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外卖的补充性场景 消费者警惕“外卖不送上楼”。微博、微信、豆瓣上,关于卖柜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和快递柜结合在一起的:
“我愿意下楼。为什么我一定要叫外卖?”
“快递本来是送上门的。现在你得自己拿了。外卖一定要做这一套吗?”
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的投诉中,近三个月“外卖不送”的投诉有190件。
外卖,本质上是一种不用出门就可以吃的点对点场景,而要求消费者自己拿出食物的外卖柜,似乎与前者几乎背道而驰。
尤其是去年4月,蜂巢盒快递柜推出收费政策,开通会员服务后,让消费者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本来快递是免费送货上门的,连割韭菜都要收费。
从送货的场景来看,送货和快递有很多相似之处——送货小哥把快递送到送货柜,消费者输入手机后四位数字或者送货码就可以取出快递,类似于快递的蜂巢箱模式。
事实上,你也不能怪它们两者相像。外卖柜和快递柜几乎同期生于互联网的创业时代,早在 2013 年市面上就有过小范围的外卖柜尝试。 但相较于快递,只聚焦于送餐场景的外卖柜,并不如前者吃香,创业资金和资本关注也多转向了快递柜。直到 2020 年,疫情让“无接触配送”再次进入到人们的视线。饿了么和美团等外卖平台才开始留意到这个容易被忽略的场景。 和第一批创业者不同,随着平台供给的丰富,外卖柜给外卖平台带来的价值也更多元化。 目前,美团还是饿了么,都宣称外卖柜是共享的,不向商家、消费者、小哥中的任何一方收取任何费用。 短期内,它们依然将外卖柜定位为外卖业务的补充性场景,是服务的延伸。 它们不需要像第一批外卖柜的创业者一样,在起步阶段就把盈利的问题考虑进去。也不需要像丰巢一样,主营业务只聚焦在快递柜上,需要思考一个单独的盈利模型。 对外卖平台而言,即使无法盈利,外卖柜也能为自己带来部分流量、在小哥无法进入的区域扩充新的市场。 外卖小哥无法进入校园,外卖只能放在地上 所以你会发现外卖柜的选址比快递柜讲究的多——饿了么相关负责人透露,饿了么外卖柜目前重点布局的场景是写字楼、产业园区、学校、医院。这些场景的共同点是封闭性高、送餐环境复杂。 “比如,大部分高校是不允许外卖小哥进入的,有的学校外卖只能被放在地上,等待学生从宿舍楼出来领取,这就容易造成外卖丢失和拿错;医院的送餐环境很复杂,高峰期等待电梯就会花费十多分钟;办公楼也是同样,有些产业园无法进入,且消费者也会有工作、开会期间无法即时领取外卖的情况。” 外卖柜的本质还是为了解决部分场景下送不了餐的问题。 对于取送餐顺畅的社区、居民楼,这些都并非现阶段外卖柜铺设的重点目标。饿了么负责人表示,并不是外卖想入柜就能入柜的。“所有的入柜外卖,小哥都需要和消费者沟通确认,同意之后才能放入外卖柜。” 记者留意到,尽管对外卖柜的态度褒贬不一,但和外界预想的不同,外卖柜的实际使用率并不低。 杭州一家外卖柜地方运营商告诉「电商在线」,“保守估计,外卖柜使用率至少在50%以上,在一些封闭的园区使用率会更高。” 以杭州某智慧产业园区为例,过往订单平均饿了么骑手配送时常需要近30分钟,有了智能外卖柜后,送入柜的订单可以为骑手节省近一半的配送时间。 02 饿了么和美团争夺外卖柜 外卖柜带来的收益是看得见的。对平台而言是新的增量订单,对外卖小哥而言是更高的配送效率,也能帮消费者解决丢餐、偷餐、不方便取餐、接触配送可能带来的卫生安全等问题。 在杭州下沙片区多家高校的生活园区,美团和饿了么的外卖柜都遥遥相对,各占一方。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据自媒体餐宝典报道,以重庆为例,美团目前已在渝中区、江北区和两江新区投放多组智能外卖柜,饿了么在重庆的江北嘴金融城、SFC协信中心、重庆高科希尔顿写字楼、龙湖唐宁智能外卖柜也已启用。 它们的扩张速度非常快——饿了么从去年年底开始试水外卖柜,一年不到的时间,已经基本实现了一二三线城市主要核心地区的覆盖。 美团和饿了么外卖柜并列打擂台 此处拍摄视角对面就是饿了么的外卖柜饿了么与外卖柜台的竞争已经在看不见的地方频繁展开。除了积分竞争,目前两个平台都通过运营商进行了扩张。业内一般的运作模式是:运营商负责运营,平台完成分发。
