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押几百亿货款、家公司被查!印度加紧围猎中国公司了

水獭小宝贝2022-09-08  22

扣押几百亿货款、500家公司被查!印度加紧围猎中国公司了

作者|猫哥

来源|大猫财经

近年来,有一种针对中国企业的“杀猪菜”。

简单来说,就是请你入瓮,然后瓮中捉鳖——先通过优惠的招商政策吸引你。一旦投资到位,工厂落地,各地执法部门就会联手上门,罚款、扣款等等蜂拥而至。

在这方面,小米的体会是相当深的。

从2015年开始,小米开始加大在印度的投资额度,也在当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与印度的绑定。

小米为什么瞄准印度?市场太大,机会太多,印度对进口手机设置了很高的关税。小米要把国产手机卖到印度,基本赚不到钱。如果他想进入,就得在当地建厂。

一开始,双方可以和睦相处。

小米在2017年第三季度超越三星,成功成为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导者,市场份额为23%。为了表示对印度市场的重视,雷军不仅亲自出席了发布会,还送了莫迪一部手机。

▲2017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甜甜”也变成了“牛太太”。

今年5月初,印度以支付版权费为名,以向海外实体“汇款”为由,突然查封了小米公司555亿卢比的资金,几乎相当于47亿人民币。事情发生后,公司比较不知所措,因为这种做法在印度既不违法也不犯法,是 的普遍做法。

现在抓住过去不放几乎等同于敲诈。

但考虑到制造业的重资产特性,如此巨额的资金被扣押是相当严重的危机,不仅会影响员工工资的发放,甚至会导致上下游供应商的货款拖欠,相当于釜底抽薪。

此时,你已经没有机会掀桌子了。

无奈之下,公司只能选择与官方保持密切合作,澄清误解。说白了就是省钱消灾。看到打击成功,印度受其启发,立即策划了新的行动。

印度企业事务部在5月底接到匿名举报信后,开始调查印度和中国500多家企业的账户。做手机的不仅有VIVO、OPPO,还有华为、中兴等电信运营商,覆盖面超乎想象。

无独有偶,就在调查开始前,苹果和一些印度公司刚刚交了一份“秘密折扣”,建议印度当局加强对外国公司的各种金融监管。

虽然看起来很神的操作,但印中企业早已习以为常。

多年前,印度提出了“工业替代中国”的政策。具体做法并不复杂,即一方面寻找进口替代,另一方面融入欧美产业链,鼓励外资建厂,减少对中国商品的依赖。

除了阴谋,还有很多“跟风”的小动作,比如砸电视,抢进口货。从2020年开始,他们陆续封杀了200多个来自中国的应用,一时间鸡犬不宁。

当然,受害的不仅仅是中国企业。

早在2008年,印度税务部门就开出了500万卢比的“罚单”。微软在收取专利费时没有缴纳足够的税款。不过,这在微软看来有点莫名其妙。毕竟之前的操作一直符合美印达成的所得税协议。

后来,有点缺钱的印度选择重施故技。

2013年3月,当地税务部门开出了一张卢比的罚单。208亿给诺基亚。除了“逃税”,印方还指责诺基亚的一些“过分、不可接受、不符合公平竞争和管理标准”,并使用了严厉的措辞。

2013年11月,他们寄出了另一张价值卢比的税单。535.7亿给IBM。按照税务部门的说法,这笔税本应在2009年缴纳。至于为什么一直拖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

说来也巧,2013年的印度处境非常尴尬。

在国大党辛格的“领导”下,印度的GDP增长率已经连续多年下降。不仅贫富差距严重,社会矛盾也在加剧,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没钱怎么办?那就杀大户。

目前的情况与前几年相似。

今年3月,印度遭遇了100多年来的最高气温。在印度中北部,许多地方的温度达到了45摄氏度。伴随着极端高温和夸张的干旱,粮食产量受到了很大影响。

除了农业紧急情况,印度国内的通货膨胀也很严重。

在燃料、食品和制成品的共同作用下,印度4月CPI指数飙升至7.79%,创近8年来新高。而批发价格指数已经飙升至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达到15.08%。

没有出路了。印度不仅开始限制粮食出口,还对其外贸企业加征15%至50%不等的出口关税。在压力下,许多外国客户不得不放弃与印度制造商签订的合同。

看起来这是促进商品回流,抑制通货膨胀的好事,但是考虑到印度公民的消费能力,这些东西在国内卖不出高价。收入下降,进而影响利润,最后直接导致税收以看得见的速度快速下降。

经济不好,政府就无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各地的分裂势力就会更加活跃。

放眼西北,尚武的锡克教徒自上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寻求脱离印度的自治。他们和印度教徒打了几十年仗,甚至派人刺杀印度政治强人英迪拉·甘地,后者武功非常雄厚。

放眼东北,夹在孟加拉国、缅甸和不丹之间的地区是分离主义的温床。如果算上印控克什米尔和活跃在部分农村地区的毛派武装,总体形势会更加严峻。

内忧外患之下,印度税务局只能想办法找大企业要钱。环顾四周,发现这几年非常活跃的中国企业负责人,都没有什么对策。

最近有很多关于产业链转移和工厂搬迁的讨论。

尤其是在疫情、关税、劳动力、土地成本的影响下,很多公司和行业,包括做鞋、缝衣服、组装手机、耳机、笔记本的,都把家搬到了东南亚的越南。

在承接海外投资和产业转移后,越南的对外贸易总额也有所上升。整个2021年,越南出口额达到3362亿美元,甚至取代中国成为耐克最大的生产国。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干脆把越南称为欣欣向荣的“小中国”。如果越南的威胁迫在眉睫,人口是越南十几倍的印度岂不更可怕?

2022年,印度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达到14.15亿。更何况,印度15-64岁的劳动人口高达67%,每年有超过1200万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

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这里简直就是低端制造业的天堂。

但也要看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政策多变、营商环境不理想等负面因素依然存在。更何况,由于语言、宗教、种姓制度的限制,印度的人口并不能完全转化为红利。

2001年,一个组织在印度进行了一项调查。他们发现,在印度各地大约有1635种不同的语言在流通,其中29种语言的使用人数超过100万。

当一些重要文件发布时,作者不得不准备包括二十多种语言的不同版本;书和车不一样,这对于没有经历过土改和民族融合的印度来说,是非常被动的。

整个南亚都想通过承接产业来取代中国。目前,还有一个很大的挑战。

对我们自己来说,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更加迫切。与其担心产业转移,不如想想如何不断追赶。

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定的反制机制。不然每次出了事,海外的中企总会被拿出来当软柿子。今天罚,明天扣,后天工厂倒闭,全球化越来越难,大公司很难做。

本文为网易新闻“各有各的态度”特色内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397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