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突然变贵了

易安居士是谁2022-08-28  14

牙膏为什么越来越贵了?

现在的牙膏越来越像一种“化妆品”,新概念、新成分、新形态、新口味层出不穷,价格也很高,动辄二三十元。越来越贵设计越来越多的牙膏是智商税吗?

作者曾佳怡

编辑廖莹

现在频繁使用几十种牙膏,正在成为奢侈品。

在北京,走进各大超市,甚至711、罗森等便利店,10元以上的牙膏已经成为货架上的主力军。黑、佳洁士、冷酸灵等品牌的普通牙膏价格都在15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0元,而有“牙膏爱马仕”之称的意大利品牌玛氏神话、法国品牌Regenerate的单价几乎都在100元以上(以110g计算)。

与货架上的“价格战”相比,国内牙膏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一方面,老牌国产品牌拼命突围,如两面针、舒克、冷酸灵等。另一方面,国外牙膏品牌咄咄逼人,黑人、佳洁士、高露洁占据国内40%以上的市场份额。此外,新的网络名人品牌如Usmile、Half-Sweet等。甚至在牙膏上开了个玩笑。牙膏膏体五颜六色,添加各种食品级香料,加入国际香氛大师的调香等炫酷概念。

在各种牙膏成分和功效概念的帮助下,牙膏价格水涨船高。田静、张莉、赵露思等名人推荐的牙膏品牌“鱼龙混杂”,平均单价高达68元。

联合品牌,换包装,推新成分,玩新效果,新老牙膏玩家的花样都一样。6月6日,冷酸灵母公司登康口腔在招股书中指出:“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中高端产品销量,带动产品价格中枢上移。”简单来说,你要卖那些单价更贵的产品。

为什么5块钱用过一次的牙膏不香了?

01“暴利”生意

对于冷酸灵走向高端市场,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表示:“他们更希望跳出低端价格战。”

现在5元以下的牙膏市场占比不到20%。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2015年至2021年,我国牙膏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截至2021年7月,我国牙膏价格为10.75元/盒(约120g)。目前15元以上的牙膏已经占据了35%的市场份额。

那么你知道一支二三十块钱的牙膏的真实成本吗?

虽然市面上的牙膏种类繁多,但都含有相似的基础原料,主要由摩擦剂、润湿剂、增稠剂、甜味剂、表面活性剂和香料组成,其中摩擦剂占40%-50%。几十块钱的牙膏,在美白、防止牙龈出血等一些辅助功能上比较贵。

海豚消费品牌分析师张亚坤对市场表示:“据我所知,目前市面上比较贵的牙膏,并不是因为成分上有什么创新和突破,导致成本上升,价格上涨。现在大部分成分都是概念性的,核心成分没有变。”

冷酸灵公布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其成人牙膏(100g)的销售单价(出厂价)分别为2.54元、2.55元和2.62元,而同期单位成本分别为1.53元、1.47元和1.50元。

也就是说,生产一支牙膏的成本只需要1.5元,而一位冷酸灵的经销商也向市场透露:“冷酸灵已经涨了好几波了,现在最便宜的防过敏牙膏已经卖到批发价5元了。”按照规定,冷酸灵的零售价是按照批发价的倍数来定的,比如批发价在5元,零售价最低10元起。

对于涨价的原因,登康口腔回复市场:“除了顺应牙膏需求多元化和产品高端化的发展方向,也是为了扩大在高端牙膏的市场份额。”

从一家牙膏代工公司给市场的报价来看,牙膏行业真的是一个“暴利行业”。20盒单支牙膏的批发价不超过3元钱,但建议零售价涨幅超过400%,从15.9元到29.9元不等。“这些所谓的酵素和小苏打“网络名人牙膏”大概一元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但是,张亚坤认为:“很多牙膏主要贵在营销和包装设计上。除了颜值这个基本要素,他们还得花钱做营销、种草,包括找明星代言。”

比如佳洁士的母公司宝洁,2021财年全球广告支出115亿美元。国内方面,云南白药2021年销售成本为38.96亿元,正在冲刺HKEx的味美滋(舒克)2021年前三季度销售成本为5.08亿元。

冷酸灵在销售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在牵手吴秀波多年后,冷酸灵于2021年签约新生代演员Leo为品牌代言人。此外,冷酸灵还赞助了《向往的生活》第二季、《创造营2019》等。

2019年至2021年,登康口腔销售费用分别为2.76亿元、2.66亿元和2.79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29.24%、25.8%和24.45%。

02打了高端化妆品。

功效是牙膏升级迭代的重要原因。毕竟100年前中国第一支牙膏诞生的初衷只是为了清洁口腔。

在2008年《化妆品标识管理条例》颁布之前,牙膏、牙刷、牙线等用于牙齿和口腔的产品并没有明确的属性,一般被归类为日化用品,而此次新规正式赋予了牙膏“化妆品”的地位。从2008年的管理到2013年的监管,再到2021年发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牙膏终于被法律法规认定为化妆品,将参照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

另外,根据规定,如果要宣称自己的牙膏具有防龋、抑制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缓解牙龈问题等功效。,申报者必须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功效进行评价。

也就是说,牙膏品牌不能随意宣传自己的牙膏有各种“神奇”的功效。2015年,佳洁士双效炫白牙膏因构成虚假广告被罚款603万元,这也是当时国内虚假违法广告的最大一笔罚款。

其实牙膏最大的功能是清洁,但大众对牙膏的期待并不局限于最初的清洁功能,于是各种功能频频出现在牙膏舞台上,从最初的田七两面针中草药牙膏,到冷酸灵防敏感牙膏,再到高露洁、佳洁士的防蛀美白功能,再到后来云南白药预防牙龈出血的药用功效。