某平台智能柜运营人员表示,他们主要负责外卖柜的清理,解决消费者的一些简单问题,比如超过24小时未提取的外卖,需要处理。
其中,手中握有物业资源的经营者,往往是双方争夺的对象。一位对接绿城物业的经营者告诉记者,物业本身其实并不排斥外卖小柜入驻。“对他们来说,也是增加一项服务,获得一份额外的收入。
但是有时候沟通不畅,利益分配会有一些不一致。“在各方诉求下,平台的竞争更加激烈。比如同一个工业园区,地面上人流量较高的地段就是要争取的黄金地段。对谁?这些都需要考验扩展团队的谈判能力。
饿了么和美团的客服电话,在同一组外卖柜共存 这种争夺已经传递到更深入的技术端。外卖柜和快递柜终究是不同的,外卖柜存放的是食物,对存放条件和环境的要求更高。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业内还没有建立起对外卖柜通行的标准,饿了么和美团都在抢夺这个行业话语权。 比如,今年8月,美团联合中国烹饪协会发布了一个管理规范文件,对外卖智能取餐柜的功能、质量、选址、服务流程和运营提出了明确要求; 同月,饿了么外卖柜材质率先通过了国家实验室食品接触级标准测试,成为首批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智能柜,上半年,其智能柜相关的发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量,已超去年全年。 从点位的占领、运营商的抢夺到技术的革新,这都将是一场全方位的竞争。 03 外卖柜只能放外卖吗 现阶段,智能外卖柜还只是一个外卖业务的补充场景。但显然外卖平台并不想把它当做放外卖的一个柜子。 平台做智能柜的逻辑,其实可以和雪糕品牌来类比。早期,雪糕品牌也是通过冰柜的铺设来打造起一张细密的线下经销商网络。 国内最早这么做的是可爱多的和路雪,1993 年进入中国的和路雪早期平均每年向市场投放 6000 台冷柜,到 2003 年十年间共投放 6 万台。通过免费给小外卖老板提供冰柜的“冰柜策略”,让它的市场占有率一路升到第一。 规模化的设备占点,可以拿到更高的市占率,这是早被验证过的路径。和冰柜们不同的是,饿了么和美团的外卖柜目前是双方互通的——不像和路雪,宁愿收回自己的冰柜也不愿让别的品牌入驻。 长期看,外卖平台竞合中的竞才是长期存在的局面。对平台来说,智能外卖柜完全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业务。不仅是存放外卖,还可以存放更多。 生鲜自提柜 2020 年,社区团购最火热的时候,曾有一批创业者涌现出来,他们做的是生鲜自提柜。这种生鲜自提柜往往包括冷藏功能柜、冷冻功能柜和重力检测系统软件。为消费者提供 24 小时的新鲜商品,支持消费者随时购买。 但是这对成本和库存的掌控能力非常高,用户没有培养起为这项服务付费的习惯,生鲜又是高损耗品类,生鲜柜就成为一种低盈利能力的尝试。 「电商在线」认为,生鲜柜可以是外卖柜商业化路径的选择之一。与 2020 年那批生鲜柜创业者不同,外卖柜后期规模化后也不排除收少量费用的可能。 这就意味着,外卖柜天然就有外卖平台的大量外卖订单支撑,不用过于担心盈利的问题。创新业务可以向水果、蔬菜等多个品类尝试,前者可以为后者持续输血。 如果把眼光放到更高的层面来看,美团有美团优选,饿了么有卖菜业务,阿里还有盒马 NB 和 MMC 的社区电商业务,规模化的外卖柜布点,很有可能和菜鸟驿站一样,成为新业务的基建储备。 从社区团购,到一个小小的外卖柜,商业零售体的形态不断变幻,很难说哪一条是最光明的路径。但眼下来看,距离这些业务延伸的可能性,依然言之过早。短时间内,饿了么和美团的外卖柜之战会继续胶着。规模化,是比商业化更前行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