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胡宗宪被任命为浙江省刺史。出发前,他立下誓言:不抓知望、徐海、京东,绝不回京。他来到浙江,整顿军纪,训练士兵,在短时间内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为了奖励士兵一大笔钱,他甚至拒绝支付。而这正是胡宗宪被批判的地方。
在胡宗宪之前,朝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抵抗日本侵略,结果全部失败。胡宗宪仔细分析形势后,决定不走以前的老战略路子。他发现唯一真正的敌人是敌人的首领 mdash而精明狡诈的知望和徐海也有很深的渊源。只要摇一摇,剩下的老鼠自然就散了。
有了战略方向,胡宗宪放弃了以暴制暴,准备先智取知望。此时,明军逮捕了知望的妻子、母亲等人并投入监狱,但胡宗宪释放了他们并妥善安置。与此同时,胡宗宪派密探赴日,对知望进行试探和拉拢,并对其软硬兼施。知望急于见到他的亲属,报告了徐海的下落。接下来,胡宗宪成功活捉并杀死徐海,缓和了明朝几十年的盗匪。
然而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庭势力却风起云涌,然后就发生了 赵文华,内阁第一助理,严嵩的养子,以祭海的名义来浙江视察军务 事,胡宗宪再次陷入两难境地:要么依附严嵩父子,继续掌握抗日大权;要么拒绝依附,伤心地回到北京。权衡之下,胡宗宪最终选择了依附之路 mdash小人当道,只能低头。果然,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胡宗宪升任省政府,手握重权。从此,胡宗宪和严嵩关系密切。
作为胡宗宪和严嵩推荐的人才,每一次胜利都是严嵩的成就。在嘉靖面前,胡宗宪成了严嵩信任的重要人物。不过,胡宗宪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严嵩党对自己的期望,就是经常打胜仗,杀敌,但绝不能杀敌,政绩就没了。结果战争在胡宗宪的掌控下,时而胶着,时而大捷。直到严嵩去世,胡宗宪贿赂严世蕃的证据才被翻出,随后锒铛入狱。在狱中写了千言书,辩伪误,嘉靖不予理会。胡宗宪彻底绝望,自杀了。他死前写道 用剑埋葬不义之狱,忠魂绕白云 54岁的时候。
纵观胡宗宪一生,其抗日功绩大于戚继光。为什么世人只知道戚继光而大多不知道胡宗宪?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在自己的信用记录上抹了一个黑色的污点。还有一个原因是,胡宗宪死后,严嵩的死敌徐阶上台,徐阶不会给严嵩丝毫东山再起的机会。胡宗宪作为严嵩的下属,自然成绩为零。
而且嘉靖年间,政治波折,百姓疾苦,朝臣怨声载道,多是一些政客的向上台阶,身处其中的胡宗宪只能深陷困境,无法挣脱。早在他出生的许多年前,胡夫就给他取名为宗贤,这是《诗经》中的一个名字,最初寄托了他的家国之梦。而他也成功的完成了父亲的期望 mdash保卫国家,续写英雄传奇,享受高官厚禄,成为物质支柱。
但是,英雄也是人。虽然胡宗宪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岳飞那样无懈可击的英雄,他贿赂了严嵩父子,侵吞了金银,但最终还是护海赏兵,以至于大多数人对胡宗宪的评价仅限于德才失衡。但在政治不清、君主不明的嘉靖时期,朝臣想立功都难干净。胡宗宪更是如此,他的权力与民心相悖,他的懦弱依赖于他的奸夫。那个朝代有善恶,但没有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