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声发财!它是中国最富民、最实在、最抠门的万亿之城

梦寐以求的意思2022-09-07  23

闷声发财!它是中国最富民、最实在、最抠门的万亿之城

民营经济模范生。

文|华商战略冯红平

1992年4月,以“中国政策现象”引起mainland China关注的华侨商人黄宏年应邀回祖籍泉州考察。席间,泉州领导希望黄宏年也能回老家投资,参与当地国企改革。

黄宏年回忆说,他不想回老家投资,因为很多人认为回老家投资就是捐钱,但他是上市公司,不能随便捐钱,所以他特意问当地领导:泉州有多少国企?地方领导回答:41家市属国企。黄念说,我们一起收藏吧。当地领导问,真的吗?黄宏年说,真的。

三个月后,一个巨头合作项目达成——泉州以41家国企固定资产作价出资,占股40%,黄宏年旗下的中策集团出资2.4亿元,占股60%,共同组建泉州中侨集团。

尽管有“搞活国企”的时代背景加持,但泉州官员还是因为敢于“跳出笼子,进行改革”而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从1992年到2022年,这种行事风格持续了30年。

[民营企业和政府,各有各的方式]

1992年,泉州人均GDP为2131元,低于全国2334元的水平。

经过14年的改革开放,全国平均水平被拉了下来。可想而知泉州官员的压力有多大。

所以,借南检的东风,打包出售国企,是泉州政府迈出的第一步。但要真正搞活经济,这远远不够。

【/S2/】1991年,在京卖了四年鞋的丁世忠回到泉州陈埭镇老家,创办了自己的制鞋作坊,也就是安踏的雏形。

在过去的几年里,镇上的鞋厂遍地开花。

带着四个孩子做皮鞋的丁建同,日后成了 361 的老板;一个叫丁的人,从150块钱做鞋,创办德尔福;丁老的陈埭溪边第二日用品厂是乔丹体育的前身;林开复出口到菲律宾的工厂,后来成为贵人鸟;而丁和徐景南的工厂后来也有了自己的品牌:特步和匹克

遍地鞋厂的陈埭,只是泉州的一个缩影。

——如今,晋江拥有3000家鞋企,运动鞋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40%,全球产量的五分之一。

在金井镇旁边,周少雄开了一家“金井华侨劳务服装工艺厂”。从小布生意到服装制作,几年时间,“七匹狼”的轮廓开始显现。

安海镇的石和创办了恒安实业,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纸制品企业。

林镇的洪,靠着一台缝纫机、一把烧炭铁、一把剪刀,总资产不到300元,创办了新沂佳丽制衣厂,七大品牌男装的前身。侄子洪忠信创办新沂嘉利服装二厂——后来发展成巴金男装;清镇王良兴三兄弟创办了李朗服装厂。......

上世纪80年代,社会学家费孝通来到泉州晋江考察,首次提出“晋江模式”: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模式。

泉州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是由海外商人带动的,给这些工厂带来了加工需求。此外,作为海防一线,国家对地方的投入很少,公共经济体系的力量不强(这也是泉州人均GDP长期落后于全国的原因)。一旦允许财富创造和经济发展,民间力量自然繁荣。

当泉州决定将国企打包出售的时候,这座城市就走上了民营经济的道路,没有回头路。

对国企没有太多的牵绊和依赖,对泉州来说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此后,历届泉州政府都全心全意支持民营经济。

何在1995年至2000年先后担任市长、书记,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著名的汇泉集团、恒安集团、陆瑾集团、安踏集团都是在那个时期成长起来的。

在他调任厦门的那一年,泉州GDP首次突破1000亿元,在全国212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三。在省内的排名从改革开放前的倒数第二跃升至全省第一;经济总量占福建省的26%,占全国的1.3%。后来,何莫砺锋被提拔为国家发改委主任。

2011年至2015年,先后担任市长、书记的黄少萍提出将全州建设成为民营经济生态特区和民营经济天堂。

相应的,“在泉州,老板不请局长吃饭,领导请老板吃饭。”

多年来,泉州以“八月、八月、九月、九月”为荣:民营经济贡献了泉州8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GDP、90%以上的RD和创新、9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2020年,泉州GDP跃过万亿元。

1978年,泉州的GDP只有7.79亿元。从1978年到2002年突破1000亿,泉州用了25年。从1000亿到2013年的5000亿,用了11年;从5000亿到万亿,只需要7年。

