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鲥鱼是不是已经灭绝了

新圆明园2022-08-27  17

湖北出现神秘物种鳤鱼,长33cm,长江鱼类恢复:完整性如何?

长江是中国淡水渔业的摇篮。截至目前,已发现鱼类435种,其中特有鱼类180多种。这些鱼是河中的“精灵”,不仅适应了长江的生态,也为丰富百姓的“菜篮子”做出了巨大贡献。


数据映射

20世纪50-80年代,长江渔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四大鲶鱼、南方鲶鱼、源口通鱼都是渔船和港口常见的佳品。在各种渔获中,还有一种长江特有的鱼,长得像鲶鱼:鲶鱼。


鲶鱼的资料图

近年来,鲇鱼还因其罕见的野生数量而被称为“神秘物种”,在许多地区一度被认为是“区域性灭绝”,有些水域几十年未见。但自从“一江两湖七河”禁渔后,珍稀鲶鱼开始频繁出现,种群资源有望再次恢复。

湖北出现“神秘物种”鲶鱼

据Changjiang.com介绍,近日,科研人员在湖北孝感府河水域有了新发现,成功采集到一种珍稀鱼类。经鉴定,这是一条“黑鱼”,俗称钓子、稻草钓鱼、常钓鱼,从头到尾全长33cm。


媒体报道

这条鲶鱼是意外的收获,稀有性在于发现它的地点。据历史记载,鲶鱼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及长江干流以南的湖泊和河流中。而在长江以北,相关记载屈指可数,最近十年更是白空。

现在,被认为“部分灭绝”的鲶鱼突然出现在湖北,再次说明长江禁渔后水生生物正在迅速恢复,生物资源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监控屏幕

各位朋友可能注意到了,2020年以来,长江流域的鲶鱼被媒体多次报道,发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2020年12月,中科院在长江宜昌段调查中华鲟野生资源,意外在渔网中发现一条鲶鱼。上一次发现是在2017年。这条鲶鱼长37.7厘米,重约437克。它仍处于起步阶段。

鱿鱼

2021年,“神秘物种”再次回归。研究人员在洞庭湖考察时,在南县曹髦街水域发现了两条体长分别为34厘米和33.8厘米的鲶鱼。现场的专家都异常惊讶,因为这种鲶鱼上一次出现在洞庭湖水域还是在20年前。


媒体报道

2021年,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也出现了一条长23cm,重47.4克的鲶鱼,填补了这条鱼的样本空白色。鲶鱼也是鄱阳湖中不可多得的“稀客”。上一次发现是在2012年,间隔近十年!


鱿鱼出现在鄱阳湖

鲶鱼的突然出现不是巧合。一是与繁殖习性有关,二是与长江禁渔有关。

鳜鱼是洄游性鱼类,三年就能成熟。其卵型与鲢鱼、鳙鱼相同,均为漂卵。其特点是产卵量大,繁殖能力强,种群恢复快。

长江禁渔既保护了水环境,又保存了鲶鱼的食物资源,如小鱼、小虾、水生昆虫等。自从禁渔以来,长江野生鱼群开始大量涌现。万州水域一两百条大鱼蜂拥浮出水面,浈江段百余条鲢鱼“油炸”,安徽芜湖姜世离湾出现鲤鱼群...


数据映射

种种迹象表明,长江的生物资源已经明显恢复,这也为鲶鱼的生存创造了足够的食物。

长江濒危鱼类增加:禁渔对生态改善有什么影响?

长江是水生生物的基因库,有大量珍稀濒危鱼类。根据1989年公布的中国保护名录,长江有9种鱼类濒临灭绝,其中包括众所周知的长江三大鲟鱼:中华鲟、长江鲟(Acipenser davidii)和白鲟。


数据映射

1998年,濒危物种鱼类红皮书出版,长江濒危物种增加到25种,包括昆明鲶、中臀鲶、银鱼等。

2016年,研究人员对394种长江鱼类进行了调查和评估,结果远低于最初的预期。受威胁物种超过90种,占评估物种总数的24%。其中,有63种极度危险和濒危物种,鲶鱼也在其中。


数据映射

从过去几年的调查可以看出,长江中的濒危物种持续增加,这反映了长江生态的恶化。在这些物种中,有的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的视野,被认定为“野生灭绝”,比如被誉为“淡水鱼之王”的长江白鲟;还有一些物种处于消失状态,在自然水域中极为罕见,如南方鲇、昆明鲇等。


数据映射

珍稀物种的消失是长江鱼类资源的巨大损失。幸运的是,长江禁渔令及时实施,野生鱼得以休养生息。

10年的保护期可以为中国鲶鱼提供2~3代的繁殖机会,而6~8岁的鲟鱼可以繁殖1代。通过繁殖和扩大种群,更多的稀有物种有望被再次发现。


安徽芜湖野生鱼

长江禁渔对生态改善意义重大。

首先,禁渔令防止野生鱼被过度捕捞。各种鱼类可以自由生长繁殖,鱼类的数量和种类必然会增加。

其次,禁渔期,鱼群的年龄结构会更加丰富,有1-2岁的幼鱼,3-5岁的中鱼,10岁以上的老鱼,从而扭转了以往鱼类小型化、单一化的尴尬局面。


数据映射

而且禁渔不仅保护了鱼类,也保护了长江的生态环境。各种野生鱼类构成了长江鱼类的生物多样性,它们的活动起到了稳定生态的作用,如:鲢鱼、鳙鱼以浮游生物为食,改善水质;鲤鱼吃腐殖质和底栖动物,加快能量流动;大鲵捕食中小型鱼类,有效控制鱼类数量,单一鱼种难以泛滥。不同食性的鱼类各司其职,保证了长江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长江IBI指数:它是如何完成的?

长江禁渔的效果如何?不能只看鱼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看鱼的种类,鱼群的结构,长江的健康。

如何评价长江的健康状况?一个关键的指数是长江鱼类的IBI指数(完整性指数)。从高到低分为六个等级:优、良、中、差、极差、无鱼


数据映射

20世纪80年代,这一术语由美国吉田教授首次提出,并很快成为各国“把脉”河流生态的主流方案。在我国,相关调查始于2000年以后,长江流域是最重要的评价对象。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其健康状况深受人们关注。董哲人等学者进行了十余年的研究,通过水质指数栖息地调查水流特征水生生物对长江进行了调查,其中最多的


数据映射

难点在于涉及的水生生物种类太多,不完全统计有4300多种。以鱼类为例,全面调查需要大量的标本和生物分类,而有些鱼类数量少,分布范围窄,采集难度大。而相关数据恰恰非常重要,背后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长江鱼类调查:以箭鱼为例

尽管困难重重,我们的科学家还是完成了任务。在2008年的评价调查中,刘明典等学者分别对长江上、中、下游进行了监测,但得到的完整性指数并不乐观。

总体来说,2008年以前长江鱼类的完整性并不乐观。当时长江的总捕获量不到10万吨,与1954年的43万吨相比减少了80%以上。2011年,长江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渔业资源下降到“无鱼”的程度。


数据映射

今天长江的鱼的完整性恢复到了什么状态?通过表面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鱼类的数量确实增加了,珍稀物种正在陆续回归。展望未来,野生鱼类的数量和种类将继续增加,长江的“新IBI指数”令人充满期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62793.html

最新回复(0)