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无疫社区将优中选优、动态调整

下划线符号2022-08-27  8

北京无疫社区将优中选优、动态调整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专电(记者泰思聪)近日,北京市首批无疫情社区(村)名单正式公布。最终从7127个社区(村)中选出1360个社区(村),脱颖而出。无疫情社区(村)的实力如何?记者实地探访,看看北京无疫社区是如何创建的。

无疫情社区(村)不是指“零病例”社区(村),也不是指从未经历过疫情的社区(村),而是指能够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具有较为完善的防控能力和组织体系,即使发生疫情也能及时发现、控制和规范处理,确保疫情风险不向非控制区和社会外溢的社区(村)。

夏季的北京,雷雨不断,酷暑难耐,但在社区防控一线,随处可见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身影。上午10点,海淀区学院路街道油院68岁的社区志愿者周建顶着烈日坚守在社区卡口,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人员扫码、测温、核实、核对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四件套”

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石油大院的卡口前,外卖小哥伸手量了量温度。新华社记者严思聪摄

这个3900多户的小区,不仅有居民区,还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规划设计院等科研单位,还有市民学校、老年大学等机构。是集科研、办公、居住、文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如此庞大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不仅需要社区居委会和物业人员的管理,更需要周建这样的志愿者的参与。“作为一名老党员,只要社区需要防控,无论是在卡口执勤,还是维护核酸检测秩序,我都责无旁贷。”周建说。

“我们社区的志愿者队伍很多,文明劝导队、志愿家庭服务队居民代表、网格楼门长等‘老’志愿者队伍一直发挥着稳定的作用。”石油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腾宇告诉记者,社区的核心是居民,社区共建靠居民,社区成果由居民共享。"被选为无疫情社区是我们社区所有力量的结果."

石油社区志愿者周建(中)帮助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核酸检测。受访者提供的图片

在老旧小区较多的西城区,社区在重点人员、重点场所、关键环节上“下足了功夫”。共有66个社区被选入最终的无疾病社区名单。为精准防控,减少矛盾,解放人力,西城区在全区各社区全面部署“防疫哨兵”共计1698把刺刀。“‘防疫哨’不仅能显示体温和旅行码,还能查健康宝和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社区居民只需人脸识别就能实现‘四件套’的非接触式查验。”西城区展区红毛沟社区党委书记包静说,在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的帮助和配合下,“防疫哨”的智慧逐渐成为社区防疫的“第二保险”。

毛沟社区所辖单位工作人员和物业人员共同安装了“防疫哨”。受访者提供的图片

在市民的广泛参与、共同治理和智能设备的补充下,北京越来越多的社区将走向无疫情社区。王大光说,创建无疫情社区(村)是一个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下一步,北京将坚持优中选优,动态调整,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如果防控工作松懈,入选后不再符合编制标准,也会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672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