备了1000年。郑和下西洋是中华帝国整合整个东方民族千年海上贸易史创造的最后一个奇迹。

郑和七下西洋是一支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船队创造的奇迹,也是整个东方民族的奇迹。

中华帝国一直是以装备弓箭、战马、长马、大刀的骑兵和步兵为基础的内陆帝国。3000年的断断续续的扩张,已经到了农耕文明的极限。北面,是寸草不生的沙漠,是寸草不生的草原;西边是连绵不绝、人迹罕至的大山,没有农耕文明扩张的空间。从东晋到南宋,稻田和村落一直延伸到海边。

宋元时期,中华民族最后一轮扩张冲动面向大海,闽粤乡民的海外贸易和殖民,展示了这个称霸东亚三千年的古老民族最后的潜力和活力。但是,一个拥有农耕文明的陆上帝国是否也能成为海上殖民贸易帝国,取决于海上的商业冒险何时、以何种方式与帝国的军事冒险相结合。

郑和时代是中国汉政权的最后一个盛世。古代陆地帝国在阿拉伯民族的航海传统和贸易精神、中华民族的技术和组织、帝国理想之间找到了结合点,在强大帝国的支持下将海上冒险和军事冒险结合起来。中华文明作为统治者,提供了政治、军事和经济基础;阿拉伯文明作为参与者,提供了航海技术、天文航海法、造船技术和贸易精神。

中国古代航海针图

转眼间,郑和下西洋在世界东方的航海和政治史上创造了前[/k0/]的辉煌。一个国家而言,可能是中华帝国后代引以为豪的“国家王朝的盛事”。但从文明的角度来看,郑和下西洋是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共同创造的奇迹。为了这一刻的辉煌远航,伊斯兰文明贡献了它的航海冒险精神,中华文明贡献了它的建制和帝王理想:“君督万国,天下一家,尊天,抚民,共享太平之福。”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一个强大的内陆农业文明帝国,试图将政治权力延伸到自然、自给自足的海上贸易体系。印度洋世界贸易体系连接了世界三大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多年来,印度洋的海上贸易是自发的、自由的,没有国家力量介入,没有关税,没有武装的商船和不设防的港口。所以郑和船队基本上是以和平的方式进入和平区域的。即使他试图在这个世界性的自由贸易区建立一个帝国政治秩序,他的方式也是和平的,礼仪政治是由封国来完成的。

在郑和下西洋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很难在世界的南部海域看到中国船只千帆的壮丽景色。郑和下西洋的最后一个历史意义是,他是一个强大的内陆农业文明帝国。他试图以和平的方式将自己的政治权力延伸到自然自足的海上贸易体系,但以失败告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481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