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
编辑苏建勋
欧盟时间6月22日,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以下简称“欧盟碳关税”)草案修正案最终以450票赞成、115票反对、55票弃权获得通过。
欧盟碳关税是对从欧盟以外进口的高碳排放产品征收的额外二氧化碳排放税。一位行业人士表示,对碳关税的正确理解是,它是欧盟碳市场的补充。“一外一内”,碳市场是为了控制欧盟成员国国内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碳关税是对国外进口产品碳排放的补充条款。
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此次通过的条款有一些放松的部分,比如将有效期延长一年至2027年,但条款更加严格。新机制不仅包括原欧洲碳市场覆盖的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还包括氢/氨、塑料和有机化学。此外,间接电力排放也将包括在内。
这次是通过了,中间有很多波折。欧盟碳关税制度自2021年推行以来,实施难度太大,存在各种保护主义和扰乱产业价值链的嫌疑,不被多方看好。
目前看来,这一政策对国内行业的影响并不大。毕竟还有两年的制度过渡期。然而,在全面生效后,欧盟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国,并且一度将国内所有主要工业(水泥、钢铁、塑料、化肥等。)计划进入欧洲市场,会带来成本的大量增加。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此前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该方案通过后,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将成为全球首个以碳关税形式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后续将对全球贸易产生深远影响”。
国内产品要出口欧洲,成本更高。
国内方面,目前欧盟的水泥、钢铁行业虽然从中国进口比例较小,但这些行业主要从俄罗斯和东欧进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铝和水泥生产国。有研究指出,碳关税机制实施后,这些行业一旦寻求向欧盟出口,额外的碳税成本将分别占出口量的17%、20%、17%和31%。这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小数目。
此外,肉眼可以看出,在激进的气候目标推动下,欧洲的碳市场覆盖行业仍在快速扩张。
从这个草案来看,至少碳关税有向下游行业扩展的趋势,塑料行业被纳入评估。南开大学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俊峰对36Kr表示,“如果进一步延伸到机电、车辆等下游行业,将对国内产业造成很大冲击”——2021年,机电产品占中国对欧盟出口总额的59%;2021年,中国汽车对欧洲的出口增长率也达到了204%。
如果未来进一步延伸到下游行业,碳关税生效后,国内企业如果不做好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跟踪,将面临货物滞留、无法出口的风险;即使做得好,也会面临很大的碳成本。
视觉执行董事赵此前算过一笔账。“以出口欧洲的100度电池组为例。如果按照当时欧盟碳价100欧元计算,制造阶段的碳排放量约为5吨,出口面临的潜在碳成本可能约为500欧元(折合人民币3500元)”。
碳关税如果未来要落地,在现实中会如何操作?
王俊峰告诉36 Carbon,这个关税不是国内出口商交的,而是欧盟进口商交的。一般来说,进口商需要申请欧盟授权,购买“CBAM证书”,代表进口产品背后产生了多少碳排放。会计和认证有一定的标准。证书有效期两年,定价一般为货物进口前一周欧洲碳配额平均交易价格。
对于没有建立自己的碳市场的国家来说,这个欧盟碳关税的价格基本等于欧洲配额价格。但中国已经建设了自己的全国碳市场,两地的碳价格并不一致。如何认可对方的价格,也是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要走的路很可能是“补差价”。目前国内碳价基本是欧盟的1/10。如果法案生效,这种差异最终会成为一种额外的成本分摊到产品价格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国产品在欧洲的竞争力。
对于未来可能被欧盟碳关税喷的行业,如何应对这一关税挑战基本是必答题。
至于如何应对,王俊峰认为,未来覆盖行业需要首先跟踪欧盟的政策背景、要求和变化;其次,建立碳排放核算和产品碳足迹数据收集体系,积极适应国外标准;
外贸占比比较大的行业和公司也需要成立相应的团队,包括碳相关的数据收集、报关、法务等部门,做好生产过程中的减碳技术储备。
靴子落地之前,满是博弈和隐忧。
欧盟碳关税敲定的过程跌宕起伏,背后充满了博弈撕裂。欧盟的碳关税是欧盟委员会“Fit for 55”提案的一部分——根据计划,到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1990年至少减少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为了按时实现目标,欧盟的做法或许不无道理。有业内人士表示“欧盟国家自己的产品通过碳市场努力减排,支付绿色溢价”。一方面,如果当地产业为了规避绿色成本而转移到其他地区进行生产,并且成品进口到欧洲,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存在碳泄漏的风险。因此碳关税和碳市场的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互补机制
另一方面,如果从欧洲进口的国外产品不跟进减排,本土绿色产品进入市场后竞争力会被削弱。通过征收关税,反过来推动其他国家重视减排。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欧盟碳关税也有保护主义和破坏欧洲本土产业的争议。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此前表示,尽管这个法案在低碳问题上维护了各国的公平性,但“可能会引起一些贸易保护主义做法”是危险的。在过去的一轮工业革命中,发达国家已经慢慢跨越了“以环境换取发展”的阶段,但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并没有脱钩。
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即使到2030年、2050年,完全从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可能性也不高。虽然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足够低,但欧洲严苛的碳关税是一笔很大的额外成本,不利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了解释这一争议,这一次,欧方还解释了关税的目的,称将计入欧盟预算,用于支持最不发达国家实现脱碳,实现欧盟的气候目标和国际承诺。
在此之前,即使在欧洲,这一制度也没有得到所有工业党派的完全认可。
据外媒报道,欧洲一些地方铝组织公开表示,他们担心欧洲需要严重依赖外国铝进口。一旦关税机制出台,可能导致欧洲下游铝生产商退出,打乱整体产业链。
欧洲钢铁联盟此前也曾公开发声,称在目前欧盟碳市场框架下,欧洲钢企已经面临数十亿欧元的碳税成本。“随着碳关税的进一步实施,欧洲钢铁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将更加明显”。
其实欧盟也不是不知道各种副作用。碳关税法案一直在强调这个体系不应该被贸易保护主义滥用,一直在呼吁出台相应政策保护欧洲本土产业。但目前这个机制还没有做出补充说明。
在欧盟碳关税的强力推动下,业内的一些应对措施早已开始。
在国内,有业内人士表示,有外资背景的咨询服务公司也开始了相关的碳关税咨询服务。“与会计、认证、进出口服务和法律服务相关的企业接下来将更快地参与进来,”王俊峰说。
在国外,以俄罗斯为例。这个国家常年向欧盟供应粗钢。为了避免碳关税,它在半年前宣布建立碳定价体系。
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引发对岸的海啸。欧盟碳关税已经抽出,后续潜在的连锁反应,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仍然值得更多关注。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