表面上是功效的迭代升级,实际上是日化企业之间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1985年开始,两面针中草药牙膏的产销量突破1亿支。到上世纪90年代初,高露洁、佳洁士等外国品牌已经大规模进入中国。国外品牌一度占据中国日化市场80%的份额。直到2005年云南白药推出单价22元的高端牙膏,国内产品才成功突围,夺回部分市场份额。

效应之下,外资、国企、民企几大牙膏品牌轮番“坐庄”,反复上演“三国杀”。2020年中国牙膏十大品牌分别是云南白药(含金口健)、黑色、佳洁士、冷酸灵、高露洁等。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牙膏市场的格局已定,因为除了美白、防蛀、抗过敏这些基本功能外,现在牙膏的成分和功能越来越“细分”,如高效抗过敏牙膏、中药护龈牙膏、口腔黏膜修复牙膏、小苏打牙膏、生物酶牙膏、益生菌牙膏等。

根据《2021天猫口腔护理消费趋势白皮书》,成分创新是口腔护理市场的主要趋势之一。越来越成熟的化妆品和食品成分,如益生菌、小苏打、酶、氨基酸等。

相比基础功效,现在的功效不仅带来了更多的故事,更是青睐“高端化妆品”的所谓功效护肤,“功效护牙”也出现在牙膏中。参考化妆品市场,如果带上一些这种所谓的特殊“功效”,牙膏的净值会直接翻倍。比如一款普通的160克黑色牙膏售价12.9元,而下一款专注于医学研究和过敏的110克冷酸灵售价29.9元。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说:“产品越来越细分,其实是为了表现越来越多的需求差异。”

格兰行战略顾问博士说:“原本普通的牙膏,变成了可以社交、清新口气、美白牙齿的牙膏。那么,此时的牙膏已经超出了它原本的价值,成为了消费者眼中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的产品,而不再仅仅是单一的洁牙工具。”

除了抗过敏,冷酸灵还有什么故事?

靠30年的下沉市场维持生计不容易,单纯想冲击高端市场,抬高价格。

根据以往数据分析,10元是普通清洁牙膏被消费者接受的价格分水岭,而当一款牙膏作为解决口腔问题的功能性产品时,20多元的价格很容易被接受。

但冷酸灵多年来“低价”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低价策略的选择也是基于之前的市场环境。冷凌的母公司登康口腔在2001年完成重组之前,前身是重庆牙膏厂。当时市场上的知名品牌有上海的中华、天津的蓝田六必治、广西柳州的两面针、广州的洁阴黑妹、丹东的康之灵、哈尔滨的三珍。

高露洁、佳洁士等海外日化品牌进入市场后,通过宣传功效,迅速占领了6元以上的高端牙膏市场。在资金、创新等方面无法与之抗衡的本土品牌“冷酸灵、天齐门”,选择了集中在2元以下低价位和3-5元中等价位的牙膏市场。

从整个口腔护理轨迹来看,2016-2020年,中国口腔护理市场稳步增长,零售总额从496亿元增长到884亿元。据天猫发布的《2021天猫口腔护理消费洞察白皮书》显示,自2010年以来,中国口腔患者数量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7亿。

在口腔护理这块大蛋糕中,牙膏市场排名第一,牙膏市场根据功效分为美白类、牙龈护理类(中草药)、抗过敏类和其他类。其中美白牙膏和牙龈护理牙膏占比超过53%,抗敏牙膏占比仅10%。

不仅抗敏赛道的市场占有率不高,牙膏本身的门槛也不高,包括抗敏。所以在各类玩家打出抗敏概念后,抗敏领域的龙头——冷酸灵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世纪末的90%以上下降到今天的60%。

冷酸灵想冲击高端市场,但绕不过去的竞争对手是葛兰素史克旗下的高端过敏品牌舒适达。相对于冷酸灵,舒仕达更倾向于布局100元以上市场,0-25元市场较少。

有意思的是,即使没有高端市场布局,冷酸灵目前的毛利率也已经远远超过同行。其毛利率已从2019年的39.79%提升至2021年的42.1%。儿童牙膏的毛利率比成人牙膏高出近20%,2021年为59.87%。

与同行相比,冷酸灵的毛利率不仅比两面针高出一半以上,也远超云南白药27.15%的毛利率。这也使得冷酸灵的营收从2019年的9.4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1.43亿元,净利润则从6316万元增长至1.19亿元。

除了冷酸灵的爆款之外,登康口腔又有了新的布局,推出了登康、冷酸灵、贝乐乐品牌的声波电动牙刷、牙齿冲击器等电动口腔产品,以及牙齿脱敏剂、口腔抑菌膏、口腔抑菌护理液、牙线棒、正畸牙刷等细分产品。

登康口腔董秘告诉赶集网:“公司将重点布局开发电动牙刷、牙齿阻生器等一系列电动口腔护理产品,形成企业发展的第二条曲线。”

消费者还没有被它“打动”。招股书显示,登康口腔2021年电动牙刷、口腔药和美容护理产品销售额分别为666万元和891万元,仅占营收的0.58%和0.78%。另一方面,舒克的电动口腔护理和漱口水占其收入的25%,收入近3亿元。

三年前,重庆牙膏厂(“登康口腔”的前身)带着爆款的冷酸灵进入市场。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公司除了冷酸灵没有爆款,企业的成长必须依靠阶段性爆款产品的不断推出,这样企业的成长才能高于另一波。如果只靠涨价布局在高端收割消费者,消费者就会转向下一个酸灵。

(上图来自视觉中国,除来源另行标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808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