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抗战背后有多少传奇故事?探秘“烽火印记”特展

月牙骨2022-09-23  15

北京抗战背后有多少传奇故事?探秘“烽火印记”特展

封面新闻记者苏宇

7月7日,为纪念抗日战争爆发85周年,“火的印记——北京抗战主题区特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200张照片和50套珍贵文物亮相。

《烽火印记——北京抗战主题区特展》封面记者苏宇摄

《烽火印记——北京抗战主题区特展》封面记者苏宇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罗存康介绍,本次展览分为全国抗战爆发纪念地核心展区、抗战纪念设施重要展区、抗战遗迹重要展区三个部分。展示了北京抗战主题区160余处重点纪念设施和遗迹。

在“全民族抗日战争纪念馆核心展区”,重点介绍了卢沟桥、宛平古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等重要抗战遗迹和纪念设施,反映了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过程。

“烽火印记——北京抗战主题区特展”。封面新闻记者苏宇摄影

士兵戴的头盔。封面新闻记者苏宇摄影

记者注意到,一个满是弹孔的头盔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这是国民革命军第一个29军士兵戴的头盔,属于国家一级文物。“这是1985年宛平古城城墙修复时出土的第一件29军战士头盔。上面大大小小的弹孔,见证了当年战争的惨烈,也体现了中国军队不屈不挠的精神。”罗存康说。

创办于1842年的《伦敦新闻画报》的展品也首次亮相本次展览。它是世界上第一本以图片为主的新闻周刊。1937年至1938年1月,该周刊开设“抗战现场”专栏,连续刊登中国抗日战争报道,并收录1937年“卢沟桥事变”及此后北平、天津、上海战役相关照片。一位华侨将该杂志1937年7月至9月的精装版捐赠给抗战博物馆。

1940年2月萧克向中央军委报告河北省调查情况的文稿。封面新闻记者苏宇摄影

在“抗战纪念设施重点展区”,重点介绍了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无共新中国纪念馆、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等15个北京抗战纪念馆的纪念设施。展出的重点文物是《津津报》刊发的萧克《创建抗日新根据地》油印本,以及曹1943年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手稿。

小可用过的木箱。封面新闻记者苏宇摄影

其中,吉热查亭司令员肖克上报中央军委的一份手稿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份手稿是1940年2月1日萧克向中央军委提交的关于冀藏考察的报告。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发展平北”的“三位一体”战略任务。散了8页,有装订痕迹。内文为草书,用毛笔竖写。这份珍贵的手稿历经艰难困苦得以幸存。虽然纸张已经变黄变脆,但苍劲有力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烽火印记——北京抗战主题区特展”。封面新闻记者苏宇摄影

此外,“抗战遗迹重要展示区”选取了25处以政权建设、文化斗争、团结互助、城郊斗争为主的抗战遗址遗迹,重点展示了京奉铁路正阳门东站旧址(北京学生请愿示威团南下的起点)、罗德俊手稿发现地(妙应寺白塔)、 中共六合中学支部旧址(原六合中学教学楼)、八路军邓华支队司令部、宋会议会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451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