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原文翻译赏析,春愁全诗的意思
春愁难以宣泄,强打精神看着远处的群山,往事触目惊心,眼泪就要流下来。
四百万台湾同胞泪流满面。去年的今天,祖国割让的日子!
[作者]: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
[翻译]:
好不容易摆脱了春天的忧伤,又不得不打起精神,远眺远山。往事触目惊心,泪流满面。四百万台湾同胞齐声呼喊。去年,今天是我们祖国宝岛割让的日子!
[注意]:
①潸:流泪的样子。
②四百万人:指台湾当时福建、广东的人口,约四百万人。
③去年今天:1895年4月17日,清朝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省给日本。
[赞赏]:
这首诗写于1896年春天,《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诗人从痛苦的经历中吸取教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绿草如茵,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就连春山也格外迷人。但为什么诗人在春天很难摆脱烦恼,以至于对恋恋不舍地看春山毫无兴趣?这是因为诗人从未忘记去年春天发生的痛苦往事。台湾省原本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一位诗人在这里出生成长。我就不信满清的汉奸政府把它割让给日本了。这是对台湾省人民的无耻背叛,是台湾省人民的奇耻大辱。回忆起这惊心动魄的悲剧,诗人怎能不感慨万千,热泪盈眶?“情可改景,景亦可改情”(吴乔《围炉诗》)。此时诗人被迫背井离乡,看到了大陆的春山,想起了家乡台湾省的青山绿水——侵华日军占领的土地,自然触动了风景。春愁难脱,看山落泪,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家乡山水的热爱。在最后两首诗中,诗人描述了去年今天台湾省被割让时,四百万台湾省人民跪着哭泣的情景。这催人泪下的一幕生动地表明,台湾省全体人民热爱祖国,台湾省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诗清晰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首诗语言简单,却有着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主要是由于诗人与自己的族人共呼吸、共爱恨、共流泪。“感动人,先不要感伤。”这首诗令人感动,主要是因为它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人们的感情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