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又一煤老板倒下

淫荡妹妹2022-09-12  14

16年前,山西煤老板豪掷6亿在荒漠种葡萄,被嘲人傻钱多,现怎样

曾几何时,“土豪”、“大富大贵”、“天天发财”成为山西煤老板的代名词。

买悍马,修佛寺,生日会吃日本神户牛肉空都是小儿科。

20多年前,一个煤老板在北京东城区和平里一次性花1.3亿买了109套房子;还有煤老板建了3000多平的河景房,为了在自家门前分流黄河还特意修了个大坝。


网络图

煤炭的“丰富”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

当一夜暴富的煤老板们处于奢侈的状态时,他们争先恐后地发家致富,但是有一个煤老板叫刘金奇,他拒绝在鼎盛时期做八个煤矿的生意,而是投入了六亿元的巨资,只身一人去了没有草可以种葡萄的戈壁滩。

带着“很多人都是钱傻了”“水中思维”的调侃,他在沙漠里默默耕耘了16年。

很多人表示无法理解。

刘锦旗怎么看?

而这要从16年前的一次宁夏之行说起。

2006年的一天,刚刚踏入50岁门槛的刘金琦偶然看到了一部关于宁夏酒业的宣传片。按照宣传片里的介绍,宁夏要招商引资,建设“葡萄走廊”。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刘金琦飞往宁夏进行调查。

然而,到了宁夏贺兰山东麓后,刘金奇才发现,这里的环境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一望无际的荒凉戈壁滩,风吹得黄沙扑面生疼。放眼望去,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滴水,基础设施基本为零。

当地人的生活也很辛苦。人均收入一年只有1000元左右。孩子上不起学,穿破烂的衣服,吃生硬的冷包子。就连喝水都极其困难,他们需要到5、6公里以外的地方取水。

可想而知,在这里投资葡萄酒行业,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和不确定的未来。

同行的老板们无一例外地表示不赞成这个项目。他们认为:“这里环境太差,投入大,见效慢,还有很大风险,不划算。”

这时,有村民得知有老板来投资,专程来迎接。他们中的一些人还给了刘金奇一些煮鸡蛋。这些鸡蛋对于物资极度匮乏的村民来说,显得弥足珍贵。平时舍不得吃,只有招待客人的时候才拿出来。


数据映射

看着村民们黝黑的脸庞和憨厚的笑容,刘金奇感动又酸。现在,他在心中做了一个决定:在这里投资建一个葡萄园!

于是,刘金奇一次性投资3000万,承包了7500亩戈壁滩,一包30年。

其实,在来这里之前,刘金琦就已经了解到,宁夏贺兰山东麓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砾石地矿物质含量高,非常适合种植葡萄酒。

还有一个原因是,刘金琦心里一直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刘金奇说,这些年他从煤矿赚了钱,是因为赶上了好的政策和趋势。现在生活好了,他希望还富于民,承担一个企业家的责任,解决一些农民的就业问题,让农民改善贫困状况。

虽然煤炭生意是暴利行业,但煤炭资源总有被开采完的一天。但葡萄酒不受此影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数据映射

刘锦旗还记得和朋友喝红酒的一个场景。

当时朋友拿起手里的进口酒问刘锦旗:你知道这瓶酒多少钱吗?

刘锦旗心想,不就是一瓶酒吗?不能再贵了吧?只是随口一说,几千块钱?

谁知朋友说了一个让他吃惊的数字:2万元。这让刘锦旗很震惊,他觉得国外红酒空的利润非常大。

他认为,既然富人如此热衷于葡萄酒,这对国内葡萄酒市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所以,他拿下宁夏戈壁滩的葡萄园项目后,心里暗暗发誓:我就不信中国种的葡萄比外国种的差。我要酿出最好的酒,这样以后人们喝酒只会想到中国。


网络图

当时的刘金琦没有想到,在他投资酒业的16年间,煤炭行业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从2003年的巅峰到2013年的市场拐点,很多煤矿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破产重组。

因为他的成功转型,不仅避免了行业的困难期,还成就了另一番事业,创造了中国葡萄酒的神话。

刘金琦投资宁夏葡萄园,并不像外界评论的“钱多任性,头脑一时热”。

其实刘锦旗一直是一个胆大心细,有勇有谋的人。

刘金琦,出生于山西大同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有六个兄弟姐妹。他的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因为人多地方少,一家人经常吃不饱。为了帮父亲分担家庭负担,刘金琦从小就辍学,当了一名煤矿工人。

煤矿工人

但刘金琦明白,煤矿工这个职业很危险,收入不高,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头脑活泼的刘金奇总是在寻找其他赚钱的机会。

之后,他从事销售和运输工作,所以他积累了很多钱。

上世纪90年代初,煤炭价格不稳定,波动频繁。很多煤老板不看好煤炭市场的发展,于是纷纷出售煤矿。这时候刘金琦反其道而行之,相信煤价会涨。煤老板低价卖的时候,借了20万买了个煤矿。

不得不说,刘锦旗确实有眼光。他打赌赢了。

2002年至2012年这十年,是国内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刘金奇赶上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一个煤矿逐渐积累到八个煤矿,开发了10多个港口,成了一个天天发大财的“煤老板”。

短短10多年,刘金琦积累了上亿身家,成为当地有名的煤矿大亨。


数据映射

与其他生活奢侈、高调炫富的煤老板不同,发家致富的刘金琦依然保持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从不穿名牌、不戴手表,衣食住行与普通人几乎没有区别。

