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系统类小说2022-09-01  24

瞭望 这个计划,让青年人才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文|张康哲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部署推进2022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通知明确,今年将招聘3.4万名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教育、支农医疗,助力乡村振兴。

“三支一扶”计划自2006年启动以来,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这一计划结合了基层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为大部分时间“只对着书本和校园”的大学毕业生创造了“在广阔的天地里大显身手”的新工作和机会,可谓双赢之举。

在基层,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首先,新鲜血液的注入可以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优化基层干部结构。资料显示,多年来,“三支一扶”计划共选拔高校毕业生40多万人,有的成为业务骨干或行业带头人,有的走上领导岗位。

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迫切需要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农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此轮“三支一扶”计划向乡村振兴重点扶持县、扶贫县、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和特大型集中安置区所在县倾斜,将及时有效弥补农村社会现有人才水平、人才结构、人才规模与乡村振兴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

其次,有知识、有见识、有创新、有进取心的大学毕业生,可以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基层服务。为种植户送去技术,为群众带去医疗服务,帮助山里娃在三尺讲台上开阔眼界...过往实践中产生的丰硕成果,正是青年人才助力基层发展的生动注脚。

对青年来说,基层是人才建功立业的沃土。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尽快打好基层训练的基础是跑好这场比赛的关键。“三支一扶”计划无疑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个磨砺技能、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

人才成长有其自身规律,不经风雨洗礼往往难以为重任。年轻人与基层有着天然的联系。基层单位可以为青年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青年人需要在基层单位火热的实践中有一堂“千金难买”的成功课。艰苦的条件可以磨炼意志品质;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正了解国情民情;只有啃下“硬骨头”,才能在未来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

从最初的教育、农业、医疗、扶贫到农技、水利、文化、社保,“三支一扶”不断拓展的服务领域,是青少年成长的沃土。在基层积累的能力和经验将有助于青年人才未来的职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增长的知识和才干,是坐在办公室里或泡在材料里得不到的宝贵财富。

帮助大学毕业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有用的作用”,还应该从组织培养和自身努力两方面努力,让年轻人干得好,留得住。

一方面,加强政策落实,搭建好平台。首先,着眼于推动乡村振兴的现实和长远需要,提高招聘的针对性。比如拓展乡村振兴建设规划、基层法律事务、林业生产、生态修复等岗位,让高校毕业生结合个人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其次,完善培养使用制度,让年轻人尽快“入门”。年轻人初来乍到,难免基层经验不足,适应能力不强。他们要结合具体服务领域和工作特点,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帮助青年人才克服“技能恐慌”;通过平台、负重、师徒等措施,为辅助人员发挥作用提供全方位支持;也要严把恋爱关,加强日常管理和思想引导,引导青年人才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再次,提高服务保障水平,解除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比如优化基层人才工作生活环境,加大资金支持,奖励优秀合格人员,让工作更有活力;比如加强后续培养,将多岗位培养中表现优异的优秀人员纳入基层青年后备人才,促进服务期满后的流动,让青年的未来更有希望。

另一方面,青年人才要爱岗敬业,切不可“蒙混过关”。当前,在乡村产业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宝贵的实践机遇。只有在基层实践中自觉钻研,在解决群众“急难忧”等各领域踏踏实实,才能真正锤炼自身能力,在基层大显身手,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为什么不扫房子就不能扫天下?“墩苗”越现实,人生之路才能走得越稳,走得越远。有理由相信,青年在农村基层的广阔天地里大有可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4299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