至此,泉州经济已连续23年领先福建,连续3年位居全国10大地级市第四。

▲来源:泉州市统计局

但泉州最特别的是民营经济占比81%以上,第二产业占比56%以上。这两个是24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中最高的,堪称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真正的万亿级城市。

[专注于行业,而不是虚荣]

近年来,人们热衷于赚快钱,但泉州的私营企业大多以工业为主。

泉州800万人紧紧抓住一双鞋、一条拉链、一颗糖果、一张纸、一把伞,甚至一块石头,生动地证明了“爱拼就赢”。

当晋江、石狮人开始做衣服、做鞋子的时候,泉州德化县的陶瓷厂也开始转型。1989年,乡镇集体陶瓷企业20家,村(街道)66家。1990年以后,乡镇办集体企业相继采取租赁、拍卖、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改制。

说到瓷器,中国人想到的是景德镇,外国人想到的是德化。以外贸为主的德化瓷在海外很有名气。

目前,德化县有陶瓷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2021年,陶瓷产值达到458.8亿元,比景德镇多50亿。而德化的陶瓷行业几乎都是民营的。

也是在同一时期,泉州的一个县级市南安,以石材为主。

如今,南安石材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全国十大石材企业中有9家来自南安。

南安水头镇,一个不产石材的地方,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材生产和交易基地。

目前,水头镇注册的石材企业有2000多家。在该镇1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超过一半的工业来自石材加工业。

许是辉县人,曾在一家食品厂工作,升迁很快。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买下了这家工厂。这是达利食品集团,旗下拥有凯比克薯片、美味和达利花园。相信所有中国人都吃过。

▲达利食品集团的前身——惠安梅里食品厂

安溪人做茶,丰泽人做树脂,泉港人做石化,也都是顶级玩家。

永春表示钦佩,说:“那我就种橘子,养白鸭,做香。”

现在,泉州已经形成了九个千亿产业集群:建材家居、纺织服装、石油化工、机械设备、鞋类、食品饮料、工艺制品、造纸印刷、电子信息。

石化主要是央企的项目,但在下游产业链上,民企也在努力“吃、干、榨”。大部分龙头企业主营业务占比都在90%以上。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时间里(1985-2002),多次到晋江考察。

1992年,晋江开始崭露头角。当年,福建省9个市中,6个市的财政收入之和还不到一个晋江县。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首次总结“晋江经验”,要求晋江坚持实体经济不放松,在全省推广“晋江经验”。

“如果有几条晋江,福建省就不一样了。”2019年3月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说。

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泉州工业,在很多人眼里并不性感,也不高端,但却构成了中国经济的大背景。

泉州的强大,证明了传统产业也可以成为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更重要的是可以创造出丰富的一面,只要专注、精、深。

20年前,晋江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只有55家,如今已有1165家,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支撑了晋江6900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城市烟火,抚慰凡人]

在外界看来,泉州是全国24万亿GDP城市中最低的。

在“万亿俱乐部”中,泉州是唯一一个没有地铁的。泉州市区常住人口197.8万,申请建地铁的条件之一是市区人口300万以上。

泉州经济是“小马拉大车”模式,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晋江、石狮、南安、德化、惠安、安溪、永春。从这个角度来说,泉州是一个“小城”。

小镇的生活很舒服,通勤时间不到半小时。办公室8点到5点,午休时间长达3个小时。泉州政府回应称,这是多年来的惯例,上班讲究“效率”。

预算支出数据似乎支持这种说法。这个数据一直被认为是政府效率的指标。

2021年,全州预算支出占GDP比重为5.95%,远低于全国21.54%的平均水平,在24万亿GDP城市中最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有钱但最节约最抠门的城市。

泉州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红砖厝辨识度极高,22处代表性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保留着历史的印记。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宋元时期最大的港口,世界各国的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

“三步一寺五步一厅”融合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等。几乎所有的门派都在这里交流聚集。泉州又被称为“宗教博物馆”。

政府高效内敛,民众积极实干,文化多元包容。

2022年第一季度,虽然“静态管理”持续了一个月,但泉州GDP仍增长了4%,位居福建省第一,全国第21,超过了省会城市福州、合肥、昆明,以及东莞、温州等经济强市。

我们有理由相信,泉州的奇迹还在续写。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认识风云人物,阅读韬略传奇。

保留所有权利。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251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