从不配保镖,连个“女秘书”都没有。

务实、勤奋、善于思考、超前的刘锦旗,总是敏锐地捕捉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

但是在茫茫戈壁滩种葡萄并不容易。

连朋友都不看好刘金琦的“疯狂”行为,说他投资这样一个投资周期长,不一定有回报的项目是愚蠢的。别人嘲笑他的疯狂,说他吃饱了撑的。

但是,刘锦旗并没有理会大家的评论。他把煤矿生意交给了儿子,自己一个人收拾行囊,开始在大漠长期扎根。


刘金琦

平时和农民工一起,他穿着黑布鞋,忍受着刀一样的风沙,烈日下汗如雨下。

但现实的苦难还是让他始料未及。

比如他本来想在地上煮面条,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刮起一阵大风。之后锅里全是沙子,面根本吃不下。所以,之后每顿只能啃馒头。

晚上更糟糕。

因为风大,有一次,他们睡觉的屋顶半夜被大风卷走了。

来到贺兰山,刘金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请1000多名农民工,和他们一起推平土地,修建水渠,引入黄河水。


数据映射

第一年,刘金奇通过摸索种下了第一批葡萄苗。但是因为没有经验,葡萄苗周围没有保护。所有第一批种植的葡萄苗都被风卷走了,数百万的投资袭击了水漂。

这时,刘金奇意识到,要想种出活葡萄苗,首先要改善环境和生态。

于是,他买了200多万棵白杨树,把葡萄园附近的5个村子一层层包起来,筑起了一道严密的防风固沙的“避风墙”。

接着,刘锦旗挖了一条运河,花巨资引进设备,用黄河水灌溉葡萄苗。本来他可以直接引水到葡萄园,但考虑到村民取水不便,他又额外花钱修建了一条50km的水渠,解决了当地村民的用水问题。

之后,他买了村民的牛羊粪来改良沙石土壤结构。

为了保证葡萄酒的品质,刘金琦不惜重金聘请世界顶级葡萄种植专家和世界级酿酒专家,只为打造中国独一无二的“贺兰山葡萄酒”。


数据映射

2014年,经过八年的努力,刘金琦终于迎来了自己期待已久的一天。

这一天,在宁夏贺兰山的一个大厅里。

随着一阵轰轰烈烈的“开瓶”声,来自国内外的30多位品酒师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现场人山人海,气氛热烈。

瓶盖一打开,酒香四溢,整个大厅都弥漫着浓浓的酒香。品酒师啜饮着红酒,惊叹道:“味道非常醇厚!”“这是我喝过的最好的酒!”“堪比波尔多葡萄酒!”


网络图

八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刘锦旗激动得像个孩子,抱着工人哭了。

然而,就在刘锦旗憧憬贺兰山酒的美好未来时,却被现实狠狠打了一巴掌。

原来刘金琦的红酒不错,但是因为国外红酒先入为主,国内酒知名度不高,所以消费者不买账。酒一上市就遭遇滑铁卢。

对此,刘锦旗的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在国外给红酒贴上标签,然后转回国内销售,这样就可以成为热销商品,价格比原来高出几倍。

刘锦旗听了这话,大为恼火:“为什么我们自己的酒要贴国外的标签?国产酒有这么丢人吗?就算倾家荡产,我也要让宁夏红酒出名!”

刘金琦的“固执”也让家里人愤愤不平:前期烧钱8年,花了6亿,却一分钱没赚到。这样烧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妻子一气之下想回娘家,儿子甚至威胁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

刘锦旗再一次顶住了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他一边继续投资推广市场,一边在国内10多个大城市设立直营店,同时寻找机会参加国外的葡萄酒比赛。


网络图

2015年,在“法国吉伯特国际葡萄酒挑战赛”中,一款来自中国的葡萄酒以盲品的方式在12450款葡萄酒中脱颖而出,成为震惊世界的黑马,一举夺得金奖。

而这款酒是刘锦旗的宁夏酒。

从此,刘锦旗的酒一战成名。

刘锦旗荣归之时,正是贺兰山红酒翻身之日。

一扫过去“车马冷清”的局面,国内外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经过多年的积累,刘金奇的葡萄园不断扩大,从原来的7500亩发展到现在的占地3万多亩,还解决了当地1万多人的就业问题。

除了管理自己的葡萄酒厂,刘金奇还计划留出一半的土地,建造100个小酒厂,对外开放,并帮助其他有志于发展葡萄酒产业的人。

他说,只要买家愿意,他可以帮他们建厂,引进机器,装备酿酒师。他在所有葡萄酒种植和酿造技术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可以为他们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刘金琦

现在,在刘金奇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这里,于是宁夏打造了“55万亩葡萄产区,200多家酒庄”的特色名片。并且当地村民的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最初的4000元/年收入到4万元/年收入。

因此,刘锦旗被当地人民亲切地称为“刘大山”。

电视剧《宁敏镇》中,扶贫干部历尽艰难,帮助宁夏西海固人民从无到有,把飞沙走石的大漠戈壁变成了人们安居乐业的江南。

刘锦旗,用自己16年的努力和汗水,为宁夏倒出一张气泡酒名片。


刘金琦

凭着执着和毅力,秉承“还富于民,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初心,刘金琦创造了戈壁沙漠的葡萄酒神话。

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企业家“通达世界,帮助世界”的宽广胸怀。

-END-

作者:南瓜先生

编辑: